企业家精神是领导力建设的核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领导力论文,核心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非常欣赏林左鸣先生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观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家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企业家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时代精神的引擎。无疑,企业家除了追寻与创造财富,还肩负着历史责任。以此认识为基点,如何发掘、提升企业家精神,培养一支具备现代企业家精神的领导干部队伍,成为各个组织的重要命题。
领导力是现代企业家精神“接地气”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情境下,在国企背景下,领导力的内涵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变革创新与坚忍不拔
中国正面临着世界近代史上空前的变革。之所以空前,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变革,涉及体量之大,内容之广,影响之深,史无前例。在改革开放35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添强劲动力,举世瞩目:二是“快”变革,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西方几百年的历程。尤其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资源无边界流通整合,更加提升了变革的速度,增加了变革的可能性:三是“同步”变革,以往更多是借鉴先进经验渐进变革、慢慢消化,如今在某些领域已经与西方在同步探索、同步变革。
这些变革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与层面,却无一不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社会在变革,对企业家的最直接要求就是“创新”——领导者区别于管理者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不断打破平衡,消除组织惰性,找到新动力”。
然而。所有变革创新都是在“新旧交替”之际进行的。换言之,价值观念、文化土壤、体制弊端等都是变革的现实障碍。领导者一面要看清未来趋势、坚定信心,一面还要脚踏实地做“灰度妥协”,内心坚忍不拔。对于中国大型国企而言,尤其如此。
二、家国情怀与商业精神
企业无国界,企业家有国籍。企业家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其源泉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民族文化精髓是企业家精神的基因,它很难复制,无可改变,却形影相随、世代相传。诚如林左鸣先生所言:士大夫操守,企业家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最高理想,在新时代中演化成“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卓越企业、优秀企业家,大多怀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并在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高举着“产业报国”的大旗。即使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开放包容地接纳国际要素,但家国情怀却须臾不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日本已向西方学习了几百年,跨国企业不胜枚举,但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却坚守着内心的东方智慧,形成独具特色的经营与组织文化。欧美企业的背后,则是骑士精神、基督教文明与企业家精神的高度融合。
对中国大型国企而言,尤其是军工等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特殊行业,家国情怀自不待言,但追求商业成功、遵守商业规则也是企业与行业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二者的有机相融是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组织转型与个人修炼
对大型国企而言,在变革中推动组织转型,追求商业成功,承担社会责任是必然使命。但长久以来,我们的体制与文化中,更强调大局、组织、集体对领导者个人的期望与要求,却往往忽视了领导者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一面。因此,在大量关于奉献、关于隐忍的领导者案例中,领导者往往忍辱负重、孜孜以求,像圣人一般肩负着太多生命之外的重担,最后轰然倒地。有研究显示,西方的企业家在心态的轻松与感知生命快乐方面,远远高于中国企业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却鲜少看到快乐的企业家。在笔者对央企领导者的访谈中,多数领导者表示现在更多是使命驱动,希望“退休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抛却所有的外在标签,领导者首先是人,最后也是人,必须还原作为人的一面。这对我们有两个启示:第一,领导者是极为特殊的职业,本质上他不是权力、不是官衔,而是引导他人实现目标的动力与能力。换言之,对真正的领导者而言,领导组织过程中的艰难困苦是应有的题中之意,这符合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他是快乐的。所以,寻找到具有领导者基因的人,让他们成为领导者,是最重要的一环。第二,文化土壤与管理机制要支撑回报真正的领导者。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物质回报,抑或社会尊重。
我们可以用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目标要求领导者,但领导力的提升本质上是一个持续自我修炼的过程。所以,正本清源,让领导者本身成为发动机,去发动自己,发动组织,回报社会,最后回到人本身,在这个过程中去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从而人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