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主动权论文,思想论文,工作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历史使命。多年来,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唱响主旋律,掌握主动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宣传思想工作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作为经济全球化第一推动力量的信息网络全球化,不仅引起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对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能否紧跟时代潮流,站在世界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战斗力,对宣传思想工作和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抓住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新机遇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代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信息网络,正以汹涌之势在全球迅速蔓延。1993年9月,美国政府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名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纲领”的政府计划(简称“NII”计划)。以此为标志,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新浪潮。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截至1999年底,全球2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2.5亿因特网用户,其中中国上网用户达350万,注册域名48695个,上网人数890万,万维网站点1.5万个,并且以每月高于15%的速度递增。信息网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举成为信息传播业的“第四媒体”(并可能很快跃居为“第一媒体”),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迅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成为新世纪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因特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意识形态、经济制度的界限,以信息为中心,将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以无与伦比的技术特性,在开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新纪元的同时,也为我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因特网信息的全球传播性,为宣传思想工作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放眼世界,因特网已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组织,是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虚拟空间的“世界大同”。无限延伸的网络,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尽览世界风云,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可谓“一网打尽天下”。网络结构的无边无际,极大地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空间,提高了宣传覆盖面,使受众人数从传统的有限变成了无限,为我们在网络社会传播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因特网信息的迅速扩散性,可大大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使人类确实感到了“天涯若比邻”。只要在鼠标上轻轻一点,世界另一端的信息,就立刻以每秒绕地球七圈半的速度,通过光纤、电缆或卫星显现在你的面前。在因特网上,“即时新闻”已成现实,并且正以小时为周期乃至以分钟为周期更新信息。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去年在建国50周年大庆和澳门回归的宣传报道中,我国网络新闻中心就成功地实现了网上直播现场盛况,初步显示了网络时效方面的巨大优势。借助网络迅速、准确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信息,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
3、因特网信息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可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艺术感染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网络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姿多彩。“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可在屏幕上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境,使受众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通过计算机创造一种“真实”的受教育环境。当受教育者戴上装有微电视屏幕的头盔和数字手套时,三维的图象、虚拟的声音和触角的体验,可让受众进入一种虚拟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感染力。
4、因特网信息的交互性,有利于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因特网使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可同时在计算机上“面对面”地相互交流,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这种交互式沟通,可吸引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自然地接受真理的感召。在网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平等的,信服什么、反对什么,主要看真理掌握在谁的手中。同时,宣传网站还可根据受众反馈的意见和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从而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向双向交流拓展,可大大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5、因特网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可使宣传思想工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特网中影响最大的万维网(WWW)是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服务系统,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目前因特网上超文本文件数量早已是数以亿计,而且大约以每月翻一番的速度递增。万维网将这些文本、图像、图形、声音等信息集成一体,采用统一的资源定位器,构成一个巨大的信息集合。今后,随着专业宣传网站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落成、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和家庭上网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及以CD-ROM光盘作为介质的电子教育资料的广泛运用,必将吸引更多的受众方便地阅览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料,在人类共同创造的浩瀚知识财富中汲取素养。
正视因特网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因特网为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1、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抵御能力的挑战。自社会主义中国诞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颠覆的野心,持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有时还十分尖锐,但是,这些图谋在我强有力的抵御和反击面前均未得逞。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又开始利用网络向世界特别是针对社会主义中国,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道德文化和思想观念,悄然发动了一场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思想舆论制高点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恣意诋毁和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我国进行所谓“民主”、“人权”的讨伐,大肆宣扬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人权高于主权、民主和平论和单极稳定论等西方政治思潮,竭力标榜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同时,广泛传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甚至煽动宗教仇视、邪教理念等。在西方强大的网络舆论攻势面前,我国的某些宣传思想阵地一度显得有些被动。其原因:一是对因特网思想阵地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二是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屏蔽能力较弱;三是对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宣传马克思主义比较陌生。从而使得抵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侵入的能力遭到削弱。
2、对国内宣传舆论实施有效管理的挑战。在传统条件下,加强对报刊、出版、广播、影视等传统媒体的指导和管理,在宣传舆论中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是执政党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优势。但在信息时代,无限延伸和自由的网络从物理空间突破了党和政府有效监控的范围,网络言论的“无政府主义”现象由此而产生。一方面,因特网上的信息源不断增加,各种未经审查和筛选的信息蜂涌而入,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和毒害。有的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信息,导致“黄潮泛滥”;有的发布虚假信息,随意侮辱诽谤他人;有的盗窃、篡改他人内部信息资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有的直接攻击我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等。“法轮功”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阵地,与其利用网络肆无忌惮地传播其歪理邪说有极大的关联。另一方面,因特网使受众拥有充分的接受信息的自主权。“网民”可随心所欲地查阅网上所有的信息资料,直接与各类“信息源”取得联系,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意进行浏览或下载。这就难免使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的人在纷繁庞杂、眼花缭乱的信息面前,良莠不分、囫囵吞枣,从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3、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挑战。在当今网络世界,英语文化已经处在霸主地位。据统计,在因特网上英语信息占97%,法语占2%,中文只占千分之几。西方文化正借助这一语言优势,对不同于他们的异质文化横加鞭挞,迫使别人接受他们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正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说:当今世界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对于非英语文化的国家而言,在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下,面临着网络殖民文化的侵略威胁。尤其是象我们这样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便成为了被迫接受信息的对象。当年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宗教要不远万里、艰难跋涉,如今西方政治家们通过网络便轻而易举地将思想文化信息直达中国人的电脑桌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全球连续不断地传播文化信息,久而久之,必将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任同感,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产生动摇。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近年来在西方网络文化信息的影响下,我国有些人特别是少数年青人,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已经发生扭曲和错位,他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民族传统美德抛至脑后,而把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成为“西化”宣传攻势下的俘虏。如任其发展下去,将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在“西强我弱”的宣传态势下丧失其应有的地位。故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信息殖民文化猛于虎!”。
4、对我国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自身素质的挑战。毫无疑问,由于我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生命线,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宣传战线的许多同志显得不太适应。其一、观念不适应。有的同志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当今时期,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定势上,习惯于用经验主义眼光看待网络所带来的变化。面对网络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或避而不“见”,或熟视无睹,缺乏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其二、技术水平不适应。开展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要求政工人员熟悉信息网络技术,并能够为我所用。但当前相当部分政工人员对电脑的操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网络知识更是十分陌生;其三、理论水平不适应。要夺取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目前我国在网络宣传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其成果极其有限,从而严重制约着我们在网络空间开拓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总之,人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能否打赢网络条件下这场意识形态领域的“信息战”,对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是一大挑战。
以创新的思路加强和改进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
面对因特网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积极主动地认识网络、驾驭网络、运用网络,坚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创新促发展、促巩固、促提高,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互联网的运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增大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2月27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适应信息网络时代新形势,正确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对国宣传思想工作的利与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目前,我国网络宣传工作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规模和影响远未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动出击、抓住机遇,占领因特网这个特殊的思想舆论阵地,关系到打破西方的舆论垄断、挫败国际反化势力的宣传攻势和思想文化渗透;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能否控制21世纪思想舆论制高点、确保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实现。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树立网络宣传观念,增强网络宣传意识,从战略高度重视对因特网发展的研究,充分利用因特网的技术优势,更多、更强有力地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切实掌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2、立足高远,统筹规划,加快全国宣传思想网络系统工程建设。网站是信息传播的物质基础,建立我党领导下的宣传网站系统,是搞好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提条件。建设好该系统,要站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前沿,着眼于新世纪网络宣传工作的战略需要,既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又要适合中国国情,量力而行。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防止一哄而起。当前,应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本着“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减少重复、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财力和物力,加强重点网站的建设,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若干个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多媒体信息网站。要结合“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辖市、县、乡镇级宣传网站或主页,建设高质量的中文检索数据库,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并逐步实现网站相互间的链接。要充分发挥各大新闻单位宣传网站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提倡新闻宣传单位联合共建信息网站和镜像节点。有条件的单位、社会团体,可按照国家的政策和统一规划建立各具特色的网站。所有宣传网站建设均应在中央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最终形成以名牌宣传网站为主导、以政府网站系统为骨干、以新闻单位网站为依托、以各单位及社会团体创办的特色网站为补充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网络体系。
3、抓住根本,主动出击,旗帜鲜明地在网络空间宣传马克思主义。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面对网络空间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发出社会主义价值准则的呐喊。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就等于自动放弃网络思想舆论阵地,自动放弃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制高点。为此,一是要尽快建立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特点的“红色网站”。为体现该网站与其它网站明显的不同,其名称可直接冠之为“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共产党”、或“邓小平理论”,让人们上网查阅时一目了然。其主要任务就是向全中国、向全世界传播、展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体系。二是要狠抓马克思主义信息资源建设。作为起步阶段,可大致设置以下栏目: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著作类(马、恩、列、斯原著);二、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著作(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中国共产党历史;四、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六、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七、理论研究;八、时事政策与新闻报道;九、相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今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同,再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和更新。三是要正确把握“外宣”与“内宣”的关系,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在外宣中,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着重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果,展示中国各族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内宣中,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宣传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奋斗目标上来。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在汪洋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中,马克思主义将永远是人类传播真理、消除谬误的不竭源泉。“千年伟人马克思”必将在网络空间大放异彩。
4、打破“霸权”,突出特色,在“虚拟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被公认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自成体系、源远流长的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面对网络空间的“霸权主义殖民扩张”,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自立自强,努力建立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信息网络环境,增强文化信息竞争实力,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共建信息化社会。为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真正在“虚拟社会”发扬光大,既要作战略上的规划,又要稳步推进。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提高中文在网络信息中的占有率,强化中华民族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我们要通过“中国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信息工程建设,尽早改变因特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因特网上的整体优势,扩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其二、鼓励社会团体或个人创办中华文化网站,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构建众多窗口。我国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背靠丰富而悠久的中华文化,面向全球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网站,以形成传播民族文化的整体合力。其三、重视开发网络文化艺术,使信息内容更加多资多彩。不仅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华古老历史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京剧及地方传统戏曲艺术、古典文学等),而且要将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创造的文化精粹在网上充分展示(如现代小说、诗歌、舞蹈等),使网上的中华文化艺术纵贯古今、异彩纷呈,从而吸引更多的“网民”主动上网访问。其四、要树立网络品牌意识,创出和保护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在网络时代,谁的品牌意识强、域名注册在先,谁就占据了网络传播的主动权,否则永远摆脱不了被动受压的境地。其五、要认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的变化,善于在各民族网络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不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繁荣、更富有生命力。“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不仅仅是出于民族的良知和责任,更是人类历史的赋予伟大使命。
5、加强管理,“疏”“堵”结合,提高对有害信息的防范能力。网络管理是个系统工作,需要从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齐头并进,逐步形成严密的管理规范。首先,我们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加强纪律、兴利除弊”的原则,加强网络宣传的行政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宣传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有关宣传纪律。其次、要建立一套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宣传思想工作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对网上舆论和信息进行“全天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进掌握网上舆论动向,要特别重视对电子公告板和各类网络“论坛”的监控,密切关注损害我们国家、社会、人民安全和可能诱发社会动乱的信息源,切实担当起网络信息传播“监管人”的责任。面对种种不良信息,需辟谣的,应立即用事实澄清,并运用自己的网站开展有力的正面宣传教育;需消除的,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果断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删除,防止进一步扩散。再次、要从科技政策和技术创新的高度,加大对信息技术科研攻关的投入。通过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国产信息产品,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关键技术上“授人以柄”、依赖西方国家的现象;通过开发高质量的信息检测和过滤技术,力求将有害信息拒之于国门之外,或消灭于始发之时,将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6、创建文明,“软”“硬”并举,积极推进信息网络立法和实施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高度开放和自由是网络强大生命力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网络上的一切活动不受社会的任何约束。实际上,网络社会作为一种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同时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扩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的一切活动都是“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个性张扬与社会约束的统一。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促进每一个人潜能充分发挥,又保持高度秩序化的社会。因此,建设一个文明、健康、有序的网络社会,是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立法,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把网络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中国共用计算机与联网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安全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行政管理法规,对规范网络言行、维护正常网络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网络技术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网络社会还只是一个雏形,所以,网络立法也仅仅是开始,制定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我们要稳步实施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网络文明。首先要制定网络规范,引导“网民”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慎独、自律、共存意识;二是要强化舆论的道德评价,利用传统的新闻媒体,对网络信息中的不的不道德现象进行谴责,形成舆论压力;三是要在全社会加强道德教育,形成道德良心,使文明上网成为“网民”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人民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判断力,唤起自觉维护科学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构筑起一道稳固的道德防线,并与信息立法形成良性互动,使网络空间最终成为一个既高度开放、又高度文明的网络社会。
7、立足现实,充实英才,尽快培养一支既懂宣传思想工作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开拓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人才。今天,培养一支能够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第一,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和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善于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要有较高的信息网络技术水平。要着眼于网络条件下如何主动出击,迎接挑战,深入研究网络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技术的“两面性”,熟练地驾驭网络,使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第三、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网络是迄今为止最为迅速的传播手段,信息瞬息万变,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做到快速获取和灵活处置各种信息。在庞大繁杂的信息面前,能够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第四、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网络宣传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按常规办事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敢于破旧立新,不怕挫折和失败,勇于探索出一条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培养这样一支高素质队伍需要作出长远规划,需要一个过程。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大对现有宣传队伍培训的力度,在普遍进行轮训的基础上,重点选拔和培养一批有一定思想和技术基础、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宣传干部,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成为网络宣传工作的骨干力量;二是可从从事计算机和网络工程技术专业的干部中选拔一批政治合格、有志于从事宣传工作的人才,经过专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后,充实到各级宣传工作的重要岗位上来。只要我们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务实创新,找准对策,就一定能够踏上信息网络时代的步伐,开拓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