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64例,所有新生儿均为早产儿,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强化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强化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并开展。
关键词: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临床护理
PICC,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插管,是一种从外周静脉插入、穿刺到中心静脉的导管,穿刺后导管的末端将会处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1]。尽管PICC一次置管的成功率很高,操作的安全性也较高,但置管后仍然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给其带来疼痛。诸多研究表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PICC置管的并发症。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效果,选取了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期间收治的64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64例,所有新生儿均为早产儿,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胎龄24~37周,平均(32.5±2.1)周;体重1.2~1.8kg,平均(1.45±0.22)kg;疾病类型中,生活能力低下19例,高胆红素血症6例,新生儿肺炎3例,NRDS 2例,脑损伤2例;置管部位中,贵要静脉25例,正中静脉6例,头静脉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胎龄24~37周,平均(32.7±2.0)周;体重1.2~1.8kg,平均(1.43±0.21)kg;疾病类型中,生活能力低下20例,高胆红素血症5例,新生儿肺炎3例,NRDS 2例,脑损伤2例;置管部位中,贵要静脉26例,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1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严格按照PICC置管操作规范进行穿刺置管,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强化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静脉炎:选择与血管直径相匹配的导管,穿刺时动作尽量柔慢,以降低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同时避免对血管内膜造成磨损;若患儿治疗时应用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品,则容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因此注射前要保证导管顶部在上腔静脉中;出现静脉炎后,给予硫酸镁、碳酸氢钠湿敷、膏药外涂等进行预后,一般2~3d可改善症状[2]。(2)导管阻塞:冲管时运用脉冲式冲管法,让冲洗液在管腔内流动,以起到清洗管壁的作用;禁止选用10ml以下容量的针管,以减少对导管的损害;导管推注速度要适中,以减少液体流速对血管壁的影响;置管后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余下的残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再用肝素盐水封管。(3)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置管的整个过程都绝对无菌操作,按时更换贴膜,以确保穿刺位置干净无菌;每周用碘伏换药两到三次,以遮盖导管入口部位,确保持续无菌;若出现局部感染,可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湿敷;若局部有脓肿,则应撤出导管、排出脓水;若是全身感染,则可采用细菌培养或血培养方法给予抗生素治疗[3]。(4)导管漂移或脱出:固定好导管,体外的导管要用直线固牢,每次换敷料时留意导管的刻度,小心揭开敷料避免导管脱出;若导管漂移,应在X线或超声下重新置管;若导管脱出,为了避免感染禁止再将导管推送到体内。(5)静脉血栓:选择适合的血管,避免导管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穿刺时由专业护理人员操作,动作要轻柔,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已发生静脉血栓并发症时,应马上停用所有经PICC注射的除抗凝药品外的其他药品,让患儿取健侧卧床位,预防患肢受压迫;静脉血栓严重者,应用溶栓法治疗。(6)穿刺点出血:轻压穿刺点导管上方或按流程更换PICC敷料,若未中等量出血,则让患儿屈肘或加压 包扎;若是持续出血,则应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7)敷料过敏:选用材质较好的防水敷料,若患儿出现过敏反应,则应坚持每天换药,并用 抗过敏药膏涂抹皮肤过敏患处,特殊情况下,可用无菌少补代替敷料。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漂移或脱出、静脉血栓、穿刺点出血、敷料过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插管(PICC)是一种通过指引针经过外周静脉穿刺,把一根硅胶材质的、印有刻度的、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病让导管顶部处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的一种深度静脉导管留置法[4]。此导管在人体内留置的时间较久,一般可达1年。因为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需麻醉等优势,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被广为应用。然而,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PICC穿刺的难度,这也导致其在PICC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并发症[5]。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患儿PICC置管后的情况,并做好护理操作记录,当患儿出现静脉炎、导管阻塞等并发症时,应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以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的疼痛。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干预与强化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少于对照组(34.4%),与此可知,强化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对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强化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并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关于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97-99
[2]张维,邢斌瑜,邵译萱.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38-139
[3]郭彤阳.185例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医药,2015(29):270-270
[4]陈剑青.探讨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C].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2016
[5]古力米热?麦麦提吐孙,库尔班尼沙?木再帕尔,阿依帕夏?阿不都米吉提.185例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医药前沿,2016,6(6):177-178.
论文作者:李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新生儿论文; 静脉论文; 敷料论文; 患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