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靠国家还是靠自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靠自己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澄清一个观念
年老后主要靠国家养老金生活,这个观念不正确。
有这种看法的人没有看到养老制度的改革和变化。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个人积蓄在老年人养老资源中占很大的比重。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一个人一辈子的积蓄形成一套住宅和其他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收益,是老年人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大约占到养老消费的75%以上,而国家的养老安排所提供的资源只占到其总量的25%。美国由国家发放的退休金还没有企业自己组织的养老基金数量多,老年人的房产和其他财产(比如共同基金)在生活中占的比重更大。30多年后,我国将有2.2亿—2.5亿的老年人,国家不能将他们的生活包起来。完全靠养老金生活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通过初步改革,将来要实行的是“基本养老制度”,退休支付只有平均工资的20%-30%,而不是目前的80%-90%。对大部分人来说,个人积累财产才是自己生存资源的主要部分。此外,其他养老资源,比如家庭养老还会发挥着作用。
提出两个建议
建议一,建立个人养老特别储蓄制度。
目前巨额居民储蓄中的一部分是居民为自己未来养老存入银行的资金,但是一样交纳利息税,这不合理。要为养老设计特别的制度和政策,保护和鼓励养老储蓄,比如每人有一个“养老优惠储蓄特别账户”,利息随行就市,但是不征利息税,且在通货膨胀时,指数化地补足利息损失,对这个存款可以设一个最低和最高限额,规定只有到老年时才可以领用。
建议二,在农民工中推广“改进式的基本养老保险”。
改革方案可以称之为“双账户”的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农民工进厂以后,按照国家法规,依法交纳社会统筹养老金(22%左右),但是记入农民工的个人统筹基金账户(第一账户),其余部分(3%左右)也记入个人账户(第二账户)。地方社会保障机构可以从中提取3-5个百分点的资金充实当地社保基金及作为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管理费用,但是其余的归打工者名下;全国统一设计编码,记录每个人的两个账户的资金,账户记录在案,人员自由流动;一开始就是实账,所有农民工交纳的统筹金,统一存入指定的国家商业银行,记息升值,不与目前的城市统筹混淆;未来按照瑞典模式发放第一个账户的资金,按照新加坡的办法返还第二个账户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