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岭 冯爱东 刘玉肖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护理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摘要】 目的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1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200例作为对象试验,分成两组后行不同护理措施,即: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结束后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组患者检查期间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评分均少于常规组,两者有区别(P<0.05);干预组患者预后并发症者5例,发生率为5.0%,和常规组20.0%相比较低,两者有区别(P<0.05). 结论 临床针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舒缓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增强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50-0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的常用手段,旨在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患者,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特点,临床作用突出.然由于此类检查手段属于侵入性操作,易引发咳嗽、疼痛等症状,再加上患者不了解该操作,间接加大心理负担,给检查的顺利执行增加难度.故而,临床需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提高病症诊断率,改善生活现状[1].因此,以我院收住院者作为对象,旨在评定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将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1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200 例作为对象试验,分成两组后行不同护理措施,常规组100例,男女性例数比55:45,年龄段25-58岁,平均(42.3±2.3)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患者20 例;高中学历,患者50例;初中学历,患者26例;小学学历,患者4例;干预组100例,男女性例数比57:43,年龄段26-60岁,平均(42.4±2.4)岁;文化程度: 大学及以上,患者22例;高中学历,患者48例;初中学历,患者23例;小学学历,患者7例.2组患者年龄段、文化程度等资料无区别,可进行评定(P>0.05).
1.2 方法 临床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措施,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期叮嘱患者禁止饮食、饮水,向患者介绍检查相关事项等;干预组患者于上述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检查前的心理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执行前期,护理人员需耐心向患者介绍此检查方法的过程、注意事项、重要性,介绍进入检查室后的相关事项及此侵入性操作极有可能引发的不适现象,以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检查成功率.多和患者交流,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以消除不良情绪;及时、详细的回答患者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便于减轻心理负担,舒缓情绪[2];尽最大限度的促使患者放松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确保每位患者检查期间均调整为最佳状态,进一步提高检查成功率;②检查中的心理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观察力度,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随时心理疏导的准备;
教会患者深呼吸的方法,分散注意力;当患者由于担心操作而出现过度紧张情绪后,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可握住患者的手或将手放于患者额头,使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的关心,进而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检查[3];若检查期间发现患者合并心肺疾病,护理人员需引起高度重视,迅速通知医师立即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测定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吸入氧气,及时清除呼吸道、口腔内残留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异常情况出现后,立即配合医师抢救;③检查后的心理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需立即询问患者感受,讲解需注意事项.若患者自诉存在咽喉疼痛、头晕等症状,
可能由于过度紧张导致,需引导患者放松情绪,适当休息[4];根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向患者解释病情,减轻疑虑,稳定情绪;告知患者检查结束后取平卧位20分钟,且检查结束的2小时以内禁止饮水、进食,3小时后可适当食用流食,无异常现象后更改为普通食物,但需以易消化类食物为主;让患者减少用嗓,适当休养,1周内禁止从事体力活动,禁止过度咳嗽、咳痰.门诊患者需家属陪同, 发现异常后及时就诊.若患者对检查结果存在疑惑,在严格遵循知情原则的基础上,可适当为患者解答,同时叮嘱患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以提高整体效果[5].
1.3 评定项目 临床干预结束后评定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变化程度,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和护理满意情况.心理状态评分,焦虑、抑郁状态借助SAS、SDS量表判定,恐惧状态借助FNES量表判定,分数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严重.护理满意程度:将医院制定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发放到患者手中,填写后回收统计, 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类型,分数:>90分、>60分、<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并发症、护理满意程度均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 心理状态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临床心理状态评分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评分均变化,但干预组变化程度高于常规组,有区别(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表1 临床心理状态评分(分,x±s)
3 讨论纤维支气管镜是临床诊断、治疗肺部患者的常用手段,不但可明确疾病病发因素,还可借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效果.由于大多数患者不了解纤维支气管镜内容,担心侵入性的操作影响自身脏器功能,致使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出现,不利于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临床针对此患者需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以在舒缓负性情绪的同时,提高检查成功率. 本调查结果表明,临床行心理护理措施的干预组患者预后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 有区别(P<0.05),说明: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及时心理疏导,可从根本上减轻心理负担,消除负性情绪,促进其积极配合临床操作,确保纤维支气管镜的顺利操作;针对患者最为关心的检查来说,需适当进行解释,同时向患者介绍同种疾病成功治愈的案例,促使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建立疾病治愈信心[6-7].心理干预不同于心理治疗,其属于经常性的护理行为,通过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相应技巧的配合,可充分调动患者能动性,进而促使其自我缓解不良心理,积极接受临床治疗,提高整体效果.
综上,临床针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舒缓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增强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1] 李 月 艳.纤 维 支 气 管 镜 检 查 术 的 护 理 干 预 [J].吉 林 医 学,2010,31 (24):4186. [2] 张永君,李文芳,邝军,等.心理护理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6):531-534. [3] 宾芳.个体化心理干预在支纤镜检查中的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2,[ 19(6):950-939. 4] 陈冰芳.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02(3):191-192. [5] 曾小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16(27):3282-3284. 6] 朱佳,王燕琼.护理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312. [7] 张永君,李文芳,叶青,等.心理护理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35-36.
论文作者:杨淑岭 冯爱东 刘玉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纤维论文; 支气管镜论文; 状态论文; 措施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