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医学心理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任燕,黄云香,仉元瑾,姚明宏,贾玉龙,杨珉,孙鑫[1](2021)在《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医药政策评价研究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区域医疗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区域医疗大数据在医药政策研究评价中越来越凸显出重要的作用。区域医疗大数据通常具有层次结构,传统的统计分析模型因不能处理层次结构的数据而受到限制,多水平模型是处理层次结构数据的有力统计分析工具,近年来受到国外政策评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国内缺乏其在医药政策评价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水平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及其在医药政策评价领域中的几种常见应用场景,以期为未来利用区域医疗大数据或层次结构数据评价医疗政策实施效果提供方法学参考。
王骁,刘肇瑞,黄悦勤[2](2022)在《多水平模型在社区成人精神障碍现况及服务利用研究的应用(综述)》文中指出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复杂抽样设计抽样方法,由此获得的数据具有多层次结构,使用传统的单水平多因素分析的方法会得出有偏差的结论。多水平模型把传统意义上来自生态学和个体水平上截然不同的两方面信息相结合,克服了只聚焦于单一水平的局限性,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综述了多水平模型在精神卫生领域两个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即精神障碍影响因素研究及精神障碍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期为未来多水平模型在精神卫生领域研究中的规范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夏章[3](2021)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目前有关小组活动长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小组活动长期效果尚不明确。对已有研究检索发现,多数研究报告了临床指标,对糖尿病预后不良事件报告较少,故本次研究将分两部分开展,通过系统综述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临床指标的长期影响,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以补充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的不足。研究目的1.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控制、生存质量、心血管病事件、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死亡事件的长期影响。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2.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影响。分析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和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3.探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改进方法和干预重点。研究方法1.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28日发表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随机对照试验和群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与研究质量评价过程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开展。使用Cochrane Q检验和不一致指数检验评估异质性,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小或异质性大但异质性来源可识别,则选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总体效应值,并进行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大且来源无法识别,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评估证据质量。使用Revman5.3、Microsoft Excel 2019 绘图,使用 Stata16.0、GRADE Profiler 3.6 分析数据。2.采用现场调查和信息系统匹配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7月-11月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试验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现场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信息,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确认患者存活情况,通过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患者死亡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组活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关系。以自我管理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使用SAS9.4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共纳入25项研究5 071名随访患者。2项研究为低风险,1 1项研究为风险不确定,12项研究为高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39%(95%CI:-0.56,-0.21)]、舒张压[MD=-1.32 mmHg(95%CI:-2.44,-0.21)]、收缩压[MD=-1.92 mmHg(95%CI:-3.47,-0.37)]的长期效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开展后12个月降低效果最显着,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和收缩压结果不够稳健。小组活动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体重的长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体质指数结果不够稳健且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心血管病事件、死亡事件无法进行Meta分析。除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重证据质量等级为中外,其他指标证据质量等级为低或极低。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MD=-0.53%(95%CI:-0.79,-0.27)]、小组活动持续开展[MD=-0.87%(95%CI:-0.79,-0.27)]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家属/好友参与、小组患者数≤1 0人、患者年龄<60岁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可能有利因素。2.现场调查随访362人,随访率为72.40%,信息系统匹配483人,随访率为96.60%。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自我管理患者而言,自我效能得分≥80分是防止糖尿病肾病[OR=0.06(95%CI:0.01,0.59)]、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OR=0.06(95%CI:0.01,0.55)]发生的保护因素;生活在城镇[OR=0.24(95%CI:0.07,0.89)]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相比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在 1000-3000 元[OR=0.28(95%CI:0.08,0.98)]是防止高血脂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OR=0.36(95%CI:0.14,0.88)]、≥3000 元[OR=0.15(95%CI:0.03,0.70)]、入组前自报发生某些合并症[OR=0.20(95%CI:0.07,0.52)]是防止其他合并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地为城镇[OR=0.16(95%CI:0.04,0.55)]是防止入组后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与自我效能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入组前合并症自报情况、居住地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相加效应交互作用。研究结论1.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对血压降低可能有长期效果,对血脂、体重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未见影响,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的长期影响尚无法定论。2.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自我效能高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3.建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由医生/护士/专家来组织开展,以患者自我效能提高为核心目标,同时建立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机制,以期实现自我管理效果长期维持。4.建议把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作为今后糖尿病干预重点人群。
王思琦[4](2021)在《中英减盐行动 ——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减盐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高钠膳食是我国高血压人群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可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论是在高收入国家还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减盐被公认为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家庭每日烹调用盐达9.3g,虽然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 1.2g,但与人均每日5g盐推荐量相比差距较大。尽管我国已开展大量相关研究,但尚未形成明确有效,可大范围推广的减盐干预措施与政策。本研究通过分析项目地区减盐综合干预前后人群24小时尿钠水平及减盐知信行水平变化,对减盐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旨在发现减盐综合干预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为探索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盐干预路径和方法提供依据。目的1.了解项目地区居民24小时尿钠、血压水平及减盐防控高血压的知信行情况。2.了解实施减盐综合干预1年后人群24小时尿钠、血压水平及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态度及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减盐综合干预效果。3.分析24小时尿钠水平及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减盐干预工作的优点及不足,为制定有效的减盐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遵循整群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数据源于中英减盐行动--以社区为基础的减盐综合干预试验中江西省2018年基线与2019年中期调查。两次调查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及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通过体格检查收集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信息并通过收集24小时尿液获得人群24小时尿钠数据。本研究中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为干预组,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为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为期1年的减盐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出台减盐相关文件、设计和发放减盐宣传材料及适宜性工具(限盐勺)、开展减盐主题活动,重点场所(社区、医疗机构、学校、餐厅)减盐支持性环境创建等,对照组不采取减盐综合干预。本研究采用SAS9.4软件进行数据清洗与分析,所有检验均取双侧概率,检验水平为α<0.05。运用秩和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采用多水平模型与倍差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减盐综合干预效果,干预净效应即组别与时间构成的交互项。运用多水平模型对存在聚集性的结局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共纳入451名调查对象,干预1年后随访人数为422人,随访率为93.57%。随访人群中期共21人尿液不合格,最终401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1.24小时尿钠水平干预效果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干预组24小时尿钠水平下降0.44g(3.39g vs.3.83g,P<0.05),即盐1.11g。干预净效应使干预组24小时尿钠水平下降0.23(-0.55,0.09)g。在纳入相关变量后,干预净效应降至-0.19(-0.51,0.12)g,未对干预组产生明显影响(P>0.05)。影响因素方面,年龄在45-60岁以上,女性,教育水平为初中的人群24小时尿钠水平更低,高血压、肥胖人群24小时尿钠排泄量更高。2.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未考虑自变量的影响时,减盐知识得分的干预净效应使干预组减盐知识总分增加了2.22(1.94,2.50,P<0.001)分。调整后的模型显示干预净效应使干预组减盐知识得分增加2.09(1.79,2.39,P<0.001)分。影响因素方面,年龄在60岁以上与年龄在45岁以下相比减盐知识得分更低,吸烟人群减盐知识得分更低;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上,体育锻炼则是减盐知识得分的保护因素。干预净效应使干预组减盐态度得分增加了0.33(0.18,0.47,P<0.001)分。纳入相关变量后,减盐态度得分的干预净效应降至0.17(0.01,0.32,P<0.05)分。影响因素方面,自觉饮食口味偏咸与自觉饮食口味适中人群相比减盐态度得分更低;而自觉饮食口味偏淡及体育锻炼则是减盐态度得分的保护因素。未考虑相关变量影响时,减盐行为得分的干预净效应为0.12(-0.04,0.27)分。纳入相关变量后,减盐行为得分的干预净效应降至0.05(-0.12,0.21)分。女性与体育锻炼是其保护因素。结论1.现有减盐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人群盐摄入量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渐提升及干预时间相对较短等原因,调查人群盐摄入水平下降效果不明显,人群钠钾摄入比例不均衡,减盐形式依旧严峻。2.现有减盐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人群减盐知识知晓率、态度意愿率等方面效果显着,对人群主动减盐行为的养成未见明显促进作用。部分居民对于减盐存在一定误区,之前的重口味饮食习惯较难改变,减盐行为的达成需要一定时间。
刘铁诚[5](2021)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自2009年我国新医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以来,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便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为保证这一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强化措施建设,保证了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但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成为目前研究的短板。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对实践工作的考察分析认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等项目上落实良好,但在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方面始终较差。为此,从研究角度有必要弄清楚哪些因素是决定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变量?供需双方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关系及影响变量是什么?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有哪些?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厘清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有利于关键问题的解决。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问题、完善相应措施提供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分析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2)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4)提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关键问题的措施和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山东省济南市作为典型地区开展研究。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包括(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内容包括2018年济南市15个区县和449家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情况以及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得分和扣分原因。(2)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选取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基层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35人作为供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偶遇抽样法收集基层卫生机构门诊患者90人作为需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进行深入访谈。(3)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通过卫生统计年鉴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取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社会人口、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等指标数据。本研究首先采用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分析比较各区县和机构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总结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应用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收集既往研究结果中的影响因素,采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对典型地区供需双方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核心编码,梳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最后基于分析框架筛选供需双方变量作为自变量,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的健康防控项目工作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先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区县和机构两层面上供需变量对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方向和效应大小,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探索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变量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①各区县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核心的项目工作指标距离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差距较大。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未达标的区县比例分别为100%、66.67%、73.33%和86.67%,机构服务项目工作指标在各区县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幼保健、疾病防治、协查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各区县间均已达成或超额达成。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间分布差异较大。区县组织管理平均得分11.4分(9-13.5分),主要问题是制度建设、分工协调和问题整改等方面落实不到位;机构组织管理平均得分8.13分(2-10分),主要问题为制度建设和绩效工作落实不到位。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层面无扣分,机构平均得分8.62分(5-10分),得分在区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问题为预算执行不到位和资金使用不合规。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和形成分析框架。具体过程是通过研究整合相关卫生服务模型,构建了“供方影响因素-需方影响因素-项目政策目标”理论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系统收集影响因素建立分析框架。分析要素可以归纳为供方和需方两类,其中供方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制度(配套政策、配套制度、项目设计)、资源保障(人力资源、项目经费、硬件设备)、组织保障(运行模式、部门协作、信息化建设);需方影响因素包括倾向特征(人口学、社会结构、健康信念)、促进资源(经济能力、社会组织)、健康需要(感知需要、评估需要、效果评价)。其次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通过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机构水平上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不同程度上受区县和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力资源(区县每千人护士数、区县每千人公共卫生人员和区县每万人全科医生数)、硬件设施(区县基层卫生机构平均床位数)、项目经费(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组织保障(区县和机构组织管理得分)等供方要素与不同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与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均呈独立负相关。区县基层需方社会人口要素中,区县人均GDP和人口增长率与不同项目工作指标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区县人口密度和死亡率均是独立负向影响因素。机构层面需方要素中,效果评价(辖区居民满意度)和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均是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正向影响因素,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同时是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影响因素。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显着部分中介效应。在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资金管理得分、组织管理得分、医生满意度等供方变量影响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总效应中,居民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比例为50.30%~73.09%,居民知晓率的中介效应比例为13.04%~71.90%。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在影响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与机构供方变量间存在交互效应。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高于全市平均值时,可以降低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档案数对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阻碍作用、增强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的正向促进作用、削弱医生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结论与建议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性制度安排。项目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项目建设的系统性措施落实不到位,包括项目设计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2)项目建设保障要素落实不协同,包括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等基层卫生资源保障水平不足;(3)组织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4)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等,影响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健康防控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这提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从政策建设角度进行系统性制度安排,完善项目服务内容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度设计,建立服务包动态调整机制,重视区县和机构间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保障,加强区县和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促进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2.建立项目落实的动态评估模型,有助于及时发现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和管理工作执行中的问题。本研究从供方和需方两个角度系统地整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核心、模块和要素三级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在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验证了“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的理论整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动态评估模型构建的工作基础。3.政府牵头建立供需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可有效提高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效率和质量。实证研究验证了区县和机构层面上人力资源、硬件设施、项目经费、组织保障等供方要素和社会人口、健康信念、效果评价等需方要素共同影响机构层面服务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进一步揭示了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和交互作用,探析了供需双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路径和潜在机制。研究结果提示应该重视需方要素在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社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指标识别重点干预人群,切实提高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知水平和利用水平。创新性1.本研究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本质出发,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系统梳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指标维度,构建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既考虑了影响因素分析理论上的规范性,也考虑到了分析过程中变量的可变性,为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变量筛选工具,从方法学角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本研究在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上对供需双方影响因素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定量测算,明确了供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直接作用路径和通过需方因素的间接影响路径,探讨了需方关键影响因素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和政策干预意义。这对不同层面的政策制定者统筹卫生资源、制定干预策略、完善目标措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局限性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考核评估问题发现和影响因素分析为例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虽具一定的代表性,但结论外推至客观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实证分析时尽管对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级变量信息挖掘较为详尽,但区县和机构两个层面难以涵盖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涉及的全部影响领域。同时由于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不能够反映时序变化的影响,也可能会对本研究方法学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夏章,姜莹莹,毛凡,董文兰,董建群[6](2021)在《多水平模型在社区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水平模型在社区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分析中的适用性,为该领域统计分析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14年7—11月,以北京市房山区16个社区(村)5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60例)和对照组(250例)。对照组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干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患病情况,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收集患者自我效能信息,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分别计算干预前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值及自我效能得分差值。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秩和检验,采用多水平模型对差值进行分析并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0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干预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值中位数[0.40%(P25~P75:-0.40%~1.70%)]与对照组差值中位数[0.70%(P25~P75:-0.30%~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差值中位数[17.00分(P25~P75:3.00~28.00分)]与对照组差值中位数[8.00分(P25~P75:0.00~21.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水平零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同一社区(村)内患者结局指标存在聚集性(糖化血红蛋白组内相关系数=0.12,P<0.05;自我效能得分组内相关系数=0.20,P<0.05),适宜采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显示,控制协变量前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协变量前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较对照组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水平模型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比较,多水平模型组别回归系数标准误较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下降。以糖化血红蛋白为因变量,控制协变量后,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在多水平模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自我效能得分为因变量,控制协变量后,多水平模型赤池信息准则(AIC)较控制前下降91.30,多重线性回归模型AIC较控制前上升9.50。结论多水平模型适用于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多水平模型可以减少假阳性错误,改善模型拟合效果,今后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姚建森[7](2020)在《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我国糖尿病存在着“一高三低”的特点,即“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由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作为一种渐进性、尚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控制要求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在内的长期的、多方面、多层级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要求现有的卫生体系适应糖尿病控制的要求,朝着综合性、整合型的方向转变和发展。全球实践经验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管理是实现糖尿病控制的关键策略。我国糖尿病管理的探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逐渐从以医院为主导的管理方式转向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为指导,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以社区为优选路径,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管理实施框架。然而,由于中国医疗资源的错位配置、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薄弱、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等,符合患者需要的糖尿病管理服务在现有的实施框架难以有效地发挥出作用;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管理最为关键的血糖控制指标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也未得到明显改善。如何从社区层面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迫切需要对我国现有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以找出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障碍因素,进而总结和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关键策略。通过文献的系统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和问题的分析大部分是基于患者层面的,涉及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服务利用和满意度等;从卫生系统层面的评价研究较少,也缺乏理论的支撑。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的这些研究多为定性或者定量的描述,缺少政策评价方法的应用,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内在的机制揭示不足。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的研究多关注患者个体的因素,较少的研究分析了卫生系统因素对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卫生系统因素与个体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被忽视。因此,现有的研究尚未能全面地提出改善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为此,本研究希望通过进一步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做出回答: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实施框架下,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如何?影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包括卫生系统因素和需求方的因素?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基于卫生系统的视角,从供需双方两个层级,系统地分析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现状,探索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提出优化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具体目标为:(1)以WHO卫生系统框架和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和实证模型;(2)分析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现状,探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社区管理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和机制;(3)从需方层面,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状况,探讨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关键的认知和心理因素;(4)从供方层面,分析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状况,探讨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差异以及造成该差异的关键卫生体系要素;(5)基于供方和需方两个层面的分析,系统地提出改善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和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的研究设计,以宏观的WHO卫生系统框架和微观的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了糖尿病社区管理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和实证模型。三个实证模型紧扣研究目标和分析框架,在关系上相互递进,以全面揭示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具体分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细分为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两个子模型)、患者层面的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和卫生体系层面的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分析模型。实证模型中包含的指标主要有患者血糖控制指标、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指标、自我管理行为指标、患者认知和心理因素和宏观的卫生体系要素。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糖尿病社区防治管融合试点项目》,项目实施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研究以山东省八个县(区)作为样本地区,数据收集包括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定量数据主要为患者空腹血糖测试和问卷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和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定性数据主要为政策文件收集、关键人物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具体而言,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八个样本县(区)的72个社区(村)中,随机选取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系统的2型糖尿病患者2520名,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对为72个样本社区(村)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机构调查基础上,有目的地选取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糖尿病管理有关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此外,从每个样本县(区)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社区(村)进行焦点小组讨论(成员: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和卫生室成员6-8人)。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患者空腹血糖和问卷调查数据2166份(完成率86.0%);机构问卷86份,包括24家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和62家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共收集有效的医务人员问卷444份;完成访谈134人,焦点小组讨论8组。本研究中,定量资料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类回归树模型、交互作用分析、多水平模型、潜在类别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等。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影响的主效应;分类回归树模型主要用于识别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的因素,并进一步采用交互作用分析,验证和判定交互作用的大小;潜在类别分析主要用于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特征,将多维度的自我管理行为变量转变成单一维度变量;中介效应分析是在潜在类别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自我效能在糖尿病知识与自我管理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多水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卫生体系要素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定性访谈资料主要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研究结果(1)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分析:216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8.0mmol/L;血糖控制达标率为42.8%。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依据患病时长和是否有并发症划分)的患者在血糖达标率上存在较大差异;疾病严重程度轻的患者血糖控制率要高于疾病严重程度重的患者(48.7%v.s36.9%,p<0.05)。(2)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服务利用的现状分析: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规律服药和自我血糖监测的比例分别为74.5%、54.6%、50.4%和25.8%。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分为积极自我管理和消极自我管理两个类别;患者归属两个类别的比例分别为65.7%和34.3%。在服务提供方面,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分为由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直接提供和由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直接提供两种类型,且以后者占大多数;调查的两类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为患者提供这些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比例均为100%。在服务利用方面,患者主要选择在基层医疗进行药物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之外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不进行药物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6.7%、49.5%和13.9%;患者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规范的随访管理服务的比例为49.6%;患者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服务的比例为57.9%。(3)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在疾病严重程度轻的患者中,患者是否进行药物治疗(OR=3.07,95%CI:2.05~4.60)、是否利用健康教育服务(OR=1.38,95%CI:1.05~1.80)对血糖控制具有主效应;同时,患者药物治疗服务利用与体育锻炼行为、随访管理服务利用与自我血糖监测行为以及健康教育服务利用与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患者主要从基层医疗机构之外进行药物治疗且不进行体育锻炼(OR=0.87,95%CI:0.77-0.97),较少地利用随访管理服务且自我血糖监测≥1次/月(OR=0.48,95%CI:0.30~0.78),未利用过健康教育服务且自我血糖监测≥1次/月(OR=0.62,95%CI:0.41~0.94),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性更大。在疾病严重程度重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OR=1.61,95%CI:1.22~2.14)、婚姻状况(OR=1.67,95%CI:1.13~2.47)、人均家庭收入(p<0.05)、是否进行药物治疗(OR=6.22,95%CI:3.36~11.5)、规律服药行为(OR=0.71,95%CI:0.54~0.93)以及自我血糖监测行为(OR=0.62,95%CI:0.45~0.84)对血糖控制具有主效应。同时,患者随访管理服务利用和规律服药行为、饮食控制和规律服药行为、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和规律服药行为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患者不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随访管理服务且不规律服药(OR=0.77,95%CI:0.63~0.89),不控制饮食且不规律服药(OR=0.64,95%CI:0.47~0.87),不控制饮食且不体育锻炼(OR=0.58,95%CI:0.35~0.95),不体育锻炼且不规律服药(OR=0.60,95%CI:0.40~0.89),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性更大。(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机制分析: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0.3分(满分16分),正确回答率为64.7%;患者平均的自我效能得分为31.9分(满分40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三者之间均为正向的相关关系(p<0.05)。中介作用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是糖尿病知识对自我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25.3%。(5)卫生体系要素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分析: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服务上,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对该服务利用的比例高于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患者(p<0.001);但在随访管理服务上,两类机构的患者服务利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乡镇级医疗机构提供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受到该类机构所在地区、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每千服务人口机构卫生人员数和机构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控制了糖尿病患者个体水平的差异后,患者对村级基层医疗机构所提供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该类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的影响;随访管理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每千服务人口机构卫生人员数、基层医疗机构间信息系统联通程度和基本公共卫生糖尿病管理绩效考核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基层医疗机构间信息系统联通程度以及机构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山东省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差,亟待提升;(2)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血糖控制及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病情轻的患者血糖控制主要受到糖尿病管理服务利用因素的影响;病情重的患者血糖控制主要受到自我管理行为因素的影响;(3)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低和自我效能差是阻碍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4)尽管糖尿病药物治疗服务、随访管理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有着较高的可获得性,但患者对这些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较差;(5)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治疗药品种类不全、信息系统缺乏联通、卫生人员数量不足和能力较差以及绩效考核不合理等卫生体系问题制约着患者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影响着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基层慢性病分级管理制度建设,推动糖尿病患者分级管理;(2)重视患者健康赋能教育,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3)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改善患者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本研究的创新点:(1)研究视角的创新:与以往单一地从供方和需方角度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采用了系统的思维,基于卫生体系的视角,从供需双方两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运行效果、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善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策略和建议。(2)分析模型的创新:本研究将宏观的WHO卫生系统分析框架和微观的社会认知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并以此建立了相互关联、彼此递进的三个实证模型,实现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的有效揭示。(3)分析方法的创新:本研究的一大特色是依照研究框架,将多水平模型、路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和主题框架法等多种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更加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了影响社区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这在已有的研究中应用较少。本研究的不足:(1)本研究在探究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因素时,重点从卫生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个体层面的因素和服务提供层面的因素;对卫生系统之外的因素,如社会网络和支持、宏观的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较少,仍待进一步的研究。(2)本研究以山东省八个样本县(区)代表山东省整体状况,结论适用于山东,尚不能推广至全国。
孟马承[8](2020)在《基于贝叶斯估计的蚌埠市居民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了解蚌埠市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及调查数据中的层次结构,探讨基于贝叶斯的多水平模型对蚌埠市居民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并评价分析效果,为卫生部门制定和改善蚌埠市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市龙子湖区成年居民进行抽取,再对抽取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客观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因素等资料。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是由SPSS22.0和MLwiN2.10软件实现,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两水平零模型来判断在社区服务站这一高水平上是否存在聚集性;选取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贝叶斯估计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的分析。再与纳入同样变量的贝叶斯估计下的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验证贝叶斯估计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在分析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中的优越性。结果(1)在接受调查的3354名居民中,男性1468人,女性1886人,其中357人(10.6%)患有2型糖尿病。(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高血压、心理健康状况、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蔬菜摄入量、水果摄入频率、体力活动分等变量是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3)贝叶斯方法下的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在MCMC链长等于30000时,模型整体收敛性尚佳。结果提示性别、年龄、高血压情况、婚姻状况、糖尿病家族史、心理健康状况、BMI、HbA1c、饮酒情况、蔬菜摄入量、水果摄入频率11个变量可能为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4)贝叶斯估计下的两水平零模型提示高水平上聚集性,即在社区服务站水平上有聚集性,因此建立贝叶斯估计下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MCMC链长为30000时,模型整体收敛性也尚可,结果提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高血压情况、糖尿病家族史、心理健康状况、BMI、HbA1c、水果摄入频率9个变量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5)从偏差信息准则(DIC)来看,贝叶斯估计下的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的DIC值为1650.45,贝叶斯估计下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的DIC值为1628.94,相差21.51,因此,贝叶斯估计下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要比贝叶斯估计下的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更好。结论蚌埠市龙子湖区成年居民的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在社区服务站水平上有聚集性,贝叶斯估计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较贝叶斯估计下的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而言能更准确地筛选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多关注蚌埠市龙子湖区的男性,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高血压、有糖尿病家族史、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水果摄入频率较低特别是HbA1c不正常的居民。
王若雅[9](2020)在《基于增长混合模型心衰患者报告临床结局动态轨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随着当今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愈加凸显,伴随着教育和医疗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越来越庞大。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结局之一,对患者个人及家庭生活带来很大负担,病情长期迁延不愈,患者往往生存质量都比较低,且诊断和治疗的费用昂贵。本研究通过引入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来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PRO在纵向随访研究中的重复测量数据的影响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增长混合模型(GMM)识别具有不同特征的潜在患者亚群,以解决数据异质性的问题,并揭示患者院后PRO的变化轨迹规律,为不同风险度的患者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相关部门提出群体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选择2014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明确诊断为心衰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住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的PRO量表信息。通过两水平模型分析PRO总分、生理、心理、社会、治疗领域得分在个体水平及时点水平的影响因素;通过增长混合模型探索PRO总分、生理、心理、社会、治疗领域得分的真实变化轨迹,识别不同生存质量的潜在患者群,并进一步拟合影响因素分析中的显着变量作为协变量纳入增长混合模型,来确定不同患者的真实变化轨迹。结果:分别在PRO总分、生理、心理、社会、治疗领域得分上拟合线性、二次函数型、非定义曲线类型的2个、3个、4个潜在亚类模型,从拟合指标结果可知五种评分的最优无条件GMM模型分别为线性2个潜在亚类模型、非定义曲线类型的2个潜在亚类模型、非定义曲线类型的2个潜在亚类模型、线性2个潜在亚类模型、非定义曲线类型的3个潜在亚类模型;将两水平模型中对各评分影响最大的个体水平变量作为协变量纳入无条件GMM模型中,分别为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既往史,纳入协变量后的结果表明:根据PRO总分,患者被分为两类:缓慢上升组79人,27.431%;较快上升组209人,72.569%。根据生理领域得分,患者被分为两类:较快上升组197人,68.403%;缓慢上升组91人,31.597%。根据心理领域得分,患者被分为两类:下降组280人,97.222%;上升组8人,2.778%。根据社会领域得分,患者被分为两类:上升组277人,96.181%;下降组11人,3.819%。根据治疗领域得分,由拟合结果看,患者应当被分为三类,但由于其中一个类别数量太小,因此选择2个类别的模型,患者被分为两类:下降组48人,16.667%;较快上升组240 人,83.333%。结论:本研究通过探索心衰患者群中具有不同特征患者亚群,以识别群体异质性,了解个体生存质量变化趋势,探究患者出院后PRO随时间的变化轨迹规律,并进一步解释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有助于指导患者不同阶段生命历程中给予个性化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意义。
陈再琴[10](2020)在《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描述和分析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抽取3个地区6所高校55个班级共2669名学生,应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自编网络欺凌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Cronbach’α系数、折半信度系数和因子分析法进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Z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传统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信效度评价:Cronbach’α系数为0.9020,折半Spearman-Brown信度系数为0.8420,Guttman系数为0.8400,平均测量ICC值为0.9020(95%CI:0.8970~0.9080);主成份方法分析相关性矩阵,经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测量出问卷Kaiser-Meyer-Olkin(KMO)值为0.9350,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5621.635(P<0.001),提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网络欺凌检出情况:2669名高校大学生中网络欺凌者为1728人,检出率为64.74%。(3)网络欺凌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家庭类型、家庭经济、与父母关系、健康自评、喝酒、吸烟、社交软件数、每天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网络成瘾、学习成绩、有密切朋友、学生干部、参加团体活动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喝酒(OR=1.291,95%CI:1.072~1.553)、每天上网时间4~6h(OR=1.314,95%CI:1.079~1.600)、每天上网时间>6h(OR=1.444,95%CI:1.132~1.843)、社交软件数>2个(OR=1.213,95%CI:1.017~1.447)、网络成瘾(OR=1.625,95%CI:1.359~1.942)是网络欺凌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好(OR=0.382,95%CI:0.209~0.699)、与父母关系一般(OR=0.327,95%CI:0.154~0.691)、与父母关系好(OR=0.397,95%CI:0.191~0.827)、健康自评好(OR=0.780,95%CI:0.612~0.994)、学生干部(OR=0.811,95%CI:0.674~0.977)、有密切朋友(OR=0.313,95%CI:0.145~0.676)是网络欺凌的保护因素;两水平零模型显示,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在班级水平(水平2)上的方差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06,P<0.05),表明数据在高水平上具有聚集性,层次结构不能忽略;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喝酒(OR=1.287,95%CI:1.066~1.553)、每天上网时间4~6h(OR=1.298,95%CI:1.063~1.586)、每天上网时间>6h(OR=1.419,95%CI:1.106~1.820)、社交软件数>2个(OR=1.218,95%CI:1.017~1.458)、网络成瘾(OR=1.576,95%CI:1.314~1.891)是网络欺凌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好(OR=0.363,95%CI:0.197~0.669)、与父母关系一般(OR=0.324,95%CI:0.151~0.693)、与父母关系好(OR=0.401,95%CI:0.191~0.842)、学生干部(OR=0.823,95%CI:0.682~0.993)、有密切朋友(OR=0.293,95%CI:0.134~0.640)是网络欺凌的保护因素。结论: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适用于评价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群体;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检出率较高;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在班级水平上存在聚集性,说明多水平模型分析其网络欺凌影响因素具有合理性;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发生与其个人家庭情况、班级情况、生活行为及网络行为均有关系。
二、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医学心理领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医学心理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多水平模型在社区成人精神障碍现况及服务利用研究的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多水平模型简介 |
2 文献检索策略及检索结果 |
3 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
3.1 社会地位 |
3.1.1国内研究 |
3.1.2 国外研究 |
3.2环境因素 |
3.2.1 国内研究 |
3.2.2 国外研究 |
3.3 病耻感 |
4 精神障碍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
4.1 国内研究 |
4.2 国外研究 |
5 总 结 |
(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随访效果: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材料与方法 |
4.1 研究设计与相关定义 |
4.2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
4.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4.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4.5 文献质量评价 |
4.6 统计分析 |
4.7 技术路线 |
5 研究结果 |
5.1 文献检索结果 |
5.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5.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
5.4 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
5.5 证据质量评价 |
6 讨论 |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关系 |
6.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脂关系 |
6.4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压关系 |
6.5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体重控制关系 |
6.6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生存质量关系 |
6.7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事件关系 |
6.8 国内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差异比较 |
6.9 本研究的可靠性与局限性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5年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随访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材料与方法 |
4.1 研究现场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5 质量控制 |
4.6 技术路线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情况 |
5.2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
5.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 |
5.4 自我管理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因素 |
6 讨论 |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
6.3 自我效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 |
6.4 低收入、农村居住地与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
6.5 农村居住地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
6.6 随访研究结果与系统综述研究结果关系 |
6.7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 小结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4)中英减盐行动 ——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减盐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减盐的必要性 |
2.减盐相关理论与实践 |
2.1 减盐知信行理论 |
2.2 国内外减盐干预研究进展 |
3.中英减盐行动概述 |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样本量计算 |
3.抽样方法 |
3.1 项目点的选取 |
3.2 城镇街道的选取 |
3.3 村或居委会的选取 |
3.4 调查对象的置换 |
4.干预内容 |
4.1 减盐大众宣传 |
4.2 基于社区的减盐活动 |
4.3 基于学校的减盐活动 |
4.4 基于餐厅的减盐活动 |
4.5 基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减盐活动 |
5.评估内容和方法 |
5.1 问卷调查 |
5.2 体格检查 |
5.3 24小时尿液收集与采样 |
6.指标定义 |
7.质量控制 |
7.1 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
7.2 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
7.3 数据录入与清洗 |
8.数据分析 |
8.1 描述性分析 |
8.2 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9.技术路线 |
结果 |
1.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1.1 基线24小时尿钠、钠钾比水平及血压水平 |
1.2 基线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 |
1.3 失访人群与随访人群比较 |
2.减盐综合项目实施情况 |
3.24小时尿钠、钠钾比水平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人群尿钠及钠钾比水平下降比例 |
3.2 人群尿钠及钠钾比水平干预效果评价 |
3.3 24小时尿钠及钠钾比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4.人群血压值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人群血压值下降比例 |
4.2 人群血压值干预效果评价 |
4.3 血压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5.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人群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变化 |
5.2 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的干预效果评价 |
5.3 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2.减盐综合干预对人群24小时尿钠水平的影响 |
3.人群钠、钾摄入水平不均衡 |
4.血压水平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
5.减盐综合干预对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的影响 |
5.1 减盐综合干预可增加人群减盐知识得分 |
5.2 减盐综合干预可增加人群减盐态度得分 |
5.3 减盐综合干预未对减盐行为得分产生影响 |
6.现有干预措施的改进 |
6.1 增加限盐勺的正确使用率 |
6.2 健教材料中增加互动性内容 |
结论 |
建议 |
创新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群减盐干预措施效果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际研究 |
2.2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内研究 |
2.3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3.1 相关概念 |
3.2 理论基础 |
3.3 资料来源 |
3.4 质量控制 |
3.5 研究方法 |
3.6 技术路线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 |
4.1 基本公卫项目绩效考核结果 |
4.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现状 |
4.3 基本公卫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
5.1 影响因素文献研究 |
5.2 关键知情人访谈 |
5.3 扎根理论质性分析 |
5.4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研究 |
6.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6.2 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
6.3 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 |
6.4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
6.5 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讨论 |
7.1 研究方法学选择与应用 |
7.2 基于研究发现有关问题的明确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完善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措施的策略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济南市) |
附件2 关键知情人访谈问卷 |
附件3 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整理示例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多水平模型在社区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干预方法 |
1.2.2 调查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构建多水平模型 |
1.5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 |
2.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2.4 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 |
2.4.1 零模型分析结果 |
2.4.2 自我管理干预分析结果 |
3 讨论 |
(7)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术语缩写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和问题提出 |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4 本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糖尿病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
2.2 糖尿病管理全球实践和经验探索 |
2.3 糖尿病管理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
2.4 糖尿病管理研究的总结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 |
3.1 理论基础 |
3.2 理论框架 |
3.3 实证模型 |
第四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
4.1 资料来源 |
4.2 样本地区和调查对象 |
4.3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 |
4.4 资料收集过程和质量控制 |
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6 医学伦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患者基本情况与血糖控制 |
5.1 调查患者的基本特征 |
5.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患者自我管理与服务利用的现状分析 |
6.1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状况 |
6.2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状况 |
6.3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状况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自我管理行为和卫生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 |
7.1 患者血糖控制单因素分析 |
7.2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 |
7.3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的分类树模型 |
7.4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机制分析 |
8.1 糖尿病患者认知和心理特征的分析 |
8.2 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分析 |
8.3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卫生体系要素对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分析 |
9.1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要素特征分析 |
9.2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能力特征分析 |
9.3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9.4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定性分析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
10.1 方法学讨论 |
10.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
10.3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与机制的讨论 |
10.4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与利用差异的讨论 |
10.5 结论和政策建议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附录1 样本县(区)基本情况 |
附录2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附录3 样本县(区)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政策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基于贝叶斯估计的蚌埠市居民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3.3 变量设置 |
3.4 贝叶斯方法下的logistic回归模型 |
3.5 贝叶斯估计下单水平logistic回归和两水平logistic回归的模型比较 |
讨论 |
4.1 本研究中的贝叶斯估计方法 |
4.2 多水平数据及多水平模型的研究 |
4.3 蚌埠市龙子湖区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的探讨 |
4.4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 |
附录B 专业实践报告 |
附录C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D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9)基于增长混合模型心衰患者报告临床结局动态轨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 数据来源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内容 |
1.3 质量控制 |
2 理论与方法 |
2.1 存在异质性的心衰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潜在混合增长模型分析 |
2.2 针对“嵌套”数据结构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
3 结果 |
3.1 PRO总分分析结果 |
3.2 生理领域得分分析结果 |
3.3 心理领域得分分析结果 |
3.4 社会领域得分分析结果 |
3.5 治疗领域得分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后生存质量潜在亚类识别 |
4.3 加协变量的GMM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本研究中的创新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医学心理领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医药政策评价研究领域的应用[J]. 任燕,黄云香,仉元瑾,姚明宏,贾玉龙,杨珉,孙鑫.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
- [2]多水平模型在社区成人精神障碍现况及服务利用研究的应用(综述)[J]. 王骁,刘肇瑞,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2(01)
- [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D]. 夏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4]中英减盐行动 ——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减盐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评价[D]. 王思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D]. 刘铁诚. 山东大学, 2021(12)
- [6]多水平模型在社区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中的应用[J]. 夏章,姜莹莹,毛凡,董文兰,董建群.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02)
- [7]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姚建森. 山东大学, 2020(02)
- [8]基于贝叶斯估计的蚌埠市居民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D]. 孟马承.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9]基于增长混合模型心衰患者报告临床结局动态轨迹分析[D]. 王若雅.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10]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网络欺凌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D]. 陈再琴.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标签:糖尿病论文; 自我管理论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论文; 心理干预论文; 控制变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