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张兰秀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张兰秀

(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中心小学校 遂宁 629000)

【内容摘要】: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而小学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而思维又以创造性思维最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而小学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而思维又以创造性思维最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能力对于整个社会和科学进步的重要性,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社会上对于人创新思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与大家交流、分享、共勉。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放飞学生思维。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真情相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足够表现自我的机会,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保持每个学生在全部教学活动中踊跃向上、思维活跃。为此,教师要有爱心,要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缩短和老师的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还要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激励的语言带进课堂,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在阅读教学中就采取了以下方法: 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探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可以展开争辩;尽量取消点名、要求学生立正发言等形式;尽量表演和鼓励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对学生的作品及意见,不要立即下判断,留到最后让全体学生共同评估;形成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养成能容忍不同看法的态度,不讥笑他人的意见。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也是老师的态度。那么,老师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那就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 “微笑”是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个步骤。“点头”表示你接纳或同意对方,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增强,让对方能继续他的想法,学生看得老师对自己点头,常常会受宠若惊,对老师倍感亲切。 “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老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也就是说老师尊重学生,是一种强有力的增强作用。“听他说”是一种倾听,除了包含以耳朵听学生的话外,更要以眼神注视学生的身体语言,而且也包含了整个知觉体系。“听”也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人与人的相处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

课堂上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要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牵引式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先进行尝试性阅读,做到学生自明目标;自寻学路,教师以学定教。同时,要在尝试性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地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料想相反的答案),灵活运用发问技巧,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重要意义。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就可解决的,要鼓励学生运用学法或自创学法,自问自答,自己解决,并向全班同学报告学习情况。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性学法,教师应大加赞扬,并倡导大家学习运用。这样,学生感受到自创学法的益处与乐趣,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创新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的事项

(一)了解学情,目的清楚。 首先,要吃透教材,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根据训练的重点、难点,具体的课文设计好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引导探究。阅读教学长期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端,教师要多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像《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可以从题目入手,根据题目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着眼,直奔课文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另外,还有从重点词句入手等多种方法,这靠教师细心探索,认真备课。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情,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 教师可在学生学习时细心观察,了解学情,另外通过作业批改,平时交流也可以进行摸底。把握好教材和学生这两个要素,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看准时机,适时点拨。当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心里想知道又一下子弄不清,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辅导,定能事半功倍。 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有一道题让学生思考:同样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前面说它像蜗牛的触角,后面又说它像蛟龙的爪子?这两个比喻矛盾吗?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面面相觑。有几个学生想举手又迟疑不决,担心会说错。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打开课件,出示两组图像,一组静态的爬山虎的脚和蜗牛的触角,一组正在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学生一看图,再讨论,就明白了这两个比喻并不矛盾。把学生引入思考,适时点拨,就可以扫除他们的障碍。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应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教师抓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使文章的思想、意境自然而然地渗透于学生心中。

(三)积极及时鼓励,培养自信心。学习进程中,学生的任何点滴进步不光反映在学到了新知识,更宝贵的是这些新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参与努力获得的。在学习实践中他们难免会遇到难题,甚至是“跌跤”,学生有可能因此而灰心。因此教师不能仅仅从知识方法着眼,还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下功夫。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善于肯定闪光点,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必能把学生导向成功的彼岸。

(四)课内外有机结合,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但课堂教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也要注意课堂内外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首先,可以尽量避免布置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增加实践性、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境界。 其次,还可以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如《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后的环保知识讲座、故事会等,或课外读书活动、语文竞赛等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特长,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全面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意义重大,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思维,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遵循创造性思维的客观规律,运用适当而又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和培养。就能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张兰秀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_张兰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