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验和知识储备,已?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关键词】:数学课堂、精彩、期待、创意、
一、尊重学生——期待生成
有一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先的打算是让学生运用提供的材料,表示出它的1/2,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可是在实际的汇报中,竟然有一个学生折出他的1/3。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的答非所问,而是说:“你真聪明1/3都能折出来。”于是,全班同学又一次纷纷动手,折出了1/4、1/5、1/6??等许多的分数,老师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对所折分数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片断,是教师用真诚和信任,保住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一个人的作品比赞赏一个人本身更有效”。老师对学生折出的1/3给予充分的肯定,打开了全班同学思维的闸门,各种答案层出不穷,高潮迭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欣赏,欣赏学生的独到见解、异想天开,或者别出心裁,甚至是错误见解。总之,教师要去欣赏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所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疑、敢批,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奠定基础。
二、树立正确教学理念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强弱与价值高低。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一是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启发意识。课堂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中切忌“?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这样只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不能讲:我说是这样就是这样,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教学要让学生感到有味,学生才会有为,学生有为,老师才会觉得教得有味。这样的课堂才是一种和谐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
三、争论质疑——培育生成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争论质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富有挑战性的个性。
如我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1时,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去铺边长6厘米和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哪个正好可以铺?问题抛出以后,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思路:有的学生认为,用以往学习过的正方形的面积除以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来判断,结果是整数就可以正好铺满;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具体应该考虑到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是否是倍数关系的问题;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动手铺一铺??这时在学生的争论中,我顺势引导,层层深入。
师:正好铺满是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
生1:因为6除以2能整除,除以3也能整除
生2:因为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师:除了可以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还可以铺满其他边长的正方形吗?你能在作业纸上?一?你是怎么铺的吗?
?的过程是将动手操作的直接?验转化为抽象的间接?验。
四、善待意外——创造生成
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生的尝试越是五花八门,探究活动越是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是越有可能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数学课堂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平等相处、真诚交往、共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涌现,正是在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碰撞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教学中意外呢?有的教师担心出现这样的小插曲,生怕自己处理不好,下不了台,也担心它会使整个教学流程失去应有的严谨和流畅。于是,就对学生的“意外”,轻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重则冷嘲热讽、批评指责。这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不明智的做法。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善待课堂教学中的意外,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学生的每一次思维颤动,也许,它会让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教师要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去分析错误,并以此教导他们掌握验证的方法与对错误的坦诚态度。面对“错误”,如果把它看成一种资源,准确辩别,及时筛选,并选用相关策略,努力地挖掘其的潜在资源,那么它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刘红艳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边长论文; 正方形论文; 数学论文; 才会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7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