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雷火富

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雷火富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其建筑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BIM技术在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应用较为广泛,这是由于BIM技术能够有效的模拟实际的建筑情境,将其中将会存在的问题提前的进行关注与解决。装配式的建筑,具有应用目的较为明显的特点,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规律性,工程的建设需要与工程的规划之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样在工程的规划中应用该项技术,能够显示工程实施中存在的细节性问题,对于工程的整体状况有所关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及施工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促使我国建筑行业逐步向信息化、绿色化方向转变,装配式建筑由此产生。简单来讲,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合理设计,先完成大构件的制作,然后将其输送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1BIM技术的内涵分析

当前,BIM技术在不断进步,同时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认可。同时,装配式建筑以其自身的优势得到了良好的发展,BIM技术能够为装配式建筑创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协调机制和平台,从而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避免设计工作中发生严重的失误,进而减小成本投入,并且该技术的应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建设与发展。BIM技术涉及面较宽,模型维护周期较长,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工程不同阶段对信息的需要也有所不同。结合当前我国工程项目专业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建筑信息模型多采用P-BIM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以做好现有专业和管理分工工作为基本目标,积极建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所需要的各类模型,从而保证信息的高度共享,且各部门之间也能有效协调。P-BIM的基本运行方式满足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且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可妥善解决信息集成环节出现的各类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将BIM技术完成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流程进行重点阐述,并就如何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充分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讨论,从而为相关专业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2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装配式的建筑具有的特点在于其应用的目的明确,旨在通过预先的设计,在建筑的过程中充分的节约工程的建设时间,尽快的将建筑体投入使用。因此,在工程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类型存在的区别进行具体的分类。装配式建筑的构建就如同模型的组合,在每一个部分都有预先生产出来的原材料,将不同的部分进行总体的规划,并且根据设计的具体方案进行原材料的设计与规划,是建设中的重点内容。装配式建筑根据其应用方向以及材料、构建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其中包括砌块建筑、集装箱建筑、骨架建筑等。

3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3.1BIM结构模型与结构分析模型的转换

BIM技术背景下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利用街道口,将Revit建筑模型导入结构计算软件当中,对其开展结构分析计算,之后将结构分析模型直接导入到Revit软件当中,从而构成Revit结构模型,在分析多种视图和添加多种标注的同时,以文档的方式存留施工图。在操作软件时发现,BIM结构模型在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数据丢失和失真等问题,无法顺利实现无缝链接,因此必须要采取人分工操作的方式对其加以调整和处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另外在设计中,应深刻地分析和讨论结构分析模型转化为BIM模型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如模型转化后梁端钢筋长度过长、梁构件导入过程中出现明显错位,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通过人工检查和维护的方式来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多专业协作及碰撞检查

预制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互相独立一直是传统二维制图的特点,然而这种情况会带来许多问题。在水平和竖向的连接点处总是有很多钢筋分布,这些钢筋很容易发生碰撞,这将会为施工带来一些麻烦。只要设计人员将预制构件完全组装出来,观察这些产生碰撞的地方,并进行一些数据调整即可,这样在保证组装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错误率。另外,多专业协作是很多建筑工程都不可缺少的建筑手段之一。装配式建筑在这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众所周知,传统的多专业协作具有一定的弊端。其进行多专业协作的方式主要是设计人员在建模软件中分开独立地进行施工图设计。由于各专业的差距,可能需要改正很多次。再加上设计人员分开独立进行设计导致信息传递不够准确,一些极其重要的细节被忽视,降低了图纸的质量。然而运用BIM技术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每个专业的设计人员除了对自己模块进行编辑之外,还能参与到对整体模型的修改当中去,这样施工图纸的质量和契合度都提高了。

3.3对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的控制方面,需要将BIM技术与RFID芯片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应用,通过质量数据对等分析与施工流程的RFID芯片数据追踪,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将其连接到3DBIM模型转换端口,将各部分施工质量问题显示出来,并提醒修正。然后将这部分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资源维度控制手段对施工成本加以控制,同时进行5DBIM数据建模,对项目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进行整体控制,通过技术优势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各部分工作的完善提供更多的保障。

3.4在建筑施工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可以通过地图与实地考察勘测等方式建立平台层,完成数据读取保存与验证集成等功能,整个建筑施工过程还要进行三维虚拟施工与碰撞检验;调整系统结构与实现主要功能,系统施工可以引入IFC格式来高效建立管理系统和运行维护管理,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与软件工程管理系统要实现无缝双相连接,把BIM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施工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对比并建立动态系统,系统资源动态管理可以自动计算节点与工程量,对信息进行统计,逐步完成动态现场管理,进而推动BIM技术的深入应用.

3.5多视口联动

传统的二维制图要求设计人员以不同的视图去探索预制构件的设计深度,正是由于预制构件设计时采用了多视图的方法,致使每一次进行修改的工作量非常大。如此大的工作量必定会带来错误率高和效率低下等问题。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用设计人员将各个视图分别画出来,而是运用了一个三维原始模型进行切割。这样不同的视图就能呈现出来,大大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保证了视图的一致性。如果设计人员要进行修改,只要在原始三维模型上操作就可以,其余的数据系统会自动修改,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使准确率提高不少。

结语

BIM技术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建筑行业内部对此已经达成一种共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能够起到双向的促进性作用。技术的应用,在工程的管理、工程的实施以及工程的设计规划、工程的调整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能够通过BIM系统的应用,有效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展开工作。

参考文献

[1]甘雨平.BIM可视化技术在装配式结构设计、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2]肖阳.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

[3]李泳辰.装配式背景下的模块化住宅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4]刘思源.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实践[J].中国高新区,2018(10):195+197.

论文作者:雷火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雷火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