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加强科技文化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教育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是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转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它不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也为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这就是突出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过去中央曾多次指出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实质就是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只重视了理想、道德、纪律教育,而忽视了科技文化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切身利益贴得不紧,和企业经济效益缺少直接联系,影响了职工对教育的接受率。据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上海、天津等10个省、市自治区1万名城乡青年的调查显示,认为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来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只占到9.2%,而对作为政治口号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却被97.1%的青年广泛认同。由此可见,从受众的心理需要上讲,必须重视和加强科技文化教育。
从经济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看,也是如此。以企业职工为例,据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提供的资料表明,全国1.2亿职工,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70%以上,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约8000万,其中初级工占80%,中级工不足20%,高级工仅占1%。世界各国的实践都证明,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越高,劳动生产能力就越大。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说,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的能力,分别为小学43%,中学108%,大学300%。这充分说明了职工个人科技文化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关系。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抓好理想、道德、纪律、教育的同时,能更突出地抓好职工的科技文化教育,全面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就会直接推动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就和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为经济工作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若即若离的“两张皮”问题,自然会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职工自己拿到的报酬越多,思想政治工作直接给职工带来了切身利益,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并乐于接受,也会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厌烦情绪。
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据国家科委关于亚洲15个国家“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总得分仅略高于排在最后一名的孟加拉国,是亚洲15个国家的倒数第二。有关资料还表明,我国平均每个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是西方发达国家的2—4%。我国机械工业劳动生产率约相当于美国的1/2,日本的1/11;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约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25;电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约相当于美国的1/18,日本的1/13。这种差异当然有各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我们职工队伍的科技文化素质太低。我们要和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此低的劳动生产率,怎么能立于不败之地呢?因此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不仅是每一个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全局的当务之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抓这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
突出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并不会影响或削弱理想、道德、纪律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相反,以科技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和载体,还可以把各种教育内容落到实处,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突出科技文化教育,要求政工干部自身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为经济服务的思想,树立务实精神。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创造了不少经验。但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看问题,多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喊叫为经济服务,其实并没有真正转移到以经济为中心,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轨道上来。一些政工干部还没有从过去“左”的思想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仍然习惯于用“突出政治”的思路对待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口号多、落实少,形式多、效益少,转弯抹角为经济服务多,具体直接为经济服务少。总结成绩时往往采用“反证法”,用经济工作的成绩反证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检查问题时用“顺证法”,把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咎于企业领导不重视。企业既然是经济组织,提高经济效益就是它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为这个中心任务服务,对提高经济效益没有直接作用,那就理所当然地排不上应有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政工干部的思路还停留在过去战争年代的水平上,认为只有鼓动勇气就能打胜仗;殊不知在现代经济竞争中,没有高新科技,没有具备相应的素质的职工队伍,单凭积极性是很难取胜的。何况现代战争光有“一气之勇”,也未必能打胜仗。所以,要真正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直接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关键还在于政工干部自身要改变旧思路,树立新观念。只要我们的观念更新了,思路明确了,教育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就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和教育部门协作,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做好青年职工的文化补课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经过考试,发给相应的合格证书;和劳动部门协作,针对本单位经济效益的需要和职工技能的实际,联系有关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职工进行培训,或聘请科技人员为职工开设科技讲座,经过考试和考核发给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上岗、晋升、待遇的依据,等等。教育不是万能的,还必须结合企业改革,建立职工学习科技文化,提高素质的激励机制,提出各个岗位的文化、技能要求和不同的报酬待遇,实行优胜劣汰,就会形成人人争学科技文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最近,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给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这个文件是针对全国的,作为基层来讲,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选准突破口,才能把它落到实处,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如果文件搬家,照本宣科,泛泛贯彻,这个良好机遇也会丧失的。这个突破口,就大多数企业来讲,我认为最佳选择就是从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入手,带动其他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也将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