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幼儿园班级主题活动中的“四选”_亲子成长论文

实施幼儿园班级主题活动中的“四选”_亲子成长论文

幼儿园班本主题活动实施中的“四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主题论文,幼儿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根据本地、本园的条件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利用本土特有的课程资源,逐步开发了园本课程。但每个班级又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团体,有特定的人、事、物,具有个性化,因此我们结合园本课程孕育出了班本课程的建设,以此满足个体和团体的需要。而班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从班本主题逐步入手。

      一、班本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三不足”

      1.主题内容选择较狭窄

      教师能根据幼儿自身的各种表现和状况生成一定的教学内容,但除来源于幼儿外,其他方面的内容考虑较少。

      2.缺少固定的时间和多样的组织形式

      我们日常教学中对于生成的内容,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而且组织的形式也多在集体活动或者区域活动中。

      3.价值挖掘不够深入

      内容安排比较单薄,缺乏系统性。

      据此,选取适合本班的个性化内容,选择恰当的时间,采用合适的组织形式,选择明晰的过程,开展班级主题活动,能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教师也能积累班本主题实施的经验。

      二、班本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四选择”

      (一)选择丰富的班本主题活动内容

      1.从幼儿生活中选择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班本主题内容的选择应该来源于幼儿,可根据以下三方面生成:

      (1)在幼儿的兴趣需要处生成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冬天下雪结冰了,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变化产生关注,除了自己看、摸、踩、玩之外,还不断在“小问号”里提出关于雪的问题。根据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主要在小问号时间或者集体活动时间段将这些问题解决,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另外还会带孩子去玩雪,满足孩子玩雪的愿望,同时让他们更近距离地感知了解雪。

      (2)在幼儿的原有经验处生成

      根据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老师仔细分析孩子的原有经验,及时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如小班语言活动“河马肚子大”,这个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设计来自我们的主题活动“宝宝生病了”,是根据孩子的现有经验和兴趣组织的。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对水果颜色的认识,并能尝试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别人的关心,这也是刚入园的孩子在交往上需要的沟通技能,而且这个活动也正好是对蔬菜和水果原有经验的提升。

      (3)在生活的随机事件处生成

      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老师可以随机性地抓住这些事件引导幼儿逐渐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培养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更加敏感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例如接到一个临时通知“3月30日7:30-19:00停水”,听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们可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现存的需要用水的问题,共同解决,提高应急能力,这样就充分利用了随机事件中珍贵的有用元素和教育价值。

      2.从社会文化中选择

      《指南》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也可以从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中挖掘适宜的点开展活动。

      (1)从时事新闻、传统节日中生成

      社会时事、新闻热点主要包括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适合孩子了解的事件,如2014年南京召开的青奥会,我们请孩子收集这方面的剪报,并布置成墙面让幼儿观察了解。

      利用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艺术表现等,如在小班第二学期开学时正值元宵节,我们开展了手工活动“做灯笼”、泥工活动“做元宵”,及时丰富了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并由此延伸出新的活动内容。

      (2)从本土文化资源中生成

      身边的资源是活动赖以开展的基础。如我们在娃娃家开设“理发店”,在美工区制作各种花,老师事先生成“参观理发店”和“参观花店”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开始活动。

      3.从教师兴趣特长中选择

      每位教师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对孩子来说有着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有的老师喜欢音乐,有的老师喜欢绘画,由此会生成很多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话题,对孩子的发展是一种丰富的资源。

      (二)选择恰当的班本主题活动节点

      班本主题开展中,要根据活动内容的容量、事物发展状况、个体发展水平等因素把握好时间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1.突击风暴法

      班本主题的内容较少,能在短时间内马上解决,老师可采用此法通过一个活动或者用相对短的时间进行。如突发事件停水了,老师马上提出“停水了,明天在幼儿园还需要洗手,调颜料,洗毛笔,怎么办”,让孩子围绕话题展开讨论,采用“突然”的方式挖掘事件中的教育价值。

      2.时段序列法

      班本主题有的内容呈螺旋型上升状态,有的存在并列状态,但需在某一时间段内安排完成,可集中在一个时段采用该方法开展。

      如主题“下雪了”,老师根据孩子的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孩子聊有关“雪”方面的“小问号”;带孩子一起玩雪、堆雪人、打雪仗;做手工(撕雪花、撒雪),以感受下雪的场景;区角做“雪娃娃”等。由此让幼儿感受雪,了解其特性、特质,丰富关于“雪”的经验。该方法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开展。

      3.波段操作法

      班本主题的内容存在时间发展的前后关系、层次的递进性,需要经过几个时段的操作才能逐步完成或者提高,可采用此方法。该方法适应的选题较广,是前面两种操作方法的叠加。

      如主题“我的手儿巧”主要让孩子练习剪纸。老师安排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期初进行剪纸水平摸底,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程度。第二阶段:根据原有水平提供剪纸的材料。要在上一等级合格的基础上选择下一等级的内容,如剪好了圆形再练习剪正方形、长方形,此外还会做一些手工作品。第三阶段:图形拼画。等孩子把这些图形剪得不错了,就可以给他们很多不同的图形,让他们剪下后自由拼画,这样做可以增强趣味性,提高综合能力。第四阶段:在期末对孩子的剪纸能力进行评价。确定这些阶段后,老师安排时间组织练习,利用手工活动、来园、离园、饭后活动等时间段让孩子自主练习。该方法使用时需注意内容的层次性、递进性。

      (三)选择合适的班本主题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可分为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个别活动、课后延伸等。根据主题的内容、开展的时间、开展的情况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比较常见的组织形式有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生活活动。根据主题的大小,在一个主题里可以选择一种形式完成主题内容,也可用多种形式组合完成。以下的这个班级生成活动“想家的小蜜蜂”就采用多种活动组织形式,使活动开展更有效、深入。

      第一集:交流,了解蜜蜂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来的还少。启启拿着口香糖的瓶子和奶奶来了,启启开心地说:“老师,我带来了蜜蜂。”孩子们兴奋地挤过去看。启启奶奶打开盖子时,一只小蜜蜂飞出来咬了奶奶一口,孩子们害怕得不由往后退了几步。老师随机进行了交流:“瞧,启启奶奶的手。”孩子们开始观察。奶奶也配合着说:“看,我的手心红了起来,好痛。”老师立刻说:“小蜜蜂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蜇人,所以我们不能去抓它哦。”杰杰说:“对!爸爸告诉我,小蜜蜂咬了人就会死掉的。”这时有的孩子问:“小蜜蜂会不会死啊?”有的孩子问:“小蜜蜂怎么不会掉下来啊?”还有的孩子问:“小蜜蜂在瓶子里会舒服吗?”

      我们看到,事情发生在晨间活动,此时在园的幼儿少,因此选择个别活动开展比较适宜。

      第二集:谈话,引出想家

      早锻炼后,老师利用“小问号”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交流。

      师:启启为大家带来了蜜蜂,想一想小蜜蜂在瓶子里会怎么样?

      幼:它会想家。

      幼:会想妈妈。

      幼:小蜜蜂会闷死的。

      师:是的,小蜜蜂离开了妈妈,一定会像小朋友说的一样想妈妈,想回家,很伤心!那怎么办呢?

      幼:还是让它去找妈妈吧!

      幼:把它放回家吧!

      幼:把它放到花丛中!

      师:好的,小蜜蜂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此片断中,很多孩子早上来得晚,不知道晨间活动发生的趣事,有必要告诉大家,但是谈话的内容简短,没有必要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因而选择在生活活动中开展集体谈话较合理。

      第三集:行动,送小蜜蜂回家

      器械游戏时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小蜜蜂带到了外面,老师打开了盖子,一只小蜜蜂爬到了瓶口,孩子们发现它始终在瓶子四周徘徊。有的孩子就说:“小蜜蜂在等自己的朋友一起飞。”“有可能是的,小蜜蜂很关心自己的朋友哦!和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一样!”老师说。

      小蜜蜂最后没有飞起来,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一起把小蜜蜂放到了草丛里,希望过一会小蜜蜂能飞回家。

      在以上的活动中可看到,小蜜蜂的放飞活动内容宽松,而且器械活动时间本身在户外,两者结合更科学合理。

      除多种形式组合外,还有一些形式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如班里有孩子很自私、不会谦让,为了促进他们更好地与人相处和交往,教师组织了绘画“好朋友”,采用大带小混龄的小组形式开展,促进幼儿互相学习,发展社会性,这种学习方式用得比较少,在今后的活动中需要进一步实践。

      (四)选择明晰的班本主题活动过程

      1.理清流程

      选择什么流程要根据班本主题的内容而定。一般来说,幼儿出于兴趣需要、群体水平的内容,可以采用“捕捉探索对象—探索了解—表达表现”的流程;随机事件、突发事件、社会时事、新闻热点等,可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问题—表达”的流程;传统节日,可采用“寻找或了解—接受、完成任务—表达表现”的流程;本土文化资源或教师资源,可根据具体内容来选择适合的流程。在确立流程环节中要注意:

      (1)剖析问题

      根据教师的经验和能力,用智慧的眼发现新的生成点,用辨析的耳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理智的大脑分析问题的根源。主要思考:为什么这样?怎么办?有什么好处?可以将自己也想象成孩子,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件事,思考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再采取恰当的方法。

      (2)寻找切口

      选择适宜的切入口开展研究,需要分析主题,把握主题。在主题开展前理清网络图,确定以何种形式开展,主要包括直线式、蛛网式、并列式等。

      2.多种路径

      班本主题开展中灵活有效运用各种策略,以提高班本主题实施的成效。

      (1)深化

      在一个问题中开展多轮活动,通过多次讨论引导,使幼儿的认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螺旋式上升。

      小班第二学期刚开学,我们安排了手工剪纸“红灯笼”。在剪红灯笼时,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能沿着线比较光滑地剪下灯笼和长方形。能力居中的大部分孩子也能剪下这些图形,但是边缘处理得不够光滑,而且会把线剪掉。其他孩子则不会剪。于是,老师根据孩子的水平选择相应的剪纸内容,让孩子按阶段练习,在反复练习中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2)聚合

      在主题活动中,有时会由于幼儿缺乏发现核心问题的能力,而导致活动“议题”比较零散,难以进行实质而深入的探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将散点式的问题整合起来,形成线索鲜明的议题,并借此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研讨的方向,为做出深层次的回应做好准备。

      养蚕季节到了。一天饭后,我发现有几个孩子不见了。原来他们跑到小二班看蚕宝宝的成虫——蛾,很激动地挤在一起叽叽喳喳。于是我们垒到班里去看。

      孩子们自己先观察,七嘴八舌地说:“这是嘴巴,这是身体……”等孩子们看得差不多了,我问:“这是什么?”孩子们都说是“蛾”。我又问:“它是什么变成的?”“蚕宝宝。”接着,我们观察它的触角、翅膀、身体及颜色。我又问:“它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它身体边上一颗一颗圆圆的是什么?”有的孩子说是“蚕宝宝”。

      教师采用“先自由观察,再集体谈话”的方式,让孩子对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回顾了“毛毛虫”这一主题内容。

      (3)留疑

      有时研究的问题不是依靠一两次活动就能解决的,这时可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提炼,以留疑的方式将其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鼓励幼儿对这一问题多关注多思考。

      3月12日,日本地震了。星期一一大早,蔡一一到教室就用玩具当作电话说:“日本地震了,快派人去救命啊!”我一听,眼前一亮,有了!

      “小问号”时间到了,我拿了一一的小问号“为什么会地震”,让幼儿讨论。孩子们缺乏经验说不出来,我就说:“你们回家去问爸爸妈妈,或者去网上、书上找找资料,然后把答案告诉老师。”与此同时,我找了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放在班级博客里,并在网上留言,告诉家长辅导幼儿观看的方法。

      (4)延伸

      在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孩子往往会对主题中的内容产生新的兴趣和认识,形成新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老师可根据孩子的问题、发展水平和兴趣点开展以班本为基础的活动。

      3.过程评估

      运用适宜的幼儿评价机制和主题评价机制。每次班本主题实施后都用评价表进行评价总结,当然这样的评价适合运用于时间开展相对较长的班本主题,如采用“时段序列法”“波段操作法”开展的主题。

      班本主题活动中的四个“选择”保证了一定时间内幼儿需要的满足、个体差异的满足、团体差异的满足,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饱满。对教师而言,增强了教育的随机性、灵活性,丰富了教育智慧和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标签:;  ;  ;  

实施幼儿园班级主题活动中的“四选”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