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_资本积累率论文

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_资本积累率论文

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西部论文,资本积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制度等要素的投入和组合过程。对于各要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的作用,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到技术内生化的新增长理论以及制度内生化的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中分别得到强调。本文从资本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发展中积累的贡献,并对如何加快西部地区资本积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展开了说明。

一、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分析

在经济学中,对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强调由来已久。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人口和资本的增加引起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的增加。而社会分工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增加劳动者数量都必需增加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社会分工的必要先决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必须预先有充分的资本积累。李嘉图在其著作中也认为,资本积累的扩大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在现代的发展经济学中,论述资本重要性的观点很多。在早期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积累被提高到十分突出的地位,被认为是经济增长中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罗斯托在其《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认为,资本积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从5%提高到10%以上是一国经济顺利实现起飞的最基本的条件。刘易斯所著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第一个模型中就把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发展过程的关键。他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社会从储蓄为5%变为12%的过程,以及伴随着这种转变而来的在态度、制度和技术方面的一切变化。”诺克斯在其1953年出版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从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两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循环,论述了资本缺乏是妨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认为,不发达国家要摆脱这两个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注入资本。曾极力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经济学家索洛也承认“大多数技术进步,只能通过使用不同的新资本设备才能进入实际生产过程,所以,总投资率规定了增加产生的有效创新的速度。这样,提高投资的政策不仅会带来较高的资本密集度,而且导致新技术较快地向实际生产转移。”这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以先期的投资和资本积累为基本条件的,并且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内含于资本积累之中并主要经由资本积累而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学家麦迪森曾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三大类,以此来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1950~1965年间22个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考察结果表明:在1950~1965年间,22个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5.55%,其中,人力资源平均增长率为1.94%,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是35%;资本平均增长率是3.06%,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是55%;资源配置效率平均增长率是0.55%,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是10%。另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68~1988年发展中国家(净债务国)的经济增长的成因分析,1970~1973年、1974~1982年、1983~1988年所有资本净输入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资本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3%、52.9%、43.2%,超出了劳动力和总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有这些都深刻说明了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现状考察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因素。资料显示,从1960~1975年,仅资本投入的增加,就占了9个发达国家总收入增长的一半左右。同样,东亚增长的“经济奇迹”也应归功于与资本积累相关的储蓄和投资。对韩国、菲律宾和墨西哥等中等收入国家的研究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资本存量的增长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大约在1/4~1/3之间,如果估计得高一点,在那些比较贫困的国家,则可能达到1/2。当前,尽管资本积累已不再被视为贫困国家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然而十分清楚的是,只有社会能够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保持一个相当规模的投资比例时,才能在长时期内维持适当却是强劲的经济增长率。这一比例很少低于15%,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高达25%,甚至35%。

就目前而论,西部地区工业技术老化,产业结构畸形,基础设施薄弱,自我积累能力差,储蓄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沿海省份。从表1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储蓄率、投资率和人均投资额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不用说东部沿海省份。

表1 三大区域储蓄和投资指标的比较(1994年)

 储蓄率(%)

投资率(%)

人均投资额(元)

东部地区52.157.8

3662.6

西部地区33.446.4

1218.9

中部地区40.640.5

1237.9

全国平均42.048.2

2039.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5)根据各省数据平均得出。

投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具体地说,地区经济增长率与投资比例有直接关系。投资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在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缺乏至少20%(在更侧重劳动密集的方式中)和25%(在资本密集型战略中)的投资率,就不能保证人均实际收入每年5%的增长。但要保持一定的投资率,就必须先进行资本积累。对一个地区而言,其投资额取决于资本的三项来源:当地储蓄、其他省区流入的资本以及外资流入。在西部地区储蓄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可否利用其他省区流入的资本以及流入的外资来进行资本积累呢?

从表2中可以看出,改革初期阶段,东西部相对先进的省份和欠发达的省份之间有着较大规模的跨地区的资本流动。但到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地区间的资本流动开始减缓。资本富裕的东部省份的输出资本率大幅下降,西部地区相应的资本输入率也逐期递减。

表2 三大区域平均净资本输出率 单位:%

 1978~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1~1993

东部地区

12.511.100.7

1.8

西部地区

-22.3

 -17.8-17.1 -15.1

中部地区

-2.0-1.0-1.4

-1.6

注:净资本输出率是指净资本额占其GDP比重

资料来源:王绍光、胡鞍钢:《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第173页。

再从流入的外资来看,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西部省市(除西藏、青海外)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3.74亿美元,仅占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452.84亿美元的3.0%,而东部省市(除辽宁、广西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364.15亿美元,西部省区总的利用外资总额连东部一个省市利用外资的水平都达不到(见表3)。

表3 1998年东西各省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重庆

4.31 陕西

3.00

海南

7.17

江苏 66.32

四川

3.72 甘肃

0.39

广东

120.20 山东 22.03

贵州

0.45 青海

-

 福建

42.12

河北 14.29

云南

1.46 宁夏

0.19

浙江

13.18

天津 21.14

西藏

-

 新疆

0.22 上海

36.02

北京

21.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储蓄率低、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能力较差,而与此同时,外来资本的减少和不足又加剧了这一状况,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经济落后→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能力差→低水平投资→进一步使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产出水平相对衰减→资本形成和积累更加不足→经济更加落后……

三、加快资本积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

在所有关于经济发展的分析中,强调资本积累因素是最富影响,也是最为持久的。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相当大的,尤其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更加如此。在我国的效率取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差距已是相当大了,而且还在继续拉大之中。从数据上看,至1998年,占国土面积的56%和总人口23%的西部地区,其经济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西部地区人均GDP仅为4052元,不及东部地区的一半。因而,当前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当进行资本积累。同时必须看到,在东部改革的20年里,人、财、物都是向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高的地区流动,资源是顺向调节的,资本积累相对轻松。而西部大开发却要在市场环境下逆向调节资源流动,进行资本积累,因而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同时,应充分认识到,政府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要积极发挥政府在资本积累中的作用,要以税收、补助等形式为杠杆来鼓励资本积累,消除社会已有的资金划地为牢和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各种壁垒,促进资本更快地积累;发挥其在公共物品如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的先导作用,扩大对落后地区提供的财政转移支付,积极诱导国内外的各种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参与西部的投资。由于西部地区在市场环境下进行资本积累的艰巨性,政府要在开发前期予以优惠政策的支持,以对东部地区形成一种相对的政策优势。这包括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收入政策、人才政策等各方面。在这些条件下,当前加快资本积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措施有:

1.在政策上鼓励居民储蓄和投资,增加居民部分的投资和资本积累。西部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低工资、低价格、工农剪刀差及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性补偿政策,居民的收入水平很低、储蓄工具的选择十分狭窄,而且居民的投资行为受到一些限制。因而,要增强居民部分的投资和资本积累能力,就必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合理确定居民支出负担,努力增强居民储蓄倾向,充分动员居民储蓄;同时,放宽对个人进行生产和经营投资的限制,在税收等政策上鼓励居民投资,积极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增加居民部分投资和资本积累。

2.改革西部地区财政及政府体系,提高政府积累能力。对西部地区而言,改革前政府储蓄占总储蓄的绝大部分比重,改革后对比起居民和企业储蓄的增长来政府储蓄增长相对缓慢,因此,其在总储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与此相对应,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也不断下降。而且,西部地区政府的投资和投资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存在着不顾效益盲目追求规模的投资倾向,有着向高收益行业密集投资追求短期收益的偏好。所以,西部地区政府积累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拓广税基、简化税制,改进税务管理,改善财源结构,适当调整居民税收负担。健全政府收费体系,改进公债发行和管理动作体系,以增加政府资金来源。同时,精简机构、缩减财政补贴,保证财政开支中有足够的部分用于形成资本,有效地分配公共投资,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

3.深化企业改革,硬化企业约束,提高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强化企业自我积累机制。一般而言,企业部门的储蓄倾向和投资倾向较高。但西部地区改革以来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削弱,企业自我积累机制弱化,这严重困扰着西部地区资本积累和经济长期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深化企业改革,改革产权制度,明确企业产权主体和利益主体,硬化对企业的财务约束、预算约束、税收约束、信贷约束。改变企业投资和资本积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局面,放松对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限制,使企业拥有独立的筹资和投资权,在税收、计划、财务等政策上鼓励企业自我筹资的投资,激励企业自我积累。

4.深化金融改革,加强西部地区金融体系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完善金融主导型的资本积累模式。这包括:其一,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所有制金融机构,改变单一的国有银行结构。同时,国家信贷管理政策适度向西部地区的倾斜,引导资金向西部地区流动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增强三家政策性银行在调节地区经济结构方面的能力,集中政策性资金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开发、产品进出口和劳务的输出以及生态保护;其二,在完善信贷市场机制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西部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其在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建立起区域性金融中心;其三,发展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基金来支持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所需要的技术创新。还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西部地区发展基金以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解决西部地区城镇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补贴、特定开发地区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的投资补贴以及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补贴。

最后,对于西部地区资本积累而言,必须做到既要提高资本积累的规模,又要提高资本积累的效率,也即是在注重外延式资本积累的同时,注重增强内含型资本积累能力。这要求:一是改善投资结构,增强和诱导对经济发展最有意义的项目进行投资。二是积极优化现有资本存量重组,包括建立资产交易市场和产权市场,以便使西部地区现有资本存量能得以优化组合和充分利用。

标签:;  ;  ;  ;  ;  ;  ;  ;  

西部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_资本积累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