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的影响_听力论文

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同类型论文,知觉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4918(2012)05-0502-509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人类有着发达的语言能力,这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一个重要区别。语言不仅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递,也改造着人类的认知(zgen,2004)。沃夫假设(Whorf hypothesis)认为语言决定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Kwok et al.,2011; Zhou et al.,2010)。概念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人类语言的加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Barsalou,2008a),进而能够进一步揭示在分类任务后人类是如何对类别标签进行表征的(Yeh & Barsalou,2006)。

概念的表征方式直接决定了认知系统的工作模式。因此,探索概念表征的本质对解决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领域中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理论观点:非模态符号理论(Amodal Symbol Systems)和模态符号理论(Modal Symbol Systems)。非模态符号理论以命题符号理论(Propositional Symbol Systems)为代表,主张概念的表征形式是命题性质的。模态符号理论以知觉符号理论(Perceptual Symbol Systems)为代表,认为概念的表征形式是知觉符号性质的。至今这两种理论的争论依然非常激烈。

传统的知识表征理论是命题符号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形式是抽象的命题。但是,研究者发现,人类在进行认知加工时身体状态会对当前的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身体状态并非是抽象的命题符号,并且身体状态与认知加工在命题上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Williams & Bargh,2008)。为此,Barsalou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提出了知觉符号理论(Barsalou,1999,2009)。知觉符号理论认为知觉符号是知识表征的基础。知觉符号是以知觉的形式将外界信息保存在记忆中。它将信息以形象的方式存储下来,这种存储包含了各种身体体验(Yeh & Barsalou,2006)。例如,存储“玫瑰”这个词,同时也保存了它的气味、颜色等(Barsalou,2008a,2008b)。随着研究的进展,研究者发现具身性、情境性和发展性是认知的基础,并提出了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概念(Adams,2010; Borghi & Cimatti,2010)。而认知的知觉性和具身性是同一个问题,它们都属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范畴(谢久书,张常青,王瑞明,陆直,2011)。

研究者采用了多种实验范式对概念的表征形式进行了探讨。Pecher等人认为既然概念加工与感知觉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感知觉研究中存在的现象也同时应该出现在概念加工中。于是,他们便在概念加工中验证在感觉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转换消耗现象(Switching Costs)。转换消耗是指感觉信息所属的通道会影响信息加工。当连续的信息来源于同一感觉通道,认知加工将得到促进。但是,如果在连续的认知加工中出现了感觉通道的改变就会影响感觉加工的顺利进行。实验中要求被试进行概念和属性的匹配判断,并按键进行反应。例如,“树叶可以是沙沙的”。请被试判断“沙沙的”这个属性是否属于“树叶”。这些概念来自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动觉。实验结果发现在概念属性判断中同样出现了转换消耗现象,当前面呈现的概念和后面的概念不属于同一感觉通道时,其反应时会增加,正确率也会降低。从而证明了概念加工与感觉加工具有同样的加工模式(Pecher,Zeelenberg,& Barsalou,2003)。

但是,Pecher等的研究中使用的概念都是非常具体的,这可能会使被试采用回忆具体事物的形象来完成实验任务的策略,从而影响实验结果。Vermeulen等人使用同样的转换消耗范式,而实验材料则使用比较抽象的情感概念来验证转换消耗现象。这样就排除了被试将信息加工成具体图形的可能。实验结果同样发现了转换消耗现象。这表明,概念加工的模式具有普遍性,而不会因为加工对象的形象性高低产生变化(Vermeulen,Niedenthalb,& Lumineta,2007)。不过,这类研究也有着一个问题,就是概念间可能是以语义网络的联结为基础的,激活了一类事物必然会引起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加工。Dantzig等人的研究中为了排除语义干扰而采用知觉任务来影响概念加工,进而直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验假设,如果不同类型的知觉加工和概念加工需要由不同的感觉通道进行,那么连续进行这两类认知加工也会存在转换消耗,由此也就证明了概念加工的确利用了感觉通道。实验中,被试首先进行知觉任务加工。然后,被试进行概念属性判断任务。结果同样发现了转换消耗现象,即当知觉刺激涉及的感觉通道和概念涉及的感觉通道一致时,被试对概念属性的判断更快。反之,被试表现的较差(Dantzig,Pecher,Zeelenberga,& Barsalou,2008)。

以上的研究都证实了在感知觉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转换消耗现象同样存在于概念加工中,进而表明概念加工是依赖或部分依赖感知觉信息加工的。既然,概念加工和感知觉加工具有类似的加工机制,这也表明它们在表征中具有一定的重叠。因此,当同时进行两类加工的时候必然会出现资源竞争。如果能够进一步证明出来概念加工与知觉加工的竞争效应,那么概念加工的知觉性便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持。Vermeulen等人在实验中,首先让被试记忆一些知觉刺激。记忆完毕后进行概念加工。最后,需要对前面记忆的知觉刺激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感觉通道负荷一定量刺激的情况下,加工包含这一通道信息的概念时难度的确会增大。例如,当前面需要记忆视觉刺激的时候,加工视觉概念的难度就会增大。这一研究为概念加工与知觉加工具有重叠的表征资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Vermeulen,Corneille,& Niedenthal,2008)。

通过以往的研究发现,研究者在语言理解中的知觉性这一问题上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概念的加工是依赖于感觉、知觉、环境、身体状态等多种因素的。概念并非以往理论中描述的那样,是一种稳定的、普遍性的表征。与之相反,概念的表征根据其所表征物体的性质、表征提取时的个体状态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变异。如前所述,当概念用以表征来自不同感知觉通道的信息时,这些概念的加工模式是不同的。同一通道的知觉刺激在负荷量较小的情况下会促进概念的加工(Pecher,Zeelenberg,& Barsalou,2003)。当其负荷量增多则知觉的促进效应变为阻碍效应(Vermeulen,Corneille,& Niedenthal,2008)。因此,涉及不同感觉通道的概念其加工具有各自的特点,表现出概念加工中通道间的特异性。

但是,语言理解的研究还有两点需要补充。首先,知觉符号表征的研究以英文为主,在其他语言中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在知觉符号的通道特异性的研究中。因此,研究者还不能确定这种语言理解中的通道特异性现象在跨语言的情况下是否会存在?其次,以往的研究均集中于不同通道的研究,即通道间的特异性。而对于同一通道内部不同种类的感知觉对语言理解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根据模态符号理论,知觉符号在大脑中是分化地存储于大脑中的不同感觉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因此,同一通道内部不同种类的概念在其加工中应该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以往研究发现,物体的属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稳定性的首要属性,如形状;第二类是具有不稳定性的次要属性,如颜色(Aginsky & Tarr,2000)。人们在知识表征时更加倾向于采用形状表征,所以对于形状的加工更为熟练高效。那么形状和颜色这两种具有不同重要性和熟练性的概念在表征中是否也会受到熟练性的调节,产生不同模态的表征形式,进而表现出通道内不同类型感知觉对语言理解的不同影响呢?因此,实验1首先在中文语境下对不同通道的语言理解进行检验。实验1假设,在加工中文概念时知觉符号表征具有通道间的特异性。实验2进一步研究同一感觉通道内不同类型的感知觉对语言理解是否具有不同的影响。实验2假设,同通道不同类型的感知觉对语言理解具有不同的影响。

2 实验1

2.1 实验目的

本研究意在探讨汉语加工中是否存在知觉符号表征。实验1中概念的类型分为听觉和视觉,同时知觉负荷分为听觉和视觉。研究预期,听觉负荷对听觉概念产生较大的干扰,视觉负荷对视觉概念产生较大的干扰,中文概念的加工具有通道间的特异性。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通过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网络发布被试招募信息。36名华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自愿参与了本次研究,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听觉障碍。所有被试在实验前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结束后得到一定报酬。

2.2.2 实验材料

知觉刺激材料由24张无意义图形和15个不同频率的无意义声音构成。

实验采用了144对概念属性对作为实验材料。概念属性对是由概念和它的常见属性构成的,如“灯笼可以是红色的”。其中48对实验材料中一半涉及视觉,如“灯笼可以是红色的”;一半涉及听觉,如“树叶可以是沙沙的”。24对涉及视觉的概念属性对一半出现在视觉负荷之后,一半出现在听觉负荷之后。24对涉及听觉的概念属性对也以相同的方式分配。同时,实验中采用48对全部为假的概念属性对作为填充材料,如“冰山可以是黑色的”。同时还有48对没有负荷的概念属性对作为填充,被试只需直接进行判断概念和属性是否匹配,而无须记忆一些知觉刺激。这些填充材料中涉及视觉和听觉的概念属性对各占一半,且真假各半。

实验前对实验材料的匹配情况进行评定。另外34名在校大学生参与评定,他们不参加正式实验。概念和属性的匹配程度采用1至5级评定,1为非常不符合,5为非常符合。实验材料均选择得分在4.5分以上的概念属性对。

2.2.3 设计与程序

实验自变量有三个:知觉刺激的性质:视觉与听觉;知觉刺激的数量:1个和3个;概念属性涉及的感觉通道:视觉和听觉。所有变量均为被试内变量。

实验程序由E-prime1.2软件编制。实验指导语告诉被试,实验中被试需要记忆一些视觉或听觉的刺激,然后进行概念和属性是否匹配的判断。判断完毕被试还需要对前面出现过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进行回忆。具体的实验流程是:每个实验试次开始前会提示被试下面要呈现的知觉刺激的性质和数量。例如,“您将听到3个声音”。然后,屏幕中央呈现一个红色的加号注视点,呈现时间为1000ms。注视点消失后听觉刺激或视觉刺激逐一呈现,刺激呈现时间为500ms,间隔为500ms。最后一个知觉刺激消失后1500ms,概念和属性对呈现在屏幕中央,等待被试反应。之后提示界面告诉被试需要对前面出现过的知觉刺激进行回忆,提示界面呈现2000ms后被试进行回忆测验。回忆测验中,与前面呈现的视觉或听觉刺激数量相同且通道相同的刺激呈现在屏幕上,请被试逐一判断它们是否在前面出现过。实验中各条件的试次随机呈现。实验中被试有4次休息的机会,休息时间为1分钟,之后被试可以自己决定是否继续休息。为了平衡实验材料,实验分成了4个实验序列,每名被试随机参加其中一个。

2.3 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往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删除反应时大于3000ms和小于300ms的数据,共删除了0.81%的数据(Vermeulen,Corneille,& Niedenthal,2008)。详细结果见表1。

首先,根据研究目的使用SPSS16.0对听觉概念反应时数据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负荷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35)=0.49,p>0.05。负荷量的主效应显著,F(1,35)=9.83,p<0.05。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的交互作用显著,F(1,35)=4.36,p<0.05。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负荷类型在高负荷的情况下对概念的影响显著,F(1,35)=4.79,p<0.05。在高负荷的情况下,听觉负荷下的听觉概念判断的反应时明显慢于视觉负荷下的。对听觉概念正确率数据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负荷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35)=0.12,p>0.05。负荷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1,35)=0.23,p>0.05。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5)=0.001,p>0.05。

对视觉概念反应时数据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负荷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35)=0.32,p>0.05。负荷量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1,35)=3.98,p>0.05。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5)=1.94,p>0.05。对视觉概念正确率数据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负荷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35)=7.52,p<0.05,视觉负荷下的视觉概念判断正确率更低,M[,1]=0.99,M[,2]=0.97。负荷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1,35)=0.05,p>0.05。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5)=0.04,p>0.05。

实验1发现,对于听觉概念,如果前面负荷的是听觉,那么其加工难度更大,加工的反应时变长。对于视觉概念,如果前面负荷的是视觉,也会增加其加工的难度,使其加工的正确率降低。实验1结果表明,由于概念的加工需要感知觉的参与,因此,当加工感知觉的资源被占用时再加工对应的语言概念就会变得困难。实验1发现,包含听觉和视觉信息的语言理解中的确存在知觉符号表征。那么对于同一个感觉通道内部不同熟练程度和重要性的感知觉信息和涉及这些信息的语言加工是否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特异性呢?为此,实验2进一步探讨在视觉通道内,颜色和形状概念的加工是否具有特异性。

3 实验2

3.1 实验目的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同一感觉通道内不同层次的感觉的表征方式。实验2的概念分为形状概念和颜色概念,负荷类型分为形状和颜色。实验预期,形状和颜色具有不同的加工模式,不同类型的视知觉对概念理解有不同的影响。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通过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网络发布被试招募信息。32名华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自述色觉正常,均未参加实验1。他们实验前均需签署被试知情同意书。实验后得到一定报酬。

3.2.2 实验材料

实验中的知觉负载材料采用了14种颜色和25种无意义形状图形。概念和属性对采用了144对涉及颜色和形状的概念属性对。其中有48对实验材料为关键材料,这些材料中一半涉及颜色,如“春联可以是红色的”;一半涉及形状,如“硬币可以是圆形的”。24对涉及颜色的概念属性对一半出现在颜色负荷之后,一半出现在形状负荷之后。24对涉及形状的概念属性对也以相同的方式分配。实验中的填充材料的匹配方式与实验1类似。实验材料也进行了评定,选择标准与实验1相同。

3.2.3 设计与程序

实验自变量有三个:知觉刺激的类型:颜色刺激和形状刺激;知觉刺激的数量:1个或3个;概念涉及的感觉属性:颜色和形状。所有变量均为被试内变量。

实验程序与实验1类似。指导语告诉被试他们需要记忆一些颜色或图形后进行概念和属性匹配性判断,之后还需要对前面记忆的颜色和形状刺激进行回忆。在具体流程中除了没有听觉刺激之外,其他过程与实验1相同。

3.3 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往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删除反应时大于3000ms和小于300ms的数据,共删除2.54%的数据(Vermeulen,Corneille,& Niedenthal,2008)。详细结果见表2。

首先,根据研究目的使用SPSS16.0对形状概念的反应时数据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负荷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31)=12.74,p<0.01。颜色影响下的语言理解慢于形状影响下的语言理解。负荷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0.02,p>0.05。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1)=1.40,p>0.05。对形状概念的正确率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负荷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0.22,p>0.05。负荷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1.68,p>0.05。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1)=0.01,p>0.05。

对颜色概念的反应时数据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负荷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0.18,p>0.05。负荷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0.97,p>0.05。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的交互作用显著,F(1,31)=5.28,p<0.05。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高颜色负荷下的颜色概念理解有慢于高形状负荷下的趋势,F(1,31)=2.78,p>0.05,=1318.375,=1250.581。对颜色概念的正确率数据进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负荷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0.22,p>0.05。负荷量的主效应不显著,F(1,31)=2.71,p>0.05。负荷类型和负荷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1)=0.0005,p>0.05。

根据以往研究,颜色加工相对于形状加工而言具有特异性,即颜色的加工可能涉及非模态表征系统的参与,而语言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非模态表征形式(Pilling & Gellatly,2011)。因此,对颜色的可命名性进行了七点评定:1为非常难以命名,7为极易命名。另外28名华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参与了评定,他们均未参加过前面的实验。统计发现颜色材料的平均得分为5.3分,即容易命名。

通过实验2的结果发现,形状概念加工时受到了颜色负荷较大的影响,颜色负荷下的形状概念理解更加困难。而在颜色概念理解中,颜色负荷也比形状负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颜色概念加工不仅受到了颜色知觉的影响,也受到了颜色非模态表征的影响。颜色概念加工和形状概念加工具有不同的模式。这表明颜色知觉负荷对视觉通道内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形状知觉负荷并没有类似的现象。不同类型的视知觉对概念理解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影响。

4 讨论

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将人类的知识表征假设为一种抽象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将感知觉与知识表征相分离的。这种假设来源于传统认知心理学中“计算机隐喻”的思想。然而,最近兴起的知觉符号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和基础认知理论等,根据人类认知的实质将感觉运动系统、知觉、体验等重新纳入到认知心理学的范畴中来(Barsalou,2010)。

实验1的结果证明了听觉和视觉的概念理解中具有模态性,其概念的表征是知觉符号性质的。对于听觉概念的理解,之前呈现的听觉刺激由于占用了听觉资源而对听觉概念的理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视觉概念的理解,之前呈现的视觉刺激也占用了视觉资源,阻碍了视觉概念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听觉概念和视觉概念的表征形式都是模态的、涉及感觉运动系统的、知觉符号性质的(Barsalou,2008a; Casasanto,2009; Vallesi,McIntosh,& Stuss,2011)。由于这两类概念的表征形式是知觉符号性质的,原型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是以近乎原始的形式保存的(Barsalou,2008b)。因此理解这两类概念就需要借助于听觉和视觉资源,而对应的感知觉资源受到占用后,加工同通道的语言就会变得困难(Vermeulen,Corneille,& Niedenthal,2008)。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听觉概念的表征和听觉刺激的加工是需要在同一认知加工系统内进行的,视觉概念的表征和视觉刺激的加工也是在同一认知加工系统内进行的。听觉概念的语言理解和视觉概念的语言理解具有通道间的特异性,只有源于同通道的感知觉负荷才会对语言理解产生较大的影响。

实验2进一步发现在视觉系统内部,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对语言理解具有不同性质的影响。颜色知觉对涉及视觉的语言理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形状知觉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颜色负荷对形状概念的理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颜色负荷下的形状概念理解比形状负荷下的更困难。颜色负荷同样对颜色语言理解产生了影响,颜色负荷影响下的颜色语言理解有慢于形状负荷影响下的趋势。结合前人研究,形状与颜色是两类不同的视觉属性,它们对人类的认知系统有着不同的加工熟练程度和重要性(Pilling & Gellatly,2011)。形状信息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其加工熟练程度也较高。而颜色信息在认知系统中的地位没有形状信息那么重要,所以其加工的熟练程度较低。从加工序列上来分析,形状信息由于具有较为重要的认知意义其加工时间较早,而颜色信息的加工时程的起点就要晚于形状信息(Aginsky & Tarr,2000; Pilling & Gellatly,2011; Pinna,2011; Wolfe,Reinecke,& Brawn,2006)。本研究中,颜色负荷的加工需要消耗掉视觉系统的较多资源,因此对形状概念的理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形状负荷的加工占用的资源较少,与颜色负荷相比并没有那么多,因此对形状概念的语言理解也就没有颜色负荷那么严重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语言理解需要借助视觉加工系统的各类感知觉信息来完成,而加工颜色和形状知觉时在知觉系统内则由不同的通路来处理。在Louise的研究中也发现了颜色加工的特异性,知觉刺激的颜色与颜色语言理解中的颜色不一致时被试的表现要好于一致性的情况,进而表明了颜色加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Louise,2007)。由于颜色加工的低熟练性和滞后性,颜色知觉会对视觉资源产生较大的占用,而语言理解需要依赖视觉系统中各类的视觉知觉,颜色知觉与语言理解就产生了认知资源的竞争。研究结果表明,颜色刺激对颜色知觉的占用导致了语言理解无法调用足够的视觉资源参与认知加工,进而对形状概念和颜色概念加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实验2中的颜色负荷对颜色概念的影响仅仅表现出来了一种趋势,并没有达到差异的显著。这是由于颜色加工中存在的命题符号的影响,即增加了非模态信息的促进作用。中文语言理解的研究也发现了知觉符号和命题符号都会出现在语言理解中(王瑞明,莫雷,李利,王穗苹,吴俊,2005)。而且,由于命题符号的形式是语言,这种命题符号的转换会随着加工信息可命名性的提高而更有效地进行(Barsalou,1999)。根据前面的评定可以发现,颜色知觉很容易命名。由于颜色加工需要消耗较多的资源,认知系统将颜色转变为非模态的语言形式,进而对颜色概念的加工产生了促进效应(Hsu,Kraemer,Oliver,Schlichting,& Thompson-Schill,2011; Pilling & Gellatly,2011; Pinna,2011)。因此,在颜色负荷的情况下,增加了颜色非模态表征的促进作用,使结果在颜色负荷影响下的颜色概念判断的反应时并没有显著慢于在形状负荷影响下的。对形状概念而言,失去了颜色非模态表征的促进效应,而颜色负荷对视觉通道资源的占有又比形状知觉大,从而使颜色知觉负荷下的概念判断更慢。颜色和形状加工在对通道资源的占用和表征形式上的不同,表明同一通道内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概念理解的影响不同。

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认为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概念理解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不同通道和同一通道内的不同知觉刺激上。而在表征形式方面,概念表征既具有模态性又具有非模态性。颜色知觉的加工中,颜色知觉不仅对感觉通道产生了负荷,而且通过非模态加工,激活了颜色知觉对应的非模态化表征,如语言,从而使颜色概念的加工不同于形状概念。由于,本研究是需要被试记忆不同的颜色刺激,为了减少负荷量被试更倾向于将颜色知觉刺激与非模态信息相连,以便减少感觉通道的负荷。这也证明了不同模态的选择可以通过任务驱动,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Louwerse & Jeuniaux,2010)。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也表明概念的存储具有模态和非模态的重叠,与本研究的发现一致(Yee,Drucker,& Thompson-Schill,2010)。在认知加工中,不同类型的表征根据需要从模态系统或非模态系统提取出来参与加工。以往研究也发现当任务难度增加或者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之后,被试就会采用命题符号表征(王瑞明,莫雷,2010;王瑞明,莫雷,李利,王穗苹,吴俊,2005)。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知觉对概念加工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概念的加工具有模态和非模态两个不同的加工过程。

本研究为概念表征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同,这种差异同时存在于不同通道和同一通道内不同类型的感知觉中。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在知识表征中既有非模态表征也有模态化的表征。从而,丰富了知识表征中关于这两类表征的实验证据。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具有模态性,涉及不同感觉通道的概念理解需要借助于相关的感知觉信息。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概念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认知加工中,概念表征以模态(知觉符号表征)或非模态(命题符号表征)的形式参与到加工中来。

标签:;  ;  ;  ;  ;  ;  

不同类型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的影响_听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