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一些同学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情况的困境。如何帮助这些同学走出困境,在现实数学教学中是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数学学习的特点是:后面知识的学习要以前面相关知识的积累为基础,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前提,假如上述几方面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协调好,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困难,出现差生。通过观察,这些同学在数学学习上有的表现为记忆与理解力差,对数学概念理解肤浅,解题反应迟钝,思维呆板,智力不好;有的表现为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不强,情绪不稳定,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忽冷忽热,成绩忽高忽低,知识缺陷较多;也有的学生因身体素质不好,家境困窘,使学习受到干扰,知识断链较多,学习持续困难。
如何将这些学生引入正常学习的轨道,使之能圆满的完成中学的数学学习任务呢?
首先,针对这些差生反应较慢,推理能力较差的表现,要进行智力的开发与培养,提高其行为习惯是基础。这就要从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几个基本方面入手。
观察力是观察数学式子关系、图形关系、隐含条件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循循善诱,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学表达式的特征,并积极引导他们能逐步自己说出或表达出对有关图形,数学条件的理解、认识。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敢于有自己的看法,并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注意力是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有意力和这种能力的专注持续的时间和质量。对于基础较差,智力水平不高的同学来说,这是能否克服自我,勇于前进的基础。因为对所学知识的断层,在课堂上这些同学表现出了想听又听不懂,想学又学不会的两难境地,自然而然的在课堂就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若想使他们跟上教学的过程,老师可以对开小差的同学做出暗示,或者在平时对这些同学加强辅导谈话,鼓励他们尽快能适应课堂教学,跟上前进的步伐。使他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奋斗,是能学好的。
记忆力是认识过程的能力成分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特别是对数学公式、法则、定量、典型方法、重要数据的记忆、保持与再认识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正是因为不能记忆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导致做不对。根本的原因即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记住一些应记住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知识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记住这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可以采取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类比记忆等灵活方式。
其次,对学生进行运算、思维、推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对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逐步进行思维、运算能力的训练,在进行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熟练地进行数量关系的计算推理能力。具体来说包括进行变换与变形的能力,关于空间观念,形成的想象能力,关于逻辑推理、数量逻辑的演算能力,关于数形结合、相互转化的能力。
如何来对这些同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呢?我们要摸清学生具体情况,对于一节课,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本节前提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本节概念、定义、定理或公式以及解题方法等的预习情况。只有在此基础上,老师才能对课堂教学制定恰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在自己的接受能力范围内游刃有余,掌握一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是教学重点。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增强直觉思维的深刻作用是我们应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的问题。在讲解问题的时候,老师若直接进行问题的解答,效果就不好,若发动学生,作为问题解决的直接参与者,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在平时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利于直接发动自己的大脑,开发自己的智力,进行思维训练。另外,还要注意精讲例题,以少胜多,扩大学生思维多向性,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联想类比想象领域越宽广,新思维、新方法产生的机会就越多。进行例题分析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命题潜在的知识因素和技能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既能充分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能掌握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再次,应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数学的影响。
通过平时与学生谈话和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兴趣,还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分类,即哪类学生可以通过兴趣培养,改变其对数学的认识,加强对学习的投入;哪类学生可以通过沟通情感,融合关系,使之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感情,勇于改变目前的较差状况;哪类学生可以通过意志培养与锻炼,克服畏难怕繁的心理;哪类学生通过表扬与鼓励,树立信心;哪类学生通过针对性帮助,克服不服从心理,使之端正学习的态度,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哪类学生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家庭情况对该生学习的影响,勇于克服当前困难,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论文作者:许权贵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学论文; 基础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