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物产化轻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如何尽量减少网络安全威胁和降低危害程度,成为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网络技术安全的主要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对网络管理提出改进的措施,探析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安全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和信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计算机技术对于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保证在网络传输中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需要从技术创新和安全管理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管理与技术上的创新,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论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定义存在狭义和广义上的两种,狭义上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威胁和危害,相较于狭义,广义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范围扩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被扩大为整个网络中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本文讨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将其为广义上的计算机网络安全【1】。
1.2计算机的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分为三个层次,安全立法、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三个层次,安全管理中由主要分为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层次,计算机网络管理需要实现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对于软件使用中产生的未知错误及时通过日志形式进行反馈,便利与错误的解决;及时分析网络配置,便于软件使用时带宽的稳定,避免带宽不足而产生对信息传输质量的影响;对于计算机性能试行实时的检测,方便对于故障的查询;安全管理是网络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与其他环节紧密联系,保护网络信息传输与共享的安全性。
1.3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三层次中的重要层次,安全技术主要由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毒规范技术组成。安全技术实现了整个信息传输过程的防护,各个技术相互交叉,共同保证网络安全。身份认证技术保证了本人网络资源的的使用权限,避免非法访问;数据加密也实现了资源的保护,避免隐私信息被非法窃取;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防止有人利用安全漏洞对某些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毒规范技术有利于避免病毒和木马等恶意代码对于程序的破坏,保证系统的稳定。
1.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设计和基本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技术创新时应充分考虑安全需求,确定合适的安全方针、选择恰当的安全功能、选择合理的安全措施,不断在设计的过程完善安全管理。在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中应坚持需求、风险、代价平衡分析的原则,综合性、整体性、等级性原则,方便用户等原则。
2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
2.1系统漏洞产生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为整个网络的运行提供了基础,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网络信息传输与共享的质量,需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稳定。为了适应现实条件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对计算机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升级,优化升级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原来系统中存在的系统漏洞,系统漏洞是系统的弊端与缺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系统漏洞容易导致信息传输过程发生未知错误直接造成信息的丢失,影响信息传输的质量;系统漏洞严格意义上是不能避免的,所以需要不断进行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对于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修复【2】。
2.2人为的恶意破坏
网络安全之所以受到严重的威胁,黑客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黑客根据 hacker定义是指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或窃取资料的人。某些黑客道德素质低下、法律观念淡薄,利用系统中的漏洞非法窃取资料,攫取利益。黑客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人为对于网络安全的破坏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2.3病毒的入侵
计算机病毒是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中最猖獗的因素,计算机病毒占据大量带宽,影响软件的正常使用直接,病毒本身是人根据安全漏洞编译的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更新较快,计算机病毒入侵正在正常使用的计算机电脑时,一般具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这个病毒潜伏的时间。病毒或者木马等恶意代码会占据大量的网络带宽,影响应用软件正常使用,降低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的崩溃。计算机网络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也加剧了计算机病毒对于网络安全的破坏程度。
2.4身份识别技术不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各项生活费用的缴纳,如何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需要加强身份识别技术。非法人员利用木马或者病毒恶意盗取别人的账号密码,严重威胁网络安全,虚拟财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身份识别技术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不仅导致隐私信息的泄露,也直接影响了网络财产安全。
3对于实际过程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建议
针对网络安全出现的问题,理论结合现实,努力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创新,解决威胁网络安全的问题,作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网络安全。
3.1配备完整、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网络的安全建设硬件建设,在网内和网外接口处配置一定的网络安全设备和监管设备,从硬件上保障网络安全,完整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有利于修复系统漏洞,对于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进行预警和隔离,避免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的破坏;隔断不良信息和非法访问,净化了网络环境,保证网络用户文明上网,我国网民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净化网络环境也有利于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3.2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建立网络安全制度
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鲜明的公开性和共享性,网民的安全意识淡薄,不能认识到自身不正确的上网行为对于网络安全的威胁,个人的行为直接可能影响这个网络的安全,“熊猫烧香”的泛滥充分证明了病毒猖獗还有快速的泛滥速度。对于网民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网民文明上网。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非法窃取他人信息的黑客行为进行限制,对于严重威胁社会和他人财产安全的黑客行为进行定罪量刑。以思想宣传教育和制度约束,引导网民文明上网。
3.3完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技术
信息传输与共享过程中,需要加强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等技术的完善,网络安全涉及到虚拟财产的保护和隐私信息的保护,如何保证虚拟财产的安全性,需要完善身份认证技术,原有的账号密码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情况的发展,应该结合生物技术,将身份认证进行有效的完善。随着上网设备的多样化,在身份认证方面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验证、虹膜认证等新型认证技术正在不断完善;网络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自身的隐私和使用信息不泄露,近年来隐私信息的泄露愈演愈烈,对于数据加密,在此我们只讨论技术层次,进行相关算法的完善,多种加密方式的综合严格保证数据加密的安全性,依托数据库,实现特定信息的数据加密【3】。
网络安全管理需要硬件、思想教育、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实现技术和管理上的双重创新,保证网络安全。
4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下,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安全技术是系统化工程,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管理和技术的双重创新,最大程度保证网络安全,发挥网络对于经济建设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年辉.探讨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J].电子制作,2014,(1):228-228.
[2] 尚娟娟.浅析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4):124,127.
[3] 马涛.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32-33.
论文作者:龙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6
标签:网络安全论文; 技术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计算机论文; 信息论文; 网络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