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林
(江油市九0三医院 四川 绵阳 62170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实施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科室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的临床坐诊资料中随机抽取于本科室就诊的96例穿孔性阑尾炎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并配合就诊的编号将所有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腹腔镜组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对开腹组病人行开腹手术,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变化,对结果做出客观的评判。结果:术后,两组病人各项观察指标及临床效果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较开腹组更佳(P<0.05)。结论: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行腹腔镜手术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能够被广大病人所接受,因此,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关键词】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149-02
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引起阑尾遭受化脓性感染的因素复杂多样,一般诸如淋巴增生、细菌感染和寄生虫侵入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通常分为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以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四种类型[1]。其中,穿孔性阑尾炎病最严重,在患病早期病人常常出现发热、恶心以及呕吐等感染中毒症状。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起病急、穿孔早、症状重、粪石嵌顿多、老龄化等特点,部分穿孔性阑尾炎病人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症状,因而越发地加重病情,处理上很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若处理不得当将导致严重并发症。为提高以提高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本科室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的临床坐诊资料中随机抽取于本科室就诊的96例穿孔性阑尾炎病人并分组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通过对比研究有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的相关方法、成果报告如下,以期对穿孔性阑尾炎发挥积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来源
从临床就诊资料中随机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96例穿孔性阑尾炎病人,并按照就诊的编号结合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据相关资料显示,所有病人中男性病人占54例,女性病人占42例,所有病人的年龄均在30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所有病人均患有大约1.6h至14.5h的病程。通过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数据得知,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差异很小(P>0.05),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影响甚微。
1.2 研究方法
将选中的96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腹腔镜组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对开腹组行开腹手术,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变化,对结果做出客观的评判。
1.3 观察指标
为方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本研究针对术后效果选选取了8个观察指标,分别为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切口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残余脓肿发生率、引流管放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最新版本的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中所涉及的全部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分析所涉及的全部计数资料,用t检验分析所涉及的全部计量资料,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当P<0.05时表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显示,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同时,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以及引流管放置率也均低于开腹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该病起病起急促,症状重采用常规的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穿孔性阑尾炎作为急性阑尾炎中发病机理变化最严重的一种,若治疗不及时、误诊或者漏诊,将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2]。过去临床上大都采用开腹来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但是术后病人的创伤较大、康复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发生并发症。有相关研究发现[3],对穿孔性阑尾炎行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约为8%至30%之间,这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恢复效果。现阶段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升,应用腹腔镜技术对穿孔性阑尾炎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优点较多,主要表现为术后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残余脓肿率及切口感染率也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创伤较小,出血量少,安全性、有效性较高,戳卡建立工作通道创伤小,套管将创口隔离,防止切口和脓液接触引发切口感染;经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最大的优点在于术中医生能够获得更大地操作视野,可以更好地清除腹腔内最低位置的脓液,从而防止形成残余脓肿。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同时,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止痛药使用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以及引流管放置率也均低于开腹组(P<0.05),表明用腹腔镜行阑尾炎切除手术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对穿孔性阑尾炎病人进行治疗,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可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获得病人的认可,因此,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参考文献】
[1]戎祯祥,剧永乐,陈小伍,伍锦浩,朱达坚.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 09:54-55.
[2]张敬海.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80-81.
[3]黄国荣,王德进,叶锡高,郑厚成.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13,24:35.
论文作者:姜杰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阑尾炎论文; 腹腔镜论文; 病人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脓肿论文; 切口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