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读熟、读懂、读透教材的内容,重视课后思考题,将每一道题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将问题穿插于其中,在学习课文时一并解决。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来把握课后习题,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常规运用。因此在备课前,首先看看课后安排了几道题,这些题大致分为几种类型,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积累性练习。包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还有摘抄好词佳句、格言警句、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这样的练习题对学生积累和巩固字词方面的基础知识很有帮助。 二是理解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把握;对重点语段的分析概括、对精彩语言的揣摩领悟等。 三是拓展性练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拓展性练习很多,这些题是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升华或者进行续编创造。 四是实践性练习。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性练习一般由学生在课外完成,或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或采访某人,都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下面,我就结合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带刺的朋友》一课课后习题设计的类型, 谈谈我在教学中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教学目标与“课后习题”相伴
从课后练习的设计上看,更多地是围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来安排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纵观课后四道题,第(1)题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生动的语言和(3)题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体会“我”的情感变化这两道题同属于积累性练习。“朗读课文”对学生积累和巩固基础知识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随后编者安排了体会“我”的情感变化等“有感情朗读”。再如:“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这种设计,不但能帮助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性的了解,还能帮助学生把握文中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就是强化语言训练,将文中对刺猬的称呼“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可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通过对比、品读、运用,来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传神,文章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它就是将词语积累和感受相结合,将阅读方法和写作渗透相结合,这类练习设计具有综合性,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学重点与“练习”相依
“课文”和“练习”的关系实质上是“学”和“习”的关系,两者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练习是辅助学生理解、巩固、深化“课文”的工具;“课文”则是练习设计的源头,对练习提供基础和指导。因此,确定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知道问题从练习中来,课后做练习时也会得心应手,再不会出现课文学完了,老师、家长一问三不知的。所以在上课时,比如本课,教师可这样导入:“带刺的朋友是谁呀?谁知道它什么本领最高明?”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这就是课后习题(2)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这两个问题是相一致的,也是我们课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较大,必须联系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默读,抓住“爬”“爬向”“又爬向” “用力摇晃” “爬来爬去” “拢到” “扎在” “驮着”等重点词来说。这样,学生总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通过课后习题也获得了一些教法指导。所以,指向性明确的课前导入,让学生知道这节课重点要掌握什么内容;教师也通过这个问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不仅能节省时间,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教学课后与“练习”相随
为了激励学生多读书,引发他们主动读书的愿望,本课编排了实践性练习是选做题:“读读宗介华的散文原文《带刺的朋友》,加深对刺猬的新的印象。”这样编排,不但积淀学生的生活经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才能进行预测。因为三年级上册从第四单元开始,很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学习“预测”,如“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需要学生预测时,教师经常这样说:“结合你读过的课外书,想一想。”就要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经历、体验等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可见,阅读是预测的基础。
总之,课后练习是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关注课后习题,从课后习题的视角把握语文阅读教学,加强课后习题的常规运用,明确目标指向,训练什么、训练到什么程度都有据可依。训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究形式丰富,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同时还要根据课标精神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挖掘课后习题的价值,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序、高效,为阅读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论文作者: 马敏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课后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习题论文; 语文论文; 刺猬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