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1]2000年在《母语教学语法的定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母语教学语法的性质、任务、内容、操作原则等几个方面讨论母语教学语法的定位问题。全文共分七部分。 开始的“引言”部分和结尾的“余论”部分简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思路,提出母语教学语法的定位问题是我国语法学、语文学科发展的需要,母语教学语法的准确定位是建立真正实用的母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前提。 中间五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先从“语法”、“教学语法”、“母语教学”等几个跟母语教学语法密切相关的概念入手,讨论了母语教学语法的性质和任务;接下来,回顾了两个教学语法系统以(《暂拟》和《提要》)在母语教学中的表现,从这两个语法系统的性质、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提出质疑:它们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母语教学语法系统?然后结合母语教学的需要,对母语教学语法的内容提出了设想;最后简述了母语教学语法的操作原则。 一.母语教学语法是什么 从本体角度看,它属于语法学的范畴;从实践角度看,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围;从适用对象来看,它跟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应该有所区别。 教学语法是指导特定的人群掌握好某种特定语言运用的规则。教外族人(或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应是详尽、细密的;母语教学语法在本族人不会出错的语法规则上则少作安排。母语教学语法只对母语教学起指导作用,不可能在整个语文学科中包治百病。 母语教学语法可以概括为:以本族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解决他们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技能的一种规则体系。 二.汉语语法系统在母语教学上的应用 两个教学语法系统在传播汉语语法知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它们是理论语法的简缩本,与指导语言实际应用还用相当大的距离。汉语语法理论源自西方语法理论,跟汉语实际不符之处颇多,许多问题还待深入研究,以它为理论依据的汉语教学语法也带有先天的缺陷和不足。而对母语教学语法本身的研究远远不够, 滞后于人们学习母语的需要。 三.母语教学所需要的母语教学语法 本族学生要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母语运用母语,就需要遵循母语的规律,按母 语的语法规则进行教学/‘多读多写”、“多背多记”仍需母语教学语法的指导。小学 生通过隐藏式语法教学获得丰富的母语(特别是书面语)语感;中学生学习母语的 重点已从字词句阶段过渡到文章、文学作品上来。母语教学语法应该解决人们学 习母语中遇到的语言问题。 四.母语教学语法的设想 可以借鉴国内外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构建母语教学语法的内容,用于指导 母语教学。 (一)语体差别可以从用词、用句的不同上反映出来。母语教学语法还要在提 高“交际能力”方面起指导作用。 (二)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大区别。母语教学语法应该揭示也可以揭示这 些规律。 (三)研究把句子组合起来所用语言手段,解决表达思想内容的连贯方式,是 母语教学语法的重要内容。 (四伯何指导语段篇章分析。 (五)母语教学语法需要解决母语运用上的准确、清晰、鲜明、生动等问题。 (六)文学语言的语法变异,适应高年级高层次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需要, 母语教学语法需要安排这些内容。 五.母语教学语法的操作原则 1.贯彻语言训练为主的原则。 2.重视组装规则进行操作的原则。 3.联系语义语用规则来操作的原则。 结语:我们要充分注意母语教学语法的准确定位,才能在此前提下构建一个 既符合汉语特点又适用母语教学需要的母语教学语法体系。
王洋[2]2009年在《对维汉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少数民族进行教学,是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尽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不一,出现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时间早晚不同,但从整个历史上看,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通过国家与各民族地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了基础,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时至今日,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又作为我国语言教育重要分支的语言教学门类,却因我国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复杂,加之各民族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很难统筹划一,长期沉寂、步履艰难,仍然只是一种不完善的经验型语言教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本文以对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的维吾尔族的汉语教学为着眼点,通过对其历史的回顾与学科定性、定位研究,为这一教学构架一个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涉及的各个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微观层面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研究,是通过对维吾尔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具体的教学实施提供对策性建议。笔者试图通过这一研究,使更多的人对维吾尔族这样一个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族群的汉语教学发展脉络有所了解,由此拓展到去关注我国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使这一教学能够尽早建立起自己特有的学科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保证我国的少数民族能够通过这一教学更快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汉语,为新时期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是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思路和方法加以阐述,为研究展开进行总体的规划与设计。第一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历史上对维汉语教学发端于中国传统汉语母语教学,与传统汉语母语教学具有源与流的关系,可以说是传统汉语母语教学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转化。古代对维汉语教学,既没有合理地顾及到维吾尔族这一独特的族群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语言学习障碍,也没有积极有效地发掘消除其学习障碍的教学途径,但由于当时学习汉语对象范围的局限性与学习目的的单一性,使得这一照搬传统汉语母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在历史上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晚清、民国时期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多,加之当时对维吾尔族实施汉语教学本身的目的是以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因此承袭传统汉语母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凸显,到民国时期更是暴露无疑。第二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学科性研究。从第一章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对维汉语教学由于从一开始就受传统汉语母语教学的影响,使其对自身学科定性、定位缺失,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对其学科的定性、定位进行研究与探讨非常重要。为了找准其学科的定位,在借鉴一些学者对我国语言教学种类划分的基础上,将对维汉语教学定位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为了对其性质与特点进行研究,将其与我国其他门类的语言教学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不同于外语教学、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以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特点;为了从全方位的视角进行学科建设,在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第二语言教学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为对维汉语教学构架了一个学科体系,旨在将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三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现状研究。这一研究是在对学科体系架构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的。在宏观层面,通过对建国后国家到地方所制定的保障这一教学顺利实施的政策进行梳理,发现不同时期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的;在中观层面,对建国后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探寻理论层面对这一教学在目的、要求、内容等方面的演变历程,结合国家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为对维汉语教学树立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教学观提供理论基础;在微观层面,以教学具体实施中的核心因素——学生为主,通过对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对目前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第四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对策研究。通过对教学主体——维吾尔族学生的问卷调查,挖掘出了目前这一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这一章以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教材、评价为基点,逐一探讨提供对策。对维吾尔族学生的研究,从其学习汉语的动机出发,对其产生汉语学习工具型动机的根源进行分析,为教师在了解学生动机基础上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依据;对调查中维吾尔族学生反映出的言语要素中“语法”一项难学以及言语技能中“说”的一项难以掌握,建议以国内全新的语言学理论——“字本位”理论为指导进行语法教学,分设语言技能课提高听说能力,以期为其打破学习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献策;通过对学生语言使用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为我们找准延伸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汉语学习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依据。在对教师的研究中,分析了目前新疆对维汉语教师队伍现状,结合维吾尔族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当今对维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对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使用、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运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对师资培训与教师结构优化进行探讨。在对教材的研究中,首先提出教师和学生应树立新的教材观,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剖析,为今后教材编写在课文内容、练习体系、词语编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在对评价机制的研究中,针对目前对维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以考代评”的现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全新评价理念,为其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构筑基础。第五章是对维汉语教学的前景展望。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维吾尔族自身发展诉求的提高,为使其更好地学习汉语,国家、地方行政教育部门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成功经验,提出加强汉语课程内部建设与其他课程外部联系相结合,对维汉语教学已成为新疆双语教学成功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这本身就对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汉语教学要更加突出双语教育体制中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性,在更好地顺应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潮流的同时,仍要以其自身的学科建设与创新为基础,在我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此推动我国整个的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为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六章为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与尚待研究之处。
陶健敏[3]2007年在《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普遍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在引进西方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深入探讨汉语本质特点和教学规律,力求在汉语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方面,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模式。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努力方向,也说明了教学研究现状的不足。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法理论的发展。对最佳教学方法的追求成为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认为,在这宏观的目标下面也包含着具体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对外汉语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唯西方二语教学法理论马首是瞻的被动发展局面,因此需要在理论建构上正确处理西方二语教学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理论之间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的本质特点及其教学规律。我们主张将这两个问题以“教学法体系”为平台加以整合,将洪堡特的语言对比思想延伸到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中,从历时和共时的两个维度着重探讨它们在语言教学理论建构上的特点,特别是在关涉诸多教学要素的教学法原则以及教学过程安排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之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建构中的理论创新动力不足、语言本位观的错位和教学方法扭曲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在借鉴吸收西方二语教学理论的同时,对历时教学传统缺乏批判性地借鉴和继承。因此,我们建设性地主张,借鉴“后方法时代”教学理论,构建一个以教师自主教学为原则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这为建构符合汉语特点和汉语教学与学习规律的理论框架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如何在引进西方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汉语教学本体的独特性,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发展的一大趋势。我们从中析出两条主线:即如何正确评判对外汉语教学已有的理论建构,以及如何认识汉语教学中的本体特性。我们提出应辩证认识西方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的影响,并简略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理论构建的前期探索。提出解决上述两个基本课题,应借助语言世界观的哲学思想,在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框架中,发掘并整理符合汉语自身特点的对外汉语教学思想和手段。并为之划定了对比的范围、提出了研究的方法,也探讨了本研究可能具备的意义。第二章教学法体系:教学理论实践化、教学实践理论化这一章是教学法体系研究的文献综述。针对中西方教学法理论中术语混淆以及译语不对称等问题,在教学法体系构建中加以辨析。提出以“教学法原则”为核心的“教学法体系”概念,分析评价中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所作的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出教学法体系的立体建构模式,向内分析教学法原则的核心作用及其内在建构,向外探讨教学法体系如何衔接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其他层面,论证教学法体系所具有的教学理论实践化、教学实践理论化的特性。第三章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和对比构建这一章主要探讨语言观的概念及其哲学基础,提出语言观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法原则的途径:语言观影响教学法原则中基本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进而决定教学组织,影响语言教学方法择选。特别是通过对比几种典型的语言观,强调语言世界观是对语言本质的最真切的反映,而且突出它对于教学法体系对比的意义:首先,语言世界观为对比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对比视角;同时,以汉语为例,语言世界观可以重释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本体特点。语言世界观强调语言特点背后的民族思维、民族文化特性,能够真实体现目的语的特点和内容,进而完善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第四章“前教学法体系阶段”对比这一章首先回顾汉英语对外教学的历史起源,以及特定的历史背景,概述两者的宏观教学性质。在构拟的“教学法体系”中,从语言观到“教学方法设计”中的“教学法原则”和“教学方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层对比,从而总结出历史上汉英语对外教学各自具有的鲜明特点和不同性质。在本章中,我们还通过专题研究,重点分析了元末明初的对外汉语教材《老乞大》所隐含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第五章“教学法体系阶段”对比在本章中,基于基础教学理论的共性,我们认为汉英语的二语教学均先后建构了“结构主义”教学法体系和“功能主义”教学法体系,但是两者在体系外在模式构成和内部的历时建构上均呈现出诸多不同,我们也在教学法体系框架中,从语言观到“教学方法设计”中的“教学法原则”和“教学方法过程”,进行详细的分层对比,重点突出标志理论建构的不同体系“教学法原则”的差异。第六章基于教学法体系的教学理论建构和教学本体再思考本章基于上文对比结果,从具体的教学法原则形成及教学理论建构轨迹两方面总结两种语言教学理论建构的基本特征,并试图从中西民族传统思维的深度诠释两者间的差异和独特性。本章还针对以“结构”为主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作了分析和反思,提出“字本位”理论与应用既有助于反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本体的真实特点,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建构的古今传承。本章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可归结为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理论建构中所存在的历史传承危机。代结语:“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与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构建本章分析了以Kumaravadivelu为代表所提出的“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观,它通过反思传统方法,倡导对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回归,主张构建一个“由下至上”,适应具体教学情景的教学实践者自身的教学理论体系。以此为理论基础,我们结合“方法时代”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构建及其存在的问题,主张超越传统教学法体系的视阈,构建一个以教师自主教学为原则的、富有个性化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并初步构拟了相应的体系构建模式。
王雪梅[4]2007年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定位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行后,语文教学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个维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领域。但是,语法教学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方面,语感教学深入人心,淡化语法已成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虽然学生在语言习得中能获得对语法的一定的感性认识,然而这些感性认识并不能解决学生言语实践中的所有问题。鉴于语法教学对学生语言的规范和思维发展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不能取消语法知识。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必要吸收、借鉴语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重新认识语法的作用,重新定位语法教学,努力探讨改进中学语法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旨在结合新课程的背景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回顾中学教学语法的体系、教材内容的安排与讲解的方式,重在审视中学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本部分通过大量的数据说明:十年左右的语文教学改革确实打破了语法教学的陈旧的观念和框架,但语法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学生的语言水平仍让人担忧,我们应该吸取国内外母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法教学进行重新定位。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重新认识语法与语法教学的内涵、特点,把握语法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的规律;第二,对新课程下的语法教学进行重新认识,包括语法教学的目标、功能、内容以及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最后,结合语法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开发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探索综合性学习途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应用于语法教学的实践。
彭彧[5]2010年在《魏斯格贝尔的“母语和母语教育”理论及其对汉语汉字研究与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母语与我们每个个体、每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各方面休戚相关,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性。但在我们身边,祖国语言文字滥用成灾,母语研究由于从一开始就套用国外的语法而“先天不足”,母语教育不得其法,渐成鸡肋。关于“母语”这一论题,有很多值得商榷和改进之处。本文从20世纪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魏斯格贝尔的语言研究出发,重点研究了(1)他的母语和语言社团思想,提出了这一思想对汉语、汉字的研究和运用的启示,以及(2)他的母语教育思想,并联系汉语的语文教育实际情况,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了魏斯格贝尔母语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魏斯格贝尔的介绍(主要从生平和学术两个方面展开)、对魏斯格贝尔语言理论的研究综述和对本文选题的意义的说明;第二章论述魏斯格贝尔对母语的精深研究,主要包括词源研究、母语观、语言社团法则这几部分内容;第三章是魏氏母语理论对汉语汉字现状的启示,重点论述对汉语语法研究和汉字研究的启示;第四章以语言场的研究为例,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魏斯格贝尔具体是如何进行母语研究的,并联系汉语实际,论述了该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第五章研究魏斯格贝尔的母语教育理论,从教育观、渊源、具体做法等几个方面展开;第六章联系我国实际情况,以对小学语文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并介绍了两位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法。附录包括魏斯格贝尔的著作目录和调查所用问卷表。
李泉, 金允贞[6]2008年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文中指出本文考察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教学语法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对教学语法体系的评价、对现行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建立新教学语法体系的构想,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订与务虚问题、教学语法体系的母语语法束缚问题、现有教学语法体系的优劣与革新问题。
马光伟[7]2015年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文中提出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而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法教学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发展历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淡化语法”的声音渐高,课改十年语法教学几近退出中学语文课堂;在进入新课改时代,语法教学将何去何从?本文根据后新课改时期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现状,以实现语法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为目标,探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有关问题,以期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探讨交流、学习借鉴。本文主要结构: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的提出、国内外语法教学相关研究情况以及该论题研究的目的。第一章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定位及意义。主要从语法教学概念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课标对语法教学的要求、教材对语法内容的呈现、中高考试题对语法能力的考查,以期客观地认识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真实地位;进而从语法教学有助于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写作水平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阐明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第二章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归因。主要是通过座谈、问卷、抽测等形式摸清当前中学语文语法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章是关于初高中语法教学一体化的构想,以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系统论、三个平面理论为依据,把初高中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并对相关语法知识的编排作了示例说明。第四章是初高中语法教学一体化构想实施的策略及教学方法,语法教学可以遵循灵活性、融入性、结合性、渗透性等策略具体实施,可以综合运用动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多种教学法。
李志英[8]2009年在《语文知识问题浅探—来自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文中指出本研究在综述语文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学界历年关于语文知识问题各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语文知识体系重构的问题,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外汉语教学,通过比较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同异点,找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供语文教学借鉴的理念和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出重构语文知识体系的设想。全文共分4章,并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第1章引言(1)介绍了本论文的相关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2)界定了“语文知识”及与其相关的系列概念;(3)围绕“语文知识”问题展开了相关讨论;(4)介绍了本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第2章重构课程内容(语文知识)的探寻之路(1)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近几年学界关于“语文知识”问题的研究重心和走向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2)分别从心理学、语言学和课程论三个层面选出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对他们关于构建“语文知识”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析;(3)对以上三种研究理论进行小结。第3章寻求汉母语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交叉点(1)运用比较研究法对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这两门学科进行比较,找出这两门学科的同异点;(2)运用跨学科研究法抽取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共性。第4章以新的视角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构设想(1)提出“语文教学应关注语文教育本体研究”的论断;(2)指出建构语文教学适切的言语知识体系所应考虑的诸要素。
李晋霞[9]2015年在《关于语文课程中的语法教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淡化语法的负面影响出发,呼吁语法学界与一线教师通力合作,倡导建立实用性的教学语法体系,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文本阅读、写作训练等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开展少而精的语法教学,争取早日使母语语法教学摆脱困境。
唐莹[10]2015年在《母语教学中的“属对”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属对”俗称“对对子”,具有“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韵相对”的特点。属对最早的目的是训练骈文和诗词的创作能力,到宋代时,它已经逐渐变成启蒙的必修课程,成为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语文基础训练方法。本文提出母语教学中的属对运用研究这一论题。一方面是将之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探索传统的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背景下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手段,是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也是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教补”资源。本文以理顺“属对”与母语的相关基本概念、特征为前提,阐明“属对”本身具有言语训练功能与人文性功能,而“属对”在母语教学中的运用,使母语教学富有主动性与趣味性、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实现语言与文学统一的重要作用。本文为“属对”运用于母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出一些运用“属对”进行母语教学途径与方法。如:(1)课堂穿插渗透。即如何将“属对”运用到现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诗歌教学、写作教学中去。(2)课堂集中进行,这是了解“属对”,学作“属对”,将“属对”运用于其他方面教学的基础。(3)课外“属对”活动,将语文活动拓展到生活。希望能为一线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一种兼顾知识教学与人文熏陶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母语教学语法的定位[D]. 曹保平. 首都师范大学. 2000
[2]. 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 王洋.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 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 陶健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定位与应用研究[D]. 王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07
[5]. 魏斯格贝尔的“母语和母语教育”理论及其对汉语汉字研究与教学的启示[D]. 彭彧. 复旦大学. 2010
[6].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J]. 李泉, 金允贞. 海外华文教育. 2008
[7].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探[D]. 马光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8]. 语文知识问题浅探—来自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 李志英. 江西师范大学. 2009
[9]. 关于语文课程中的语法教学[J]. 李晋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
[10]. 母语教学中的“属对”运用研究[D]. 唐莹. 四川师范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