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气象局,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本文首先利用文山地区2005~2015年冰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总结概况了文山地区的冰雹特征,并以2012年8月5日出现文山地区的一次冰雹个例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 文山地区;冰雹特征;个例分析;
引言
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几乎每年我国局部地区均会因为冰雹灾害而给农业、通信、电力、交通以及群众生命财产而造成巨大损失。文山州隶属于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48ˊ范围内,土地总面积31456平方千米,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个县(市)。文山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和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无霜期长,霜雪少,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受其地理区域位置以及气候的影响,文山州冰雹天气出现概率较高,经常会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并带来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文山地区冰雹特征进行分析,并且以2012年8月5日文山州的一次冰雹天气个例的发生、发展机制展开分析,以掌握文山地区冰雹天气发生规律,为提升文山州冰雹天气预报预测水平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1.研究资料
本文资源主要来源于文山州8个县(市) 2005~2015年的冰雹观测资料,本文将一天之中在文山州出现一次或多次降雹现象的定义为一个冰雹日。
2.文山地区冰雹特征
从文山地区冰雹日数年变化来看,2005~2015年间文山地区冰雹日数整体呈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545d/10年。近10年文山地区年平均冰雹日数为8.5d,冰雹日数最多年份是2013年,年冰雹日数达24d,最少年份出现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这四个年份年冰雹日数均为3d。
通过2005-2015年文山地区逐月冰雹累计日数分布情况可知,文山地区3-9月份以及11月份均可能会出现冰雹天气,而文山地区近十年来的10月、12月、1月、2月均未出现出现冰雹天气。文山地区3-8月份冰雹天气比较集中,占年冰雹累计总数的95.7%;特别是4-6月份出现频率最高,占年累计总数的58.5%。
3.文山地区冰雹个例分析
本文选取2012年8月5日文山州的一次冰雹天气个例展开分析,对该次过程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
3.1天气实况及影响
2012年8月5日下午14:00开始丘北、砚山、文山、西畴、马关、麻栗坡局部受局地强对流影响,先后遭受大风、冰雹、局地强降水,以上地区不同程度受灾。8月5日17:00左右,麻栗坡县大坪镇上凉水井村委会、麻栗镇牛滚塘村委会以及铁厂乡太坪村委会突遭冰雹、大风袭击,致使烟田受灾16200余亩,成灾达12500余亩,绝收5100余亩,导致烟叶损失1.52万担,折合经济损失1800万余元。此外,因为冰雹天气还伴随者雷电以及短历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致使烟区大范围停电,在烤的1600余炉烟叶也受到严重损失。
3.2环流背景
2012年8 月5日14:00—20 :00中高纬度主要表现为2槽1脊型,5日14:00 ,文山州主要处在东部低压环流西侧; 至 20 :00副高增强,低压中心减小且西移;通过700 hPa风场分析可知,5 日14:00—20:00文山州大都受低环流西侧的偏北风作用,风速变化较小,比湿处于 6~8 g /kg范围内,文山州境内湿度条件整体较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垂直风场分析可知,5 日 08:00-6日08:00,自低层至高层,风向出现顺时针旋转,从西北风转变为东北风; 由低层至高层的风速也在不断增加,14:00 700hPa 上风速是 8 m/s 。
从动力条件分析,8月5日 14:00沿 105°E 垂直速度剖面上,文山州境内主要为下沉运动,到了5日20:00 中低层依然主要为下沉运动,500hPa 以上中高层主要为上升运动,动力条件有所改善,这预示着可能会发生强对流天气。
3.3雷达产品分析
3.3.1回波强度对比分析
2012年8月5日午后,文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范围 150 km 区域内 0. 5° 强度 VPPI 上持续有对流单体生消,范围较小,但强度大,最强回波中心强度达到 54 d Bz。15:52,丘北县南北的对流单体发展特别旺盛,回波单体从离散块状逐渐发展为带状,回波带上分布着若干强回波中心,最大强度为57. 6 dBz。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剖面上,超过50 dBz 的强回波垂直伸展高度是 9 km,4~9 km存在悬垂回波,弱回波区比较明显,回波已经变为超级单体,冰雹天气开始。回波带以每小时35km的速度逐渐南移,强回波单体寿命为 45 min,途径区域发生了冰雹、大风以及短时强降水天气。17 :00,麻栗坡北边的对流回波发展速特别快;17:07 ,强回波中心值为55. 5dBz,垂直剖面上2~6 km分布着悬垂回波,最大强度超过60d Bz,麻栗坡镇开始发生冰雹天气。17 :12,大坪镇北边的对流单体发展为超级单体,最大强度为56. 2 d Bz,大坪上水井村委会降雹,之后回波逐渐变弱。17:50,铁厂上空的对流单体弥合发展为超级单体,强回波中心最大强度为 56. 5dBz,沿入流的垂直剖面大于50 d Bz 的强回波高度6 km,回波顶高14 km,弱回波区比较显著,冰雹天气开始,之后回波逐渐南压,南部回波明显减弱,北部强回波维持 15 分钟之后渐渐变弱,强对流天气结束。
3.3.2回波速度场分析
2012年8月5 日午后对流单体生消发展刚开始的时候低层受偏北风影响,15:52,0.5°VP-PI 丘北南边的负速度区内存在着正速度区,速度值最大为 6m/s,负速度值最大达24. 5m/s,风向垂直切变比较显著,3.4°仰角上正速度区面积不断延伸,负速度区面积要比正速度区大得多,辐合比较明显,6.7°仰角正负速度分布恰好相反,辐散比较明显。如此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风场特征,其抽吸作用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十分有利。17:07,麻栗坡北边区域的速度场在0.5°仰角正负速度区交界位置的零速度线并不显著,正负速度值相差比较大,风向、风速切变明显,3. 4°仰角负速度区面积持续扩大,零速度线明显,并且负速度区中有正速度存在,具备逆风区的特征,在辐合线与逆风区附近产生了强对流天气。随着回波的南移,辐合区也逐渐移出文山。
4.结论
(1)从文山地区冰雹特征来看,2005~2015年间文山地区冰雹日数整体呈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545d/10年;文山地区3-8月份冰雹天气比较集中,占年冰雹累计总数的95.7%;特别是4-6月份出现频率最高,占年累计总数的58.5%。
(2)通过对2012年8月5日文山州的一次冰雹天气个例分析可知,此次冰雹天气过程主要受低压环流西侧偏北风的作用,水汽条件在6~8 g /kg范围内,并不佳,中低层主要为下沉运动,中高层主要为上升运动,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回波强度、强回波垂直伸展高度的突然增加,且达到一定的数值对于冰雹天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冰雹天气的发生同逆风区、风的辐合具有紧密关联。
参考文献:
[1]杨侃,桑建人,李艳春,等. 宁夏50a 冰雹气候特征[J].干旱气 象 ,2012,30(4):609-612.
[2]孙莹,寿绍文,沈新勇,等. 广西地区一次强冰雹过程形成机制分析[J]. 高原气象,2008,27( 3) : 677-685.
作者姓名:黎霖(1983-),男,苗族,云南文山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大气综合观测业务。
论文作者:黎霖,, 董兴欣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冰雹论文; 文山论文; 回波论文; 天气论文; 地区论文; 速度论文; 麻栗坡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