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摘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地下燃气管线迁改工程,因受到车站主体项目建设周期制约,工期紧迫、地下管线密集、交通不能中断、参建单位众多,使迁改项目的组织管理难度增加。现结合东莞轨道交通R2线鸿福路站建设中的燃气管线迁改工程实例,分析在管线迁改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保障燃气管线安全,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轨道交通;燃气迁改;管线保护;施工管理
燃气管线迁改是指对建设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内阻碍主体工程施工并无法满足自身设计保护要求的情况下,按照有关的专业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迁改和保护。重大建设项目的管线迁改工程,共建设管理、施工进程、安全运行等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结合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鸿福路站的燃气管线迁改项目实例,对工程的施工管理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1.工程基本概况
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鸿福路站为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工程位于东莞南城区东莞大道与鸿福路交叉口,地处城区中心,呈南北走向。工地毗邻第一国际、汇一城、台商大厦等众多商办楼宇,具有工程量大、交通疏解倒边次数多、地下管线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燃气管线迁改工程是随车站主体建设进行的交通疏解倒边施工进行的迁改保护。
2.施工管理难点
2.1现场协调管理难度大
因受到车站主体项目建设周期制约,留给燃气管线迁改的工期十分紧迫,现场有5根公用管线相继需要施工,施工场地狭小,参建单位众多,给施工现场协调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同时,因东莞大道是一级道路,车流量大,若有闪失易造成施工地段交通困难。
2.2沟槽附近的管线众多
施工路段管线密集程度较高,燃气管位两侧分布有上水、下水、电力(强电)、通信(弱电)等管线,还有通往第一国际的地下隧道,给开槽施工带来相当大难度,稍有不慎就会碰擦到其它管线;同时施工中偶遇的不利因素,如实际管线标高与施工图不符,管线交叉埋深不能满足要求等情况,均会影响到施工安全和进度。
2.3局部交通组织难度大
本工程围场外过路施工涉及东莞大道与鸿福路口;车流量大,必须维持施工期间道路通行,及在规定时间节点内确保完成计划。因此必须要科学组织好工程施工。
2.4燃气管线安全问题特显
轨道交通工程工期长,施工工序多,人员变动大;为满足局部交通组织要求,进行倒边施工,因此燃气管线也必须配合作几番迁改。在本工程中燃气管径为DE355,是连通东城、南城和厚街的主干管线,若管道损伤,燃气管道发生燃气泄漏后,可能进入周边的地下空间,并在地下空间内聚集达到爆炸界限,易导致次生灾害。因此要加强燃气管线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燃气管道设施运营管理细则和应急预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工程管理及安全措施
3.1施工统筹协调
(1)设计阶段的准备。由于主体施工多变,整体工期长,配合迁改的管线众多,地下结构复杂,场地狭小,若让各单位自行设计,必然会出现设计不清、浪费资源等问题。因此必须得由主体工程的业主单位出面统一设计、协调与督促。经各管线单位按各自规范要求、方案可行性和施工难易等审核后设计方可定稿。
(2)施工进场前期准备。受地下空间制约,不同管线管径不同,各管线施工顺序要事先沟通协调清楚,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进场前充分熟悉设计,组织设计、现场管理、施工单位技术员和施工队长等进行交底。提前安排挡板、管道等采购。主动与地方主管部门办妥有关手续,明确对接人。待物资到位,便可进场,开槽和下管同步进行,方能节省时间。
(3)及时提出施工图中的疏漏缺陷。为保质按期完成工程,应加强与设计方的密切联系,及时提出设计图中发现的疏漏缺陷,报请设计单位确认后按设计变更进行施工。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召开协调会,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4)燃气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场后参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人员、机具、物料、作业方法、环境安全”实行施工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员每天对5要素进行核查,排除各种制约质量的不利因素,确保燃气施工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5)联合各管线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工序搭接、配合问题主动与相邻施工单位联系,建立联动机制,就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互干扰矛盾进行协调,对平行,交叉管线的安全,实施方案共同配合,相互提醒,避免管线损坏发生安全事故,为工程进度目标携手共进。对本单位的施工队员做好安全教育和文明生产宣传工作,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3.2管线保护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施工中燃气管线控制的四项原则:燃气管道定位、管道停气施工(中压)、保护措施有效、安全监护到位。
(2)应每天巡视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现场,确保现场保护措施有效、警示标志齐全、燃气管道设施运行正常。
(3)应每天巡视轨道交通工程前后端的燃气管道控制阀门外观,确保阀门不被占压、遮挡、掩埋。并每月维护阀门,确保开关功能正常。
(4)应定期掌握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地下隧道沿线及深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监测数据,当燃气管道设施周边地表沉降或隆起时,运营单位应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如管线两侧1米范围内发现下沉较明显,可能危急燃气管网安全时,应通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处理。
(5)应掌握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开挖深度超过5米的深基坑施工方案,定期掌握深基坑的变形监测数据。当深基坑边缘位于燃气管道设施二侧水平距离10米内时,应将深基坑施工列入《第三方施工管控日报》,纳入施工管控流程。
(6)当深基坑周边的地表发生沉降时,应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7)当深基坑的地面位移超过30mm,地面沉降超过30mm时,应每天掌握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基坑监测数据。同时,运营单位应每天巡视深基坑周边的燃气管道设施,并检测周边地下空间的燃气浓度。
(8)当轨道交通工程地表发生沉降、隆起、塌陷、塌方等事故时,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单位采取混凝土回填或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注浆加固、稳固地层之前。运营单位应督促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在探明燃气管道位置并采取保护措施后,再进行地层稳固施工。
(9)在暴雨、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过后,运营单位应巡视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燃气管道设施的运行情况,并做好巡视记录。
4.结语
轨道交通站燃气管道迁改工程大多在市中心繁华地带,人员密集车辆众多,地下管线复杂,配合主体工程倒边施工,工期紧迫,燃气易燃易爆,稍有不慎便会造成重大隐患。本文通过对工程管理的难点分析,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各管线迁改必须统一设计,施工过程中主动沟通协调,现场按“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加强管理,建立联动机制,取得管线保护、安全、工程进度、质量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储柱全,合肥南环铁路中地下管线迁改工程总承包的组织实施,铁道建筑,2012(1)
论文作者:赖焊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管线论文; 燃气论文; 工程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管道论文; 地下论文; 单位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