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镜治疗的护理论文_郝飞

乳管镜治疗的护理论文_郝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武汉 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乳管镜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0例乳管镜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重点加强饮食控制,饮食宣教,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同时重视心理护理,适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本次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者康复快,并发症少。结论:良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乳管镜治疗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乳管镜;治疗;护理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患乳腺癌,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在我国,每年有20余万妇女患乳腺癌[1]。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其病死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6位[2],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2013年全美肿瘤统计报告[3]显示,乳腺癌发病居女性肿瘤首位,占29%;病死率居第二位,占14%。乳腺癌患者在各个时期均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如乳腺癌诊断,治疗或康复期,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乳腺癌患者的身心症状[4]。随着乳腺癌治疗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逐渐不断运用完善,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症状之一,以往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主要是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选择性乳管导管造影术及B超检查,其诊断率低(50-80%),不能直观反应病变情况,多需进一步手术活检明确诊断[1]。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占乳腺疾病的7% ~ 10%。病理性乳头溢液的常见疾病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或炎症及乳腺癌等。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一直是一个医学难题,以往的检查手段如涂片细胞学或者乳腺导管造影确诊率不高,仅为50% ~ 88%。纤维乳腺导管镜(breast fiberoptic ductoscopy,FDS)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大大提高了乳头溢液的诊断率。目前主要有日本、德国和我国生产乳管内视镜。日本在光学技术、内窥镜技术以及材料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德国乳管内视镜有良好的柔韧性,但是配件昂贵。乳管镜主要由冷光源、影像监视器、影像记录器、光导纤维以及Bowmann泪囊探针组成。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结合临床,乳管镜具有发展潜力,首先乳管镜检查可达Ⅳ级乳管,可直观且清楚的显示乳管壁上的微小变化,故可以与定位技术相结合,提高手术的准确性、针对性,同时避免了正常导管或导管扩张症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手术。乳管镜技术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准确定位病变位置,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并使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乳腺导管内镜的应用使得乳头溢液这类疾病能够正确诊治,已成为乳腺外科创伤性小、直观性强、诊断率高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乳腺由主质和间质共同构成。主质包括乳腺导管系统和小叶,间质由脂肪、纤维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等组成。成年女性乳腺由15-20个导管系统构成,乳腺导管系统自乳头皮肤的开口部向内行,其下为狭窄的乳头管,继之为膨大的壶腹部,而后为大导管、中导管、小导管,最后为末梢导管和腺泡。乳管镜就是通过对乳腺导管腔进行观察,并可以拍成图像供临床医生参考。超较乳管镜是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但其不足之处是对较小的实性病变不易发现和鉴,误诊率较高。而乳管镜检查是一种直观、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能有效提高伴乳头溢液的乳管内病变的诊断率,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乳管内视镜检查是一种诊断乳头溢液病因的新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能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等优点,尤其对乳管内微小病变诊断率高、可重复性高。乳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使得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乳管内视镜使我们能在电视屏幕上直接观察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上皮及管腔内的情况,追踪捕捉和记录病变,提高了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均为女性,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2岁。

2 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注意事项 患者乳头溢液处于非哺乳期;月经期后1 周;检查前在家沐浴,清洗乳头;禁止挤捏患侧乳房。

3.1.2饮食要求 做乳管镜检查普通饮食即可,没有要求禁食禁饮。

3.1.3 当需要做无痛乳管镜时应在检查前6~8h禁食水,防止误吸。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品过敏史,检查应避免月经期。检查前,切忌挤压患侧乳头,不要将乳头液体挤掉,否则用乳管镜检查时不易寻找有异常分泌的乳腺管开口。

3.2 术后护理

3.2.1术后注意事项 无痛检查术后观察30分钟,确定患者意识完全清醒、无头晕及走路不稳等症状后,护送患者离开检查室,因大多数患者为门诊患者,因此,应告知患者行乳腺导管内窥镜检查时可有小的血管损伤,所以检查后几日内可能出现血性溢液。嘱患者不必紧张,如观察数日后仍有溢血,可来院就诊。注意尽量避免挤压、碰撞乳房,尽量保持乳头清洁,以免发生感染,24h禁浴并避免驾驶机动车、登高等危险活动。注意自己的体温变化,如发现局部皮肤发红,触摸有波动感,并感觉疼痛,应立即就医。6个月内门诊随访。

3.2.2 健康教育 由于妇女30-35岁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逐渐增加,所以,30岁以上的妇女应该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癌肿直径1cm增大至5cm的时间需要6-12个月,故最好每月自查乳房一次,如每隔1-3个月检查一次亦属合理,但间隔时间不可超过半年,否则就会失去自我检查的意义。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第1年每3月到医院复查一次,第2年每3-6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3-5年内每半年检查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检查乳房间隔时间应缩短。原有乳房病变的患者,更是如此。

3.2.3饮食指导 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在摄入高膳食纤维时,由于纤维可以影响胃的排空、小肠的吸收速度以及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促使脂肪吸收减少,脂肪合成受到抑制,就会使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可以有利于乳腺增生疾病的恢复。

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会促使乳腺增生,因此,女士们应少吃这类食品。此外,女性不能滥用含雌激素类的保健品或长期使用美容化妆品、健美隆乳的丰乳保健品以及更年期妇女长期过量使用雌激素,都被认为是诱发乳腺疾病的原因。

患有乳腺增生平时要多吃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酸奶。白菜里含有一种化合物,约占白菜重量的1%,能帮助分解雌激素。豆制品则含有异黄酮,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生。鱼类含有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乳腺癌常有助益。

3.2.3运动指导 针对肥胖乳腺癌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肥胖症顾问小组提出根据BMI诊断肥胖的标准:BMI≥25为超重,BMI≥25-29.9为肥胖的前期,BMI≥30-34.9为肥胖的1级,BMI≥35-39.9为肥胖的2级,BMI≥40为肥胖的3级,以上是标准主要基于欧洲人的资料制定。在亚太地区另有标准:BMI≥23为超重,BMI≥23-24.9为肥胖的前期,BMI≥25-29.9为肥胖的1级,BMI≥30为肥胖的2级。肥胖本身是一种疾病,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也是高危因素,因此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积极控制体重,降低乳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

多做扩胸运动对乳腺炎患者有好处;器械运动用哑铃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度的慢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也是适合乳腺患者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让自己过于劳累。保持乳房清洁,自我体检及早发现肿块,避免暴力挤压乳房,做好乳腺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酸奶能减少脂肪的吸收,每天喝一瓶酸奶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不喝酸奶的人低。另外,红薯中含有抗癌物质去氢表雄酮,可以抑制乳腺癌的滋长。此外,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类和浆果类水果等也有类似的作用。

乳腺疾病病人饮食原则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为主,种类多样化,以促进康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多食瘦肉、鱼类、奶类、蛋类、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少食动物内脏、猪肉等高脂饮食。摄人量根据机体需要而定,不可过量,防止发生肥胖。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口协会,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R].北京,2010.

[2] 黄哲宙,陈万青,吴春晓,等.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现状—全国32个肿瘤登记点2003-2007年资料分析报告[J],肿瘤,2012,32(6:):435-439.

[3] Siegel R,Deepa Naishadham D,Jema 1.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3,63(1):11-30.

[4] 杨静静,刘均娥.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43-1247.

论文作者:郝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乳管镜治疗的护理论文_郝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