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论文_黄玉芳

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论文_黄玉芳

黄玉芳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国家各种资源也不断向教育倾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年级教育工作。语文是广义上是由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组成,是通过语言习惯形成的语言规律,被所有人认同。因此,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注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规律,也就是语法。而且语文可以提高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语文的教学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探究,并对最近几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创新发展和不足进行考察研究。考察结果表现,在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教学创新中,其主要表现为:凸显课程人文性,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形式,突破课堂限制,立足专业优势等多种多样的加血形式对于课程特色评判的打造,但是也存在"文"和"语"的关系比重出现偏差、教学视频摄制手段较为单一、网络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和大学语文教师对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掌握不足等成为制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家在十六大之后开始推进精品课程的发展。精品课程是指通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形成具有高校特点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是实现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从国家级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看当前大学语文在教学实践上的创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个高校经过各自的发展,都形成了一定的精品课程,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众多学者的调查研究以及分析研究,对于各个高校的发展成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总结。由于精品课程的发展在之前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各个高校都是自行摸索前进,因此,虽然各个高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旧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因此,我们要从精品课程的优势与劣势两方面评价精品课程对社会的影响力[1]。

(一)凸显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 找准大学语文课程基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样,以人为本也是语文的特征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语文就是一门人文科学,从古到今,人民对学者的人文主义情怀要求甚高,从古到今,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最注重学生品德的发展,就是因为如此。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人文主义情怀一直被重视,在高校的语文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的培育。而很多学校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的重要追求和特征也是凸显人文性。

(二)建构大学语文课程群, 推动大学语文教学延伸

大学的课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课时不多。每一门课程每周最多有四个课时,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依靠课下自习学习知识。在精品课程中,各个高校除了开设语文课程之外,还开放了与语文课程有关的其他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开放与语文相关的课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一步推动各个高校语文精品课程的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课堂上和课下学习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多高校还加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可以打造一个学术氛围融洽的大学校园,这一切更有利于各个高校的发展[2]。

(三)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形式, 激活大学语文互动能量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教学的形式不再拘泥于以往古板的教学形式,学习方法也可以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教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而且老师和老师之间也不像以前一样水火不容的关系,多一个人就会多一条思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事情上由于出发点不同总会有不同的观点,教学也是这样,不同的老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同一堂课总是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如果学生能接受每一个老师的思维方式,一定会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每一个老师如果能虚心接受其他老师的观点,并且将不同的观点运用于教学中,学生更会受益匪浅,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大学课堂中,每一堂课的内容很多,同时也代表不同的观点很多,求大同,存小异,会更加有利于高校语文精品课程的发展。

(四)突破课堂限制,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除了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之外,为了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语文学习的教学模式,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教师,还可以来源于讲座,比赛。各个高校可以邀请一些有名的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且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在学习某些模块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更加直观的展示相关内容,直击学生的内心,震撼学生的灵魂,是他们真正投入语文的学习中。这样,各个高校都会拥有浓厚的语文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学质量会日益上升,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育。

并且,各个高校也会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各个高校之间相互交流会更加有效的推动本校精品课程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各个高校在教学和学生互动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更加有利于高校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并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外界知识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五)立足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托就是优势专业的建设,而大学语文国家级的精品课程都是由深厚的专业积累和别具特色的专业特征所建设的。比如东南大学的大学语文课程开设历史悠久, 有一支由学术造诣高深的学术带头人和热心大学语文教育实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师资队伍, 教材设选篇、作者简介、集评、汇评、赏析、参考书目、思考题等, 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视野开阔的教材编写方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形成了该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显著特色。

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一)"文"和"语"的关系比重出现偏差

语文的"语",意为"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则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与文字。两者本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在如今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文",相比较忽略"语"的学习。在当今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家更注重书面语言,从小到大的语文课中,所有老师都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课堂之上,老师更喜欢让学生写一些东西,而不是说一些东西,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说"的能力,更加注重"写"的能力,这就导致"语"的能力大大下降,所占比重也大大下降,而"文"的低微大大提升,学生对"文"的掌握能力也大大提高。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必须马上得到解决,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的继续发展[3]。

(二)课堂教学视频摄制手段较为单一

精品课程在各个高校之间相互沟通是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视频中的教学方式却比较单一,很多时候,老师都是通过自己的讲述讲解课程,并不会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这就导致虽然是本校的精品课程,点击率却不高。这种讲解的方式也很难吸引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学习,这就导致本校的精品课程传播程度大大下降。这种原因不是因为精品课程不好或者是其他课程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讲课的老师缺乏生动性,无法调动听者的积极性。如果在视频中加入一些PPT或者是视频、音频,直接触动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自行主动的学习,如此会更加有利于高校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并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外界知识的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主动去学习精品课程,推广精品课程。

三、大学语文精品课程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由于如今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文",相比较忽略"语"的学习

大学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就应该致力于改善这种情况,在课堂上,老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交流,进行"语"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写写画画,一个只会写文章而不懂得如何交流的学生注定难成大器,因此,大学的课堂可以不拘泥于以往的形式,多多举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节目,让学生可以自我展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语"和"文"共同学习,同步发展,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各个高校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相互派遣交流生是不现实的

因此,各个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只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这就要求各位教师对互联网的掌握十分熟练,或者是各个高校派出专门的互联网人才进行互联网维护,进一步保证本校精品课程在互联网上正常运行。各个高校之间相互交流,有助于高校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对社会情况的了解。

(三)加强检查与审核, 促进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健康持续地发展。

在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审核机制,那么精品课程建设中会难免出现形式化。在针对大学语文精品建设中出现"重展示轻应用"和"重申报轻建设"的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审查机制,及时对不良建设或管理不善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进行淘汰,引领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不断向前发展

四、结语

只有各个高校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才能切实推动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中国高校才能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在十六大之后,各个高校致力于打造属于本校的精品课程。而且在国家的指导下,政府的支持下,在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教育创新,鼓励教育创新。并且注意与本地的国家政策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大力发展教育创新,鼓励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莉.精品课程建设视角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12):31-33.

[2]张松竹.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3.

[3]王丽波.晋中学院"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晋中学院学报,2011,28(06):112-114.

论文作者:黄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论文_黄玉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