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_非智力因素论文

美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_非智力因素论文

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生论文,智力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40-014

一、问题提出

所谓非智力因素,从广义而言,就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成份。已有的研究表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们相互促进。任何智力活动都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并对智力因素的发挥起着制约作用;它们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两种重要因素。可以认为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或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或维护和动力系统,对学习活动起着强化和维持的作用。因此,培养和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就成了教育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而探讨有效地提高和优化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途径就成了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正被广大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所重视。众多的教学实践和教育实验已经证明审美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而关于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尤其还缺少实证性研究。本实验试图考察这一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在研究中,我们对非智力因素具体范畴的界定,主要采用了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编制的《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其对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成份确定为如下六个具体范畴:抱负(B)、独立性(D)、好胜心(H)、坚持性(J)、求知欲(Q)、自我意识(Z)。本实验考察了审美教育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审美教育对非智力因素影响的性别差异;以为培养和优化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供教育策略,并进一步验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实验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实验对象。在重庆、成都两地的重点校和一般校的小学低、中、高年级随机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20个,共979人。其中实验班497人(男261人,女236人),对照班482人(男258人,女224人)。参加实验的学生主要来自城市、城镇及厂矿子弟校。 其年龄在7岁~13岁之间。实验前,经学校教师和领导鉴定,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无明显差异。

(二)材料

1.自编的小学审美教育实验课本:《美育》小学1册~12 册及教学参考书。

2.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编制的《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

3.SPSS/PC+统计软件。

(三)程序

1.根据大量文献确定研究变量。

2.被试取样。

3.确定小学各阶段审美教育目标。编制小学审美教育实验课本及教参。

4.实施实验。时间1年~2年。实验班实施的审美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增设美育课。每周1学时。 ②语文和数学等主科的课堂教学采用审美化教学。主要体现为实施教学过程审美化,教材呈现审美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审美化,教学评价审美化等。③课外活动审美化,校园环境布置审美化。

5.检测,收集数据,运用SPSS/PC+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结果见表1。表1表明:通过一年以上的审美教育,实验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检验,低、中、高各年级实验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表明审美教育在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审美教育不仅开发智力,促进知识掌握,而且优化和促进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表1不同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非智力因素差异显著性检验

低年级 中年级

实验班 n=142 471.58±30.30n=127 477.40±51.49

对照班 n=110 415.43±40.09n=164 414.56±34.85

t值显著性 12.27* *

*

13.78* *

高年级

实验班 n=101 444.04±52.57

对照班 n=97

401.72±46.98

t值显著性

4.70* *

(注:*表示P<0.05,差异显著,* *表示P<0.01,差异极显著,以下均同。)

进一步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非智力各具体因素即抱负、独立性、好奇心、坚持性、求知欲、自我意识方面的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非智力各因素差异显著性检验

D B H

低 实(n=142)66.23±8.0077.17±7.7777.58±8.72

年 对(n=110)61.38±8.0370.53±7.6466.71±10.55

级 t值显著性 4.78* *6.78* *8.69* *

中 实(n=175)73.14±6.8182.91±6.8278.92±7.54

年 对(n=209)62.12±8.4767.99±8.5469.71±9.87

级 t值显著性 14.12* *

19.03* *

10.35* *

高 实(n=101)72.48±8.9978.24±7.6976.84±13.45

年 对(n=97) 68.90±9.8872.41±8.6671.01±12.10

级 t值显著性 2.66* *5.00* *3.21* *

J

Q

Z

低 实(n=142) 90.61±6.46 76.04±7.84 83.94±9.14

年 对(n=100) 78.12±12.8066.40±10.4772.29±10.44

级 t值显著性9.39* * 8.06* * 9.43* *

中 实(n=175) 86.06±15.3377.23±14.2079.46±10.40

年 对(n=209) 78.26±13.0665.44±10.7871.13±9.89

级 t值显著性5.31* * 9.05* * 8.03* *

高 实(n=101) 74.93±14.5668.92±14.0672.63±9.34

年 对(n=97)

69.16±13.1162.24±13.3467.00±8.73

级 t值显著性 2.93* * 3.43* * 4.38* *

表2 表明:审美教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还表现在促进和优化学生非智力的各具体因素上。经检验,低、中、高各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非智力各具体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这说明审美教育对非智力各具体因素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即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抱负、独立性、好奇心、坚持性、求知欲、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

(二)审美教育对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表现在不同性别学生身上是否存在差异?本实验具体分析了审美教育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其结果见表3。

表3实验班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差异显著性检验

中年级低年级

男 n=67 476.48±28.18n=82 472.94±51.45

女 n=15 467.23±31.14n=93 481.96±51.36

t值显著性 1.86

1.16

高年级

男 n=54 448.43±50.77

女 n=47 439.00±54.68

t值显著性 0.89

表3表明: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 经检验,低、中、高各年级实验班学生内,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审美教育对小学男女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优化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表现在非智力各具体因素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为此,我们对实验班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的各具体因素进行了差异比较,其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年级实验班男女学生非智力各因素差异显著性检验

D B H

低 男(n=67) 67.16±7.5378.25±6.8577.88±9.47

年 女(n=75) 65.41±8.3576.20±8.4477.31±8.03

级 t值显著性

1.33

1.60

0.39

中 男(n=82) 72.29±6.6382.37±6.6879.72±7.43

年 女(n=93) 73.88±6.9083.39±6.9678.74±7.39

级 t值显著性

1.55

0.99

0.33

高 男(n=54) 72.69±9.1378.35±8.2576.57±13.21

年 女(n=47) 72.23±8.9378.11±7.2177.15±13.79

级 t值显著性

0.25

0.160.21

J

Q

Z

低 男(n=67)90.85±6.07 77.40±8.05 84.91±7.69

年 女(n=75)90.40±6.38 74.83±7.51 83.10±10.25

级 t值显著性 0.421.97*

1.21

中 男(n=82)83.41±15.7976.29±13.4279.45±10.83

年 女(n=93)88.40±14.6078.11±14.8779.46±10.07

级 t值显著性 2.16*

0.850.01

高 男(n=54)75.85±14.6372.98±12.6771.98±8.40

年 女(n=47)73.87±14.8764.26±14.2673.38±10.36

级 t值显著性 0.683.23** 0.75

从表4 可知:低年级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求知欲”存在显著差异(t=1.97,P<0.05),其余各因素上虽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这说明审美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和优化低年级男生非智力因素的“求知欲”。中年级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坚持性”存在显著差异(t=2.16,P<0.05),其余各因素上虽有差异,但不显著。这说明审美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和优化女生非智力因素的“坚持性”。高年级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求知欲”存在显著差异(t=3.23,P<0.01),其余各因素上虽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这说明审美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和优化男生的“求知欲”。

四、讨 论

(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探索培养和优化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方法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实验证明审美教育具有培养和优化非智力因素的功能,这是由审美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即它主要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染人,以达到其教育目的的。其次,审美教育具有情绪感染性,即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使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进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精神上得到陶冶。第三,审美教育具有愉悦性,即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在美的情景中能获得身心的愉悦。第四,审美教育具有自由性,即受教育者在审美活动中可摆脱受强制和功利欲念,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的自由享受,受教育者是自愿的,自由自在地接受教育。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学生在审美活动的影响下,在形象具体的美的事物的影响和感染下,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重视运用鼓励、信任、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就培养了自信心,提高了抱负水平。因此,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审美教育对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在非智力各具体因素上差异各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实施审美教育的时间不够长,在各具体因素上的性别差异还没有显示出来。

(二)审美教育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优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审美教育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促进进而对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只有充分实现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激励作用,使其智力潜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智力,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由于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自由性等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即调动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使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协同活动,相互促进,充分实现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激励作用,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操作性心理因素的机能达到最佳状态,使其整个认知操作系统的活动即智力活动在最佳的激活状态下展开,从而提高了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即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因此,审美教育促进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充分实现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激励作用,是提高智力活动水平的有效方法,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优化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结 论

本研究证明了审美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积极效应,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抱负、独立性、好奇心、坚持性、求知欲、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

第二,从总体上看,审美教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各具体因素上,低、中、高年级在不同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审美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和优化低、高年级男生的“求知欲”,中年级女生的“坚持性”。

* 本研究属国家教委“八五”课题《审美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主持人赵伶俐)的子课题。本研究得到课题主持人赵伶俐教授的直接指导,参加本研究的其他人员还有王光伟、张景兰、陈碧玉、李安玲、张晓春、吴德祥等,在此一并致谢!

标签:;  ;  ;  

美育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_非智力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