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内知识资本评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知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资产的无形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意识到知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对待,提出了“知识资本”或“智力资本”的概念,进而付诸行动。对知识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一些世界著名的公司,如微软公司、惠普公司等取得了优异的成效。知识管理的前提是要对知识的价值做出合理的评估,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就无法对其有效地管理。因此,对知识资本的评估就显得日益重要。在这一问题上,目前我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表现出相当的滞后,主要表现为理论上对知识资本概念理解模糊,会计和评估实践中仅涉及知识资本的一小部分——无形资产的内容。本文试图从分析知识资本的概念着手,结合国际评估界通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探讨在我国企业内评估知识资本的可能性。
1 知识资本概念的界定
1.1 知识资本的概念
目前,对知识资本概念的探讨主要有三位代表人物:
斯图尔特认为企业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之中。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技能和知识;结构性资本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顾客资本是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经营性资产等。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值与实现。
埃德文森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潜力所在,包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人力资本是附着于个人的未编码知识,是知识资本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指雇员具有的知识水平、经验以及为客户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还包括雇员知识更新、共享公司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结构资本是指支持人力资本的“基础设施”或“知识平台”,包括创新资本、业务处理资本、客户资本,如信息技术系统、公司形象、组织机构形式、知识产权、客户库等。
安妮·布鲁金认为知识资本是对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可分为四类:市场资产,包括各种品牌、客户的信赖、销售渠道、专营合同协议等;知识产权资产,包括商业秘密、版权、专利、技能、商标及各种设计专有权;人才资产,指职工与工作有关的各种知识(不可言传的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和才能,包括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企业管理技能等;基础结构资产,指企业得以高质量运行的技术、工作方式和程序,包括管理哲学、企业文化、评估风险的方式、管理销售队伍的方法、市场和客户数据库、信息技术系统、网络系统、金融关系等。
上述几种表达法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法而已,其实质都是认为知识资本是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各种知识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帐面价值的差额部分。
1.2 知识资本的特征
1)无形性。知识资本没有物质实体,例如人力资本中的未编码知识,纯粹是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之中,企业的独特方法不中触摸,品牌等知识产权也只是企业拥有的一种特别权力的象征。
2)累积法。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土地和资金都可以从市场上购得。而知识资本的形成需要靠智力劳动者长期劳动的积累。除了一些外购的知识产权以外,大量的知识资本都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人力资本的培养需要很长的周期,技能和经验是逐渐积累形成的。企业的文化、管理哲学需要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长期摸索才能找到。正因为如此,知识资本具有比物质资本更高的稀缺性。
3)高增值性。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知识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与物质资本不可同日而语。知识资本不仅仅提高了物质资本的知识含量,从而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能力,同时知识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具有价值增值的能力。物质资本因为使用而枯竭,其一经出售则意味着企业不得不放弃其所有权,而知识可以被复制和无限制的重复使用,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使得双方不仅保存了原有的资源,而且这种交流本身便利知识得以放大和深化。结构资本特别是经营性资本,一般随着企业知名度提高不断增加其价值。因此知识资本因为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而成为最具活力的资本。
4)不确定性。知识具有较高的增值性,可是这种价值的增值也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作为未编码的知识,人力资本的客观存量会随着员工的学习和创造经常发生变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会极大地影响到知识的创造和交流。而企业组织结构、经营领域、市场渠道等都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发生改变。人力资本中企业家的才能对企业的经营成败至关重要,但其才能的发挥有赖于相应的企业环境,企业家一旦离开企业,则这种知识的流失对企业来讲损失巨大。知识产权资本中某项具有较高价值的专利权,一旦有更先进的发明产生,原来的专利可能一文不值。另外知识产品往往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其产生收益难以被生产者全部占有。如企业的经营之道,经常会被同行竞相效仿。总之,知识资本的更新速度要远远快于物质资本的更新速度,在更多的知识产生的同时现存的知识因为落后而被淘汰,因此知识资本效益的发挥隐含着极大的风险。
2 知识资本的评估方法分析
2.1 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性
按照国际惯例,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
成本法是以现行市价购置与被评估资产相同的或类似的全新资产所需的费用,扣除被评估资产的损耗或贬值来确定资产的价格。成本法的关键是要能够计算其重置成本,即资产在现行市价条件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和其它间接费用的构成情况。对于物质资本来讲,这些费用比较客观,有一定的定额标准,能够用成本作为资产的价值。而对于知识资产来说成本的构成与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知识资产的创建要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艺生产开发等漫长的过程,成果的出现带有较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连性。有时在投入了大量的前期费用后可能毫无成果,有时也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知识资产,这些知识资产如何承担先期的研究费用很难确定。反之某些自创的知识资产成本可能很低,如商标,其直接发生的成本仅仅指商标设计费、登记注册费、广告费等等。然而商标的内含是商品内在质量信誉的反映,是企业特殊经验和品质登记注册费、广告费等等。然而商标的内含是商品内在质量信誉的反映,是企业特殊经验和品质的保证,一个优秀的商标其价值绝对不是以其直接成本可以衡量的。因此,在知识资本的评估中成本法的运用范围相当有限,仅限于某些外购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评估。
市场法是参照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的方法。评估的前提条件是市场上必须有必被评估对象可以类比的同类资产作参照物,而且有关的数据资料能够在市场上搜集得到。在机器设备、建筑物等评估时只要有充分发育的交易市场,就能够找到类似的参照物,而知识资产具有无形的特点,因此不同企业的知识资产不具有可比性。企业文化、组织制度等结构资本正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个企业适用的企业文化不一定适合于另一个企业。市场法中有种简便的方法来估算知识资本的价值,即根据资本市场的收益来计算。该方法是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减去企业股东权益部分的差额作为知识资本,在企业的股票市值信息比较容易得到的情况下,提供了衡量企业知识资本的市场尺度。但是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必须调整以历史成本反映的财务报表,而且市场情况必须规范。在我国目前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运用这一方法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收益现值法是根据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按适当的折现率计算成现值作为资产的评估值。收益现值法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能够用货币衡量被评估资产未来的预期收益及相应的风险。在一般知识产权的评估中由于知识产权资产的未来收益相对稳定,能够用现金流量净值来反映,则可以采用收益现值法。但知识资本中的其他资产则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如果不考虑现值因素,则可用资产报酬率来大概估计知识资本价值。该方法是用企业前3年或5年的平均税前利润去除以同期的平均有形资产占用量,计算出企业的平均资产报酬率,然后用该企业的资产报酬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如果其差额小于零或等于零则认为该企业不存在额外的知识资本价值,即知识资本为零,反之如果差额大于零则表明该企业具有知识资本价值。用超额投资报酬率计算出超额收益,再用超额收益按一定的资本成本还原,则可以大体上估计该企业的知识资本。资产报酬率法使用起来较为简单直观,而且所需要的有关数据可以直接从传统的财务报表中得到。但是在外界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这种静态的评估方法虽然表面上给出了知识资本的价值,但实质上由于不能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形成基础,因而这一结果对信息的使用者来说并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见,由于知识资本存在着以上4个特点,使得评估人员无法对知识资本直接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用现行的成本法、市场法、收益现值法并不能评估所有的知识资产。而知识资产的评估真正的难点也正在于那些无法用货币指标来定量的“柔性”资产,例如我们无法给出职工教育方面的支出带来的投资回报率,也无法把客户的满意程度直接换算成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是多少。因此用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方法无法直接评估具有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知识资本,传统评估方法在评估知识资产是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如果还沿用传统的评估思路来评估则势必无法解释知识型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巨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关于知识资本的量化模型,建立面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本评估体系,如知识资本的组成指标、知识管理的投资回报率等,从而为有效地管理知识提供科学的工具。
2.2 知识资本的直接评估法
虽然在评估知识资本时存在着较多的障碍,但并不是没有评估的可能性。一方面知识管理的实践为知识资本的评估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数据。许多企业建立了知识库,即把企业中编码和未编码的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地反映,形成有系统的、不断发展的知识资产,员工可以利用这个知识库来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对知识资本分类的基础上来评估知识资本的价值。一旦准确地界定了知识资本,那么它的价值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来。所以也叫知识资本的直接评估法(DIC)。这种方法通过分别评估知识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后加总来得到企业的知识资本总量。DIC法复杂但比较准确,操作起来成本较高。在诸多的直接评估方法中,安妮·布鲁金的评估方法更具有特色。
首先分别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评估知识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评估市场资产的方法包括客户调查、客户访问、销售费用分析、市场调查、协定审计、竞争优势分析、成本分析、投资收益。评估知识产权资产的方法有市场需求调查、竞争对手分析、审计协议、专业技能调查、支付分析、确定投资回报。评估基础结构资产的方法有最佳状态调查以确定实用性、访问客户以确定附加值、雇员调查以确定投资回报。评估人才资产的方法有面谈、知识测验、自我评估、经理评估、同事评估、确定档案记录评估等。通过以上评估方法可能充分了解各项资产的具体属性。
其次,为每一项资产编制知识资本指数,这一指数是根据资产的现状与最优值相比较而得出的。它表明资产的相对价值。例如确定商标这个资产的指数时,可以先确定与商标价值有关的每一个属性的指数,指数从1至5,5代表最高值,再求出各个属性的平均指数以此作为商标这个资产的评价指数。
最后,把知识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指数标于一个靶图上(见图1)以确定公司的优势与劣势。
这种方法提供了知识资产评估的独特思路,其优点是与本公司最优状况相比而不是与其它公司相比,较为客观;通过分层设制指标,给每一指标确定指数的方法,使一些不确定性的资产相对地予以量化,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供了客观的分析依据,公司可以根据资产的现状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这种方法清楚地反映了知识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使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也可根据某些因素的变动得出相应的评估结果,这是传统评估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缺点在于选用指标及指数值的测定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不同的企业资产的属性不一定相同,因此必须借助于专业的评估人员与公司的管理人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3 直接法应用实例
运用上述评估方法我们对某远洋运输公司进行了实地评估。根据该公司的特点我们把知识资产细分成23个指标,并对每个指标又分解成几个方面的属性。通过客户调查、员工访谈及各方面的深入分析,确定了23个指标的指数值(见表1)。
从以上分布可看出该公司的知识资产主要集中在基础结构资产这个扇面,因此该公司是一个以基础结构资产为主导的公司。再计算落在每个环节上的点数,1分环中有6点,2分环中有5点,3分环中有4点,4分环中有8点,5分环中没有任何点。总的来看,该公司在同行业中经营良好,处于中上游水平。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该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其主要的优势是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员工素质较高、在客户中有良好的信誉度等等。这些明显的优势给公司带来了目前的优异业绩。其劣势表现为知识产权资产较为薄弱,缺乏叫得响的服务品牌、对外商业合作有限及金融界的关系一般等,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公司的对外扩张能力。
表1 某远洋运输公司指标指数值
指标
指数
指标指数指标
指数
市场资产 知识产权资产 工作能力
4
服务品牌 1专利 1 基础结构资产
客户依赖 3 商业秘密1
管理哲学
4
长期客户 3 专业技能4
公司文化
3
销售渠道 3 服务商标1
管理过程
4
商业合作 1 人才资产信息系统
2
专业协议 1教育 4
金融关系
2
有利合同 2 专业资历2
技术标准
4
特许协议 4 工作知识4
产权制度
2
4 知识资本评估的意义
知识资本概念、范围的清晰界定及评估方法的改进,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职能部门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强调了知识经济中的职工的价值;二是资本市场由于拥有更完全的信息,运转起来更有效;三是咨询人员和投资者由于取得了更多的知识资本的信息,可以对潜在的公司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四是对造成帐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差异的恰当的解释会促使股票的增值;五是可以提高内部过程和人力资本的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这一点对知识性企业尤为重要;六是政策的制定者将有更多的信息。
特别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对股东、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评估的结果既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企业现在的规模实力、经营业绩,又揭示了企业未来竞争和发展的潜力,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客观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知识资本,在知识管理时目标明确,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公司价值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知识产权评估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