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雄性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

猕猴桃雄性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

姚春潮[1]2004年在《猕猴桃雄性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美味猕猴桃20个品种(株系)、中华猕猴桃15个品种(株系)及美味猕猴桃海瓦德×秦雄201人工控制杂交群体14个单株共计49份材料为试材,首先以亲本海瓦德和秦雄201的DNA为模板,对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然后以F_1代6个植株的DNA等量混合的雌性DNA样与雄性DNA样为模板,对引物进一步筛选,最后用杂交组合F_1代个体DNA为模板,获得了与猕猴桃雄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S1032_(850)和S79_(750),并对所得标记的有效性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上进行了验证。同时对获得的与猕猴桃雄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S1032_(850)进行了测序及序列相似性分析。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30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和研究,得到了与猕猴桃雄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S1032_(850)和S79_(750)。在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雌雄个体上进一步验证发现:标记S1032_(850)存在于研究所用的22株雄株中,在27株雌性个体中只有4株存在标记片段S1032_(850);标记S79_(750)在22株雄株中有19株存在(在F_1代6株雄株有5株存在),在27株雌性个体中有13株存在标记片段S79_(750)(在F_1代6株雌株有1株存在)。表明猕猴桃雄性基因连锁的标记S1032_(850)与实际符合率高于标记S79_(750)。 2.从美味猕猴桃“秦雄201”亲本和中华猕猴桃“江西78-1”中分别回收了特异标记S1032_(850)的DNA片段,对它们进行了克隆、测序,获得了S1032_(850)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其由867 bp的特定碱基序列组成。将来自于中华猕猴桃雄性标记S1032_(850)的特定碱基序列片段登陆Genbank,其登陆号为AY336259。为进一步将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和利用特定碱基序列及基因连锁图谱克隆雄性基因奠定基础。 3.利用BLAST工具对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特异标记S1032_(850)的DNA片段碱基序列进行了相似性分析,两序列的相似性达97%。在CBI库中,利用BLAST工具对美味猕猴桃特异标记S1032_(850)的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该序列与其它生物体DNA序列同源性较小,为猕猴桃基因组所特有。

姚春潮, 王跃进, 刘旭峰, 龙周侠[2]2005年在《猕猴桃雄性基因RAPD标记S1032-850的获得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利用RAPD技术对美味猕猴桃(Actini diadeliciosa var.deliciosa)海瓦德×秦雄201杂交F1代雌雄分离群体进行分析,获得了与雄性基因链锁的RAPD标记。通过对30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和研究,得到了与猕猴桃雄性基因链锁的RAPD标记S1032-850,并在杂种后代、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var.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雌雄个体上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对猕猴桃雄性RAPD标记S1032-850回收、克隆和测序,获得了该标记的核苷酸特定序列,由867bp的特定碱基序列组成,该序列片段已被GenBank收录,登陆号为AY336259。

魏艳霞[3]2008年在《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及RAPD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猕猴桃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和横断山脉以东的地区,秦岭山区具有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也是猕猴桃的优生区。猕猴桃为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界种间杂交现象明显,特别是不同变种之间的杂交产生出一系列过渡类型,加之染色体倍性复杂,使得某些种间及变种间的分类界定以及遗传特性不清。本研究通过对秦岭北麓野生猕猴桃部分种质资源的调查、评价以及RAPD分析,建立秦岭野生猕猴桃资源生物学特性、果实营养品质以及分子遗传图谱数据库,筛选出适合生产以及育种的优良猕猴桃种质资源或新品种;为猕猴桃的遗传亲缘关系和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定及新品种的保护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以及当前生产的主要栽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分析,建立了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果实营养品质数据库,从中筛选出成熟期仅次于早熟栽培品种武植2号的野生猕猴桃资源99-9株系;通过成熟期的确定分析得出99-8、99-9、99-10、99-13、99-14、99-16和99-17等7个株系可做为早熟育种材料。通过系统聚类得到单果重较海沃德更大的野生猕猴桃资源99-5、99-9、99-11、99-13、99-16、99-20、99-21、99-23和99-24等9个株系;含Vc较武植2号多的猕猴桃99-8、99-13、99-23的3个株系;固酸比较武植2号大的99-9、99-13和99-14的3个株系;综合优良性状较好的99-9和99-13两个株系。特别是99-9,无论从品种的早熟性、果实品质还是从抗性角度考虑都颇具潜力。因此研究具有突出经济性状的野生猕猴桃资源将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发挥巨大的作用。2.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即经典CTAB法、改良CTAB法、氯化苄法提取野生猕猴桃基因组DNA效果均较好,其中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最高,DNA降解少,杂质含量少。通过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DNA模板用量、DNA聚合酶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研究,初步建立了野生猕猴桃RAPD分析体系,从PCR扩增程序和反应体系两个方面对野生猕猴桃RAPD分析体系进行了优化,并验证了优化后的体系,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强,稳定性好。3.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采自秦岭山区的24个野生猕猴桃优良单株和中华等6个种或变种的46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引物筛选,从16个RAPD引物中扩增出235条带,其中227条为多态带,占96.29%。UPGMA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各资源间的亲缘关系,23个野生资源属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 var. deliciosa),与海沃德归为一类;1个野生资源属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 Planch)。4.通过对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果实品质和遗传距离结合起来分析,将野生99-13号确定为中华系列猕猴桃;其余23份野生猕猴桃资源与哑特、秦美、徐冠、徐香等品种遗传距离较近,归为一大类,由此得出这23份野生猕猴桃资源属于美味猕猴桃。野生99-23、99-24的诸多生物学特性(成熟期等)与哑特很接近,从RAPD聚类分析结果可看到99-23、99-24与哑特的遗传距离很接近,可以推测出99-23和99-24与哑特为同一品种。99-9号属于美味猕猴桃。

黄姿梅[4]2007年在《罗汉果性别的分子标记研究》文中认为罗汉果(Siraidi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罗汉果属(Siraitia)的雌雄异株植物,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价值,是广西特有的经济植物。罗汉果的栽培需要优良的罗汉果雌、雄品种。对罗汉果进行雌雄性别的分子标记研究,可为罗汉果早期性别鉴定以及雌雄单株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同工酶方法对罗汉果雌雄株进行性别分子标记等的研究。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栽培品种青皮果的雌雄株叶片为实验材料,用随机引物S60(ACCCGGTCAC),S90 (AGGGCCGTCT)扩增得到与罗汉果雄性性别相关的DNA分子标记。根据引物名以及片段大小将差异带分别命名为S90-300、S90-400、S60-750。将这叁条差异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获得的序列大小分别为305bp,405bp,746bp。在NCBI数据库中用BLAST对这3个差异片段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这3个序列与其它生物体DNA序列同源性较小,且同源序列中未发现来自罗汉果或葫芦科的序列,表明这叁个片段为罗汉果中新发现的DNA序列。BLAST分析表明:S90-300序列中的9bp-305bp与葡萄的基因组序列有67%同源性; 180bp-220bp与小鼠X染色体上的41个核苷酸有82%的同源性;232bp-260bp与小鼠X染色体上的29个核苷酸有93%的同源性;201bp-243bp与人类X染色体上的43个核苷酸有81%的同源性;210bp-244bp与鸡W染色体上的38个核苷酸有86%的同源性。虽然均是来自动物的染色体序列,但X、W染色体均为性染色体,因此我们认为S90-300序列可能与性别基因有一定程度的关系。S90-400序列与水稻的第8条染色体的29个核苷酸具有同源性,同源比率为93%。通过分析我们认为S90-400序列与控制不育性的QTL或是标记基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另外,该序列与鸡Z性染色体上的40个核苷酸有87%的同源性,因此我们认为S90-400序列可能与性别基因有一定关系。S60-750序列在102bp-136bp、443bp-480bp片段位点分别与小鼠X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37、38个核苷酸有89%、86%的同源性;在560bp-584bp、583bp-610bp分别与黑猩猩X染色体的25、28个核苷酸有92%、96%的同源性。X染色体为小鼠、黑猩猩的性染色体,因此我们认为S60-750序列可能与性别基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以雄株和四个栽培品种(青皮、长滩、冬瓜、红毛)罗汉果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雄性和雌性罗汉果基因组DNA池的RAPD-PCR扩增,对115个随机引物进行初步筛选,发现有8个引物在雌雄DNA池中有差异。经过重复性验证,结果表明:S47(TTGGCACGGG)、S103(AGACGTCCAC)能在雄集群DNA池中和单株分别扩增出约2600bp、1100bp的雄特异性条带。而引物S43(AGACGTCCAC)则在所有品种的雌集群DNA池扩增出约650bp的雌性特异性条带。本实验为罗汉果性别连锁基因的克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3.应用EST同工酶分别分析了暴棚、红毛罗汉果实生苗幼苗叶片,结果每品种EST同工酶图谱均可分为两种模式,其中一种可能为雄性模式,另一种可能为雌性模式,结果有待罗汉果分化出性器官(花)后的最终验证。

董晓莉[5]2006年在《分子标记在彩色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遗传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彩色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var. coloris)为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 var. deliciosa)的红心变种,数量稀少,十分珍贵,是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和SNP技术对五个彩色猕猴桃材料‘红美’,TJ-DA-19,TJ-DA-54,TJ-DA-75和Ckou-DA-18进行遗传分析,并选取叁个有代表性的美味猕猴桃品种‘川猕1号’、‘秦美’和‘海沃德’作为参照,研究彩色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差异,以期为合理利用彩色猕猴桃种质资源以及选配杂交育种亲本、选育红色性状稳定的彩色猕猴桃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 (1)从120个随机引物(分别来自A、C、D、H、J、S组)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18个。18个引物对8个材料共扩增出242条带,其中具多态性的带有206条,占85.1%。各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5~18条不等,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为13.4条。聚类分析表明,叁个美味猕猴桃品种和五个彩色猕猴桃材料并不是分别聚在一起,而是交叉聚类,说明了彩色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遗传关系的复杂性。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97,‘红美’与TJ-DA-54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180;‘秦美’与CKou-DA-18遗传关系最远,遗传距离为0.650。本文结合RAPD分析结果与各材料的主要形态指标和原产地进行了讨论。 (2)根据细胞色素C合成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ccb203F:5’-ASG TTCTACGGACCGATGCC-3’和ccb203R:5'-CACGGGGAGGGAGCRGGCGA-3’分别对8个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经克隆测序均为512bp。序列分析表明,在10个位点出现核苷酸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1.95%,8个供试材料共有6种基因型(haplotype),从细胞质基因水平反应了彩色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SNP进化聚类图与RAPD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彩色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并没有明显分开而是交叉重迭。虽然SNP和RAPD在具体的个体间聚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红美’和‘海沃德’聚为一组,TJ-DA-75和‘秦美’聚为一组,但SNP和RAPD聚类也具有相似性,即TJ-DA-54、‘川猕1号’和TJ-DA-19聚为一组,而且都表明CKou-DA-18是一特殊类型,因它既没有和彩色猕猴桃聚在一起,也没和美味猕猴桃聚在一起。本文讨论了SNP和RAPD结果出现一定差异的原因。

刘文, 杜贵峰, 陈基成, 陈天才, 梁红[6]2012年在《中华猕猴桃性别相关标记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寻找一种适合于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性别分子标记,以广东省和平县主栽中华猕猴桃的4个雌株品种、4个雄株品种以及"和平红阳"品种种子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基因组DNA提取、RAPD扩增和比较分析,筛选出了6个带型清晰、雌雄性别差异明显的RAPD引物,并从6个引物扩增产物中分离出"和平红阳"种子实生苗雌性特征片段S1044-900和S1044-1350;另外用引物S1032对8个栽培品种雌雄植株基因组DNA扩增后发现了3个与雄性连锁的DNA标记,其中1条片段为NCBI Gene Bank收录的猕猴桃雄性链锁标记S1032-850(登陆号:AY336259).根据NCBI Gene Bank收录的S1032-850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4个雌株品种和4个雄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后发现,此标记在雄株中均有出现,在雌株未出现.

丁建[7]2006年在《四川猕猴桃种质资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猕猴桃是一种古老的植物,猕猴桃距今已有2600多万年的历史。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共有66个种,在中国有62个种。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猕猴桃在我国有文字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猕猴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Vc含量高,被誉为“水果之王”,“Vc之王”。猕猴桃作为一种新兴的水果,需求量正日益增大,2005年全球消费猕猴桃超过120万吨。各国竞相推出各自的特色品种以求统领猕猴桃的销售市场,猕猴桃特色新品种的选育成为各国竞争关键。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是优异基因的携带者,更是发现和利用基因资源的源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估的重要环节,可以为种质资源保育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遗传信息。本研究对四川现有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分析,从形态、细胞学及分子水平对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筛选出了用于猕猴桃性别鉴定的RAPD标记和克隆了猕猴桃的ACC合成酶基因的全长cDNA。其主要结果如下: 1.对四川猕猴桃的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首次收集到了珍稀的彩色猕猴桃资源5份;四川猕猴桃共有21个种,3个变种和一个变型,分别属于糙毛组、星毛组、斑果组、净果组;对猕猴桃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四川猕猴桃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周边的中低山区的环形地带,集中分布在海拔600-1500米的范围;对四川猕猴桃资源进行营养成分的测试,发现各种猕猴桃的营养差异很大,多花猕猴桃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彩色猕猴桃干物质和可溶性固性物的含量很高。 2、用RAPD标记对10个种的53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9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124条,占89.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片断5.9个;聚类分析表明,利用RAPD技术可以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所有材料分为9类,其中28个美味猕猴桃聚在一起,大多数中华猕猴桃聚在一类;首次用RAPD技术将所有供试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完全分开。根据RAPD遗传相似系数划分的类群有地理分布区域化的特征。 3、首次对彩色猕猴桃进行系统研究,生物学观察表明,彩色猕猴桃果肉红

郭丹丹, 钟云鹏, 方金豹, 许世杰, 齐秀娟[8]2018年在《果树早期性别分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开花之前,大多数雌雄异株植物的雌株和雄株形态差异很不明显,且雌雄异株植物的童期大多很长,从发芽到开花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而,不同性别植株所产生的经济和生态效应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早期性别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性别鉴定方法大多是从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理学方面入手,其鉴定结果和准确性都具有一定的局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利用分子标记方法进行早期性别鉴定的研究越来越多,同时分子标记方法也帮助人们获得了更加快速和准确的结果。迄今已有多种植物的性别鉴定分子标记被成功开发,亦有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基因被成功定位。笔者主要综述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方法在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郎彬彬[9]2016年在《江西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是我国特有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对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山及其周边区域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的进行定位观察,探讨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分级标准并提出参考种质,可为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利用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的相关性状数据,采用逐步聚类的方法,从不同取样比例、取样方法及聚类方法等方面研究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策略,获得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构建方法;同时,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收集于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揭示野生毛花猕猴桃分子遗传水平多样性及种质资源内的差异和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的11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果重(33.65%),其次依次为可溶性糖、果形指数、AsA、干物质含量、可滴定酸、SSC,且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0.77%。经K-S正态性检验,大部分性状呈现偏正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5级数量性状分级标准,每个等级提出两份不同区域种质作为参照。(2)参照猕猴桃DUS国家标准,选取20个果实相关性状,对供试的11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策略进行研究。比较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偏离度取样和优先取样)表明,采用优先取样法优于其它取样方法;比较4种聚类方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表明,类平均法优于其它3种聚类方法;比较6个取样比例(15%、20%、25%、30%、35%及40%)表明,最适取样比例为30%。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进行评价表明,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原始种质的遗传信息。(3)以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ISSR反应体系各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毛花猕猴桃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为20μl,2μl无Mg2+buffer,Mg2+1mmol/L,Taq酶1U,dNTPs 0.25 mmol/L,引物1μmol/L,模版DNA 80ng;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50-60℃退火45s,72℃延伸1min,40个循环,72℃延伸7min,12℃保存;引物UBC842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8℃。(4)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3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7.5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77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6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8、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34、Shannon指数(I)为0.51;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6161,变幅为0.0738-0.8623;在遗传相似系数0.70处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Ⅰ、Ⅱ、Ⅲ、Ⅳ及Ⅴ共5类群和3个单株。

王成, 曹后男, 宗成文, 赵成日, 庄得凤[10]2007年在《桃花粉可育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与SCAR标记的转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桃品种以重阳红(花粉不育)×大久保(花粉可育)的52株F1代群体为试材,应用RAPD技术,结合集群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构建花粉可育/不育基因池,利用180个随机引物,筛选在花粉可育基因池中稳定扩增的一个RAPD标记OPW03-900。经过重复性验证和群体单株验证,该标记仅在花粉可育个体(重组型除去)中出现,与桃花粉可育/不育位点的连锁距离为5.80cM。将该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测序,并设计一对特异SCAR引物,再对F1代个体进行PCR扩增,发现该特异带的位点及重组型个体的数目与RAPD扩增结果一致,片段大小为906bp,命名为SCW03-906,表明RAPD标记已成功转化为与桃花粉可育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该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登录号为DQ659676。

参考文献:

[1]. 猕猴桃雄性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D]. 姚春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2]. 猕猴桃雄性基因RAPD标记S1032-850的获得及其应用[J]. 姚春潮, 王跃进, 刘旭峰, 龙周侠.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5

[3]. 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及RAPD分析[D]. 魏艳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4]. 罗汉果性别的分子标记研究[D]. 黄姿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5]. 分子标记在彩色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遗传分析中的应用[D]. 董晓莉. 四川农业大学. 2006

[6]. 中华猕猴桃性别相关标记的初步研究[J]. 刘文, 杜贵峰, 陈基成, 陈天才, 梁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2

[7]. 四川猕猴桃种质资源研究[D]. 丁建. 四川农业大学. 2006

[8]. 果树早期性别分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J]. 郭丹丹, 钟云鹏, 方金豹, 许世杰, 齐秀娟. 果树学报. 2018

[9]. 江西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D]. 郎彬彬. 江西农业大学. 2016

[10]. 桃花粉可育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与SCAR标记的转化[J]. 王成, 曹后男, 宗成文, 赵成日, 庄得凤. 园艺学报. 2007

标签:;  ;  ;  ;  ;  

猕猴桃雄性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