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与模式创新
宋俊秀1,王嘉薇2,钱力3
(1.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蚌埠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3.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 基于2011~2016年样本数据,结合多维度贫困内涵,从经济发展水平、居住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文化教育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进行多维度评价,并从扶贫瞄准机制、产业融合、运用大数据三个方面对扶贫模式创新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扶贫绩效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差异较大,空间上大体呈现东南部较好、边缘一般分布;各维度绩效差异较大,文化教育改善成效较好,经济发展层面成效一般。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精准扶贫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助,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成为我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汪三贵、郭子豪)[1]。连片特困地区受地理、历史条件等影响,集“老、少、边、穷”等特点,存在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以及返贫程度高等问题,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荣莉)[2]。由于扶贫手段单一、退出机制缺失、资金监管弱化等原因,精准扶贫工作凸显出欠均衡、低效率等问题,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Albert Park)[3]。因此,及时对连片特困地区进行扶贫绩效评价,能够进一步优化有限扶贫资源配置,有利于精准扶贫实施与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推进,对攻克连片特困地区脱贫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辆2014款广汽传祺GS5,搭载新款55-51SN型爱信5前速变速器,行驶里程为70 350km。该车因事故维修后,车速在50~60km/h时,就会出现“嗡嗡”的异响,车主怀疑是变速器存在异响。
近年来,扶贫绩效的评价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如郭佩霞[4]从计量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强化社会效益评估内容、增强效益评估体系的地域性和民族色彩三个方面构建了民族地区扶贫效益评价体系;庄天慧、张海霞等[5]从温饱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反贫困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国家级扶贫重点县进行了实证评价;吴国琴[6]围绕经济绩效、生态环境绩效、社会文化绩效三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产业扶贫和脱贫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关于扶贫绩效研究方向层面的研究,如蔡昉、都阳等[7]对592个国定贫困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及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给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政策建议;刘世成[8]指出扶贫瞄准是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机制,扶贫资源的准确投放将决定绩效,关系到精准扶贫能否成功;李文静、帅传敏[9]构建了基于农户资产福利状态的资产指数体系,对农户的贫困状态进行了测度,并采用双差分法对IFAD项目的脱贫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关于扶贫绩效测算方法的研究,如Havibov[10]运用静态DEA数据包络方法对加拿大社会福利方案减贫效应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焦克源、徐彦平[11]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少数民族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进行评价;陈爱雪、刘艳[12]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通过逐层分析发现一级指标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二级指标中的贫困人口识别对政策效果影响较为显著。
关于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目前文献主要集中在贫困测度层面,如郑长德、单德朋[13]使用2001~2013年县级数据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进行量化测度,指出各片区的贫困维度构成不同,扶贫政策的设定应体现因地施策;徐秋艳等[14]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对贫困进行测量,认为耕地面积、劳动力文化程度等指标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较高,且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维贫困。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对扶贫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如黄国庆[15]基于旅游开发与贫困减缓作用机理,提出构建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确定了模式成功运行的保障性要素;范涌峰、陈夫义[16]提出实施“三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由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学校三方合力实现教育、扶贫、生态三者协同发展的目标;邵传林、林安冉等[17]以甘青宁三省为例,对金融扶贫模式及其作用机制分别从政策性金融机构扶贫模式、传统商业性金融机构扶贫模式、新型金融机构扶贫模式、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合作扶贫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为了让学生能够提升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数学场景,让他们能够在思考生活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而且,教师在提出生活场景的问题时,会提升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景为学生提出自主探究问题:如小红要买一件价值50元的商品,她现在已经存了15元钱,还需要存多少钱才够买这个商品?进一步教师可以将题目变为:你的一个朋友有15元钱,她想送奶奶一件生日礼物,利用报纸或超市的广告宣传单上的价格表,制订一个购买计划。使学生自行解决生活场景中的问题,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一些学者将政策绩效评估模型运用于精准扶贫绩效的评价,也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评价指标选取偏重于经济层面,对社会发展、生态文明方面关注不够,模型构建方面仍需改进。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新的攻坚阶段,对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价并创新扶贫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对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价,指出精准扶贫模式创新方向,以期促进其脱贫攻坚步伐。
1 模型构建及数据处理
1.1 指标体系构建
从多维度把握贫困的实质,确定多维度视角下的贫困主体及多维贫困程度,更加细化、深化地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扶贫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指标,在生态、社会、环境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基于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结合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现实背景,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及可操作性等指标选取原则,从经济发展水平、居住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四个方面选择了11项二维指标构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
表1 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
Table 1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
续表1 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
Continued table 1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依据精准扶贫绩效得分,将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分为3大类:Ⅰ类地区扶贫绩效较好,综合得分均在0.8以上,包括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六盘山区;Ⅱ类地区精准扶贫绩效得分在0.7~0.8之间,包括南疆三地州、滇桂黔石漠化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秦巴山区、燕山-太行山区、武陵山区、滇西边境山区在内的6个连片特困地区;Ⅲ类地区精准扶贫绩效仍有待提高,综合得分小于0.6,包括乌蒙山区、吕梁山区、四省藏区、西藏区。从扶贫绩效空间分布图可看出,我国东南部内陆地区扶贫效果较好,而西南边缘地区扶贫绩效相对一般。
由于各项指标具有类型、单位、数量级的差异,从而使综合评价体系各指标之间存在不可公度性。文章所涉及的指标类型包括效益型(正向)和成本型(负向)两种,为了尽可能消除不合理因素以反映实际情况,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3 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因素制约的事物做出总体评价,是一种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等特点的综合评判方法。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价,具体模型如下:
State analysis of mooring system based on discrete recursive method
其中,S为模糊评判集,W为权系数矩阵,R为评价矩阵,◦为模糊合成算子。文章选择最优的M(·,⊕)算子 Sk=min(1,)(k=1,2,…,n)。模糊评价集 S=(S1,S2,…中 Si为等级 vi对模糊评判集 S 的隶属度,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综合结论,即M=max(S1,S2,…,Sn),M 对应的元素为组综合评价结果。
从各要素贡献评价分析中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在中等等级上隶属度最大为0.36,而居住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均呈现中等水平上隶属度最大,分别为0.36、0.36、0.43。说明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相对做的较好,但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综合评价中若某项指标的数值能明确区分开各个被评价对象,说明该指标在这项评价上的分辩信息丰富,因而应给该指标以较大的权数,反之则给予较小权数。为了准确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各指标所占权重,公式如下i=1,2,…,n)其中,v为第 i项指标i的变异系数,бi为第 i项指标的标准差,为第 i项指标的平均数。对vi进行归一化,即得到各指标的权数为。通过权重大小反映各二维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可得到评价指标的权向量W=(ω1,ω2,…,ωn)。
2.2.2 各要素贡献评价分析
2 实证分析
2.1 整体扶贫绩效时序分析
基于专家打分法设定的五个等级,构造扶贫绩效隶属度函数R,将由变异系数法获得的各指标权重与隶属度函数结合,计算出2016年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绩效整体情况:
在目前空中交通管理主要采用雷达管制的模式下,雷达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管制员通过雷达相关的设备,发射询问信号且通过接受目标的信号来获得目标的信息。在空管系统中雷达数据所具有的数据处理模块为核心,需要获取目标飞机的航迹信息、飞行时间等等重要数据,因此,雷达数据必须要具有实时性、可靠性和完备性等重要特点。
表2 2011~2016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得分
Table 2 Performance sco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 in 2011-2016
从扶贫绩效综合得分看,样本区间内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扶贫绩效稳步上升,未出现明显波动,2013年后较之前增长速度加快,可能是由于贫困人口界定范围有所调整。从不同准则层视角看,不同维度扶贫绩效也均在持续上升,但维度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维度扶贫绩效得分较高,对扶贫绩效贡献较大,而居住环境水平得分最低,即使在2013年后有所增长,但仍徘徊在较低水平。
2.2 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评价
2.2.1 综合扶贫绩效分析
对2016年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四个维度的11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带入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模型,计算出各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得分,如表3所示。
2014年,《葡萄酒》杂志的一次采访中,他提到:“我的职业是侍酒师,所以我目前的目标是希望考取侍酒师大师(MS)。”那时他心里就很清楚,这是两条不同的路线,不可能一起考。再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
可以看出,全国各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差异较大,其中大别山区(安徽、河南、湖北)、罗霄山区(江西、湖南)精准扶贫综合评分较高,均达到0.82以上,地理位置位于东部内陆;然而四省藏区、西藏区综合得分均在0.6左右,地理位置位于西南边陲。从不同维度来看,总体上居住环境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对连片区扶贫绩效贡献最大,而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水平贡献较小。以精准扶贫绩效得分前两名的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为例,居住环境和文化教育两项贡献占比达到57.68%和60.99%。
表3 2016年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
Table 3 Performance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14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 in 2016
以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及相关省市统计年鉴数据,结合研究目的和数据可得性将研究区间定位2011~2016年共6年。
图1 2016年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in 14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 in 2016
为确定隶属函数,首先将指标值划分为不同等级区间,然后通过计算指标出现的频率作为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结合扶贫实际情况,对无量纲化之后的数据进行分级,经过专家打分法将指标划分为五个等级:很差(0~0.1),较差(0.1~0.3),中等(0.3~0.5),较好(0.5~0.75),很好(0.75~1)。接着采用模糊统计法,以2016年各地的数据为多次实验,统计结果,得到隶属度矩阵R。
选取2011年到2016年度各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平均数据,以指标的100%作为最好值,正向指标以该项数据值的最低值的50%作为最差值,逆向指标则以1/50%为最差值,再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再基于2011~2016年时序样本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6年内连片特困地区总体扶贫绩效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S=W◦ R=(0.205 3,0.109 9,0.160 0,0.355 1,0.169 8)
由此可知,全国连片贫困区综合绩效对应很差的隶属度为0.205 3,对较差的隶属度为0.109 9,对中等的隶属度为0.160 0,对较好的隶属度为0.355 1,对很好的隶属都为0.169 8。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得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绩效属于较好。
为进一步分析各要素对扶贫绩效的影响,将各指标进行合并处理,分别计算出经济发展水平、居住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四个维度的综合权重。接着采用模糊统计法,得到准则层面上的发展评价隶属度情况,如图2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广东海事部门一方面加强内部沿江六分支局联动执法,初步建立了“一江触发、六地联动、闭环管理”协同治理机制,为下一步打造西江应急与搜寻救助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同地方政府及渔政、水利、交通、航道、气象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固化机制,形成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图2 各要素贡献评价分析
Fig.2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evaluation of each element
3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3.1 主要研究结论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对2011~2016年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2016年各个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绩效差异及各要素贡献评价分析,判定各连片特困地区总体绩效级别并依此分析扶贫绩效在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论:
第一,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扶贫绩效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时序分析表明,2011~2016年精准扶贫综合绩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年上升幅度大体一致,未出现明显波动。但从2016年截面数据分析,显示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总体扶贫绩效隶属于较好水平,这表明虽然近年来扶贫效果有逐渐转好的迹象,但对连片特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总体上绩效一般,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介绍红色文化的名人时,在英译版本中省略了名人们的“字”。“字”,也称“表字”,是一个人的名字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在省博物馆里面有很多类似的表达,比如“胡汉民(1879-1936),字展堂”,“梁延相(1796-1861),字章冉”,“张荫桓(1837-1900),字樵野”等。但是,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字”是中国人特有的,而外国人没有,所以不必译出。
第二,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差异较大,空间上大体呈现东南部较好、边缘一般分布。从2016年截面数据进行模糊统计分析显示全国各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差异较大,综合绩效评分最高的大别山区达到0.829 9,西藏区绩效得分最低为0.590 4,分差达到1.4倍左右。扶贫绩效综合得分从高到底排列,将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基于空间分布发现我国东南部地区扶贫效果较好,而西南边缘地区扶贫绩效较差。
(4) 如果锅炉热负荷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而高调门关小后导致主汽流量大量减少,再热汽流量大量增加,那么汽温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主汽温和再热汽温升高。RB回路的优势在于其快速降低燃料量本身就能快速抑制主汽温度和主汽压力的飞升,辅助过热器减温水自动控制,用以控制主汽温度。
第三,各维度绩效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成效一般,文化教育层面成效较好。从截面数据隶属度来看,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在不同维度差异较大,社会发展、居住环境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在较好等级上隶属度较大,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中等水平。
3.2 促进扶贫模式创新
首先,创新扶贫瞄准机制。确立高效统一的瞄准机制是提高精准扶贫瞄准效率的关键所在(许源源、彭馨瑶)[18],能够有效规避贫困漏出与非贫困渗入。创新扶贫瞄准机制,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对象,提升资金与资源在投放过程的精准化程度。从扶贫瞄准的四要素即主体、对象、方法和绩效出发,建立包括主体与对象双向交互参与的反馈理论模型,构建动态扶贫瞄准机制(庄天慧、陈光燕等)[19]。动员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整合特困地区特色资源,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效果(Abby Ghobadian)[20]。
其次,创新产业融合扶贫模式。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确立主导产业提高农户积极性,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致富(李隆琪)[21],以农村第一产业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新兴业态,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挥连片特困地区丰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周睿萌)[22],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乡村各级产业融合发展。
再次,创新运用大数据扶贫。将大数据与精准扶贫进行有机结合,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信息共享(莫光辉、张玉雪)[23]。运用遥感、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对贫困地区交通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领域相关信息加以分析,通过提供网络化、可视化的决策参考,实现精准扶贫的技术突破。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全面监督扶贫资金流向,减小套取、挪用专项资金的可能性,增强精准扶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 [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47-150.
[2]荣莉.西南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5):110-114.
[3] Park A,Wang S,Wu G.Regional poverty targeting in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2(1):123-153.
[4] 郭佩霞.民族地区扶贫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9):52-55.
[5] 庄天慧,张海霞,余崇媛.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县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以1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为例[J].西北人口,2012(3):89-93.
[6]吴国琴.贫困山区旅游产业扶贫及脱贫绩效评价——以郝堂村为例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3-68.
[7]钱力,李剑芳.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安徽省12个县的调研[J].长春大学学报,2018(7):1-6.
[8] 刘世成.扶贫小额信贷的瞄准机制与绩效评估实证分析——基于四川R县数据[J].西南金融,2016(9):12-14.
[9] 李文静,帅传敏.基于资产指数的联合国IFAD农村扶贫项目精准脱贫效果评价 [J].中国软科学,2016(7):66-77.
[10]Habibov N N,Fan L.基于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以湘西州为例n[J].Evaluation&Program Planning,2010(4):457-467.
[11] 焦克源,徐彦平.少数民族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西北人口,2015(1):91-95.
[12]陈爱雪,刘艳.层次分析法的我国精准扶贫实施绩效评价研究 [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6-129.
[13] 郑长德,单德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测度与时空演进 [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35-146.
[14] 徐秋艳,西力艾里·要勒巴司,谭斌.边疆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测度及空间分异——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7(3):91-97.
[15] 黄国庆.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求索,2013(5):253-255.
[16]范涌峰,陈夫义.“三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29-32.
[17] 王亚楠,郑毅,吕弼顺,等.1987-2015年延边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8(3):29-38.
[18] 许源源,彭馨瑶.基于系统思维的精准脱贫实施机制:一个分析框架 [J].行政论坛,2016(3):14-18.
[19] 庄天慧,陈光燕,蓝红星.农村扶贫瞄准精准度评估与机制设计——以西部A省3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6(1):189-194.
[20]于志娜,王晓双.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污染对人居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 [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5):131-136.
[21] 李隆琪.关于产业化扶贫的思考 [J].老区建设,2007(6):13-14.
[22]周睿萌.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扶贫模式的经济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6(6):483-485.
[23]莫光辉,张玉雪.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模式创新路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十[J].理论与改革,2017(1):119-124.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arget-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odel Innovation of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
Song Junxiu1,Wang Jiawei2,Qian Li3
(1.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30;2.School of Finance,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3.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Based on the sample data from 2011 to 2016,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arget-poverty alleviation for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living environment,soci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education.The performance of target-poverty alleviation of fourteen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nd policy suggestions on model innovation were given including aiming mechanism of poverty alleviation,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g data.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 was steadily increasing year by year.Second,the differences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were relatively large,presenting the good performance in southeast area while the common one in middle area.Third,the differences of performance in each dimension were quite large,the effect of cultural educ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arget-poverty alleviation;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90(2019)03-0108-07
doi: 10.3969/j.issn.1002-2090.2019.03.017
收稿日期: 2018-11-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与路径优化研究:17BJY134)。
作者简介: 宋俊秀(1985-),女,讲师,兰州财经大学毕业,现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钱力,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qianli@outlook.com。
标签:连片特困地区论文; 精准扶贫绩效论文; 模糊综合评价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