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慧源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省 苍溪县 628400
【摘 要】地质灾害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有着巨大威胁,文章分析了地质灾害特征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特征;防治
引言
地质灾害的产生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大建设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人们需要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全面分析地质环境,对其各种运动规律都分析掌握透彻,以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有所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防治及管理措施。
1地质灾害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地面沉降是指地质砂土层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软土层压缩变薄、地势标高降低、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地面沉降一般出现在滨海平原地区。
(1)崩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坡脚,形成人工陡边坡,易引起崩塌、滑坡的发生。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堆土等,给斜坡增加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便失去平衡,发生崩塌、滑坡。不适当地开垦农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等地表水渗入地下、软化岩土,也能诱发崩塌、滑坡。
(2)泥石流的特征及活动特点。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因此,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区,其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仅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其活动特点是:高速、突发、周期复活、链生和群发性,其破坏方式有淤埋、冲毁、堵河阻水和弯道爬高、超高危害。
(3)地面塌陷的类型及特点。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而后者分布广、数量多、频率高,诱发因素多,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岩溶塌陷按其成因又可分为自然岩塌陷和人为岩溶塌陷,其中,自然岩溶塌陷的成因包括暴雨、洪水、重力、地震,人为岩溶塌陷成因以坑道排水或突水,抽取岩溶地下水、水库蓄引水为主,共占人为塌陷的92%。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 崩塌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崩塌的防治措施包括修筑拦挡建筑物、支撑与坡面防护、锚固、灌浆加固、消坡与清除、软基加固、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等几种方法。此外,SNS柔性拦石防护网技术的新兴防护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的较好的成果,该防护网分为主动与被动两个类型,主动防护网通过锚杆和支撑绳固定方式将钢绳网覆盖在危岩体上,来实现阻止崩塌形成和减小落石滚动范围的目的;被动防护网主要是为了拦截崩落的岩块,它由钢丝绳、减压环、支撑绳、钢柱和拉锚五个部分组成,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原始地形地貌不被破坏,是未来崩塌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滑坡的防治措施
要想合理的防治滑坡,必须首先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其稳定性和危害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会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工程措施一般可分为“拦挡、排水、稳坡、加固”四个过程来进行,它具有强度高、见效快的特点;生物工程措施是通过播种草种、移植草皮等增加植物覆盖面积,从而达到抑制滑坡产生的作用,生物工程治理具有方法简单,持久性强和成本低的特点,两种治理措施可以互为补充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2.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一般为生物防治措施以林业、农业、牧业为主,工程防治措施以排导工程、拦挡工程和综合治理工程为主。一般大面积泥石流形成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局部泥石流源地和流通沟段宜采用工程措施,两种措施各有优缺点,通常治理会先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在进行生物措施的防治,以便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3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管理措施
3.1做好调查规划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清楚地质灾害发生所在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对该区域所发生的地质灾害特点、危险性进行评价,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确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地点、区域。为人类社会生产下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的地质灾害防范和监测预警提供依据。
3.2 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其中该体系包括技术和行政管理两大内容。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可有效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的预警,即地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信息,针对不同地质环境变化特点不同及时发出防灾警示信息。为地质灾害避险决策和灾害来临时应急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3.3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3.4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要实行规划指导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综合治理与预防预报并举,法制建设与行政管理相配套。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加大投入,保证防治目标的实现。(1)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件大事,确立地质灾害防治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2)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其配套法规,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大幅度减少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4)坚持走“群专结合”的道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对少数可能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应由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监测、防治:对量大、面广且分散的地质灾害,应采取“群测群防”的方法进行监测、防治。
结束语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地质灾害通过人类的力量是无法阻止和避免其不发生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寻找地质灾害发生同地质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建立地质灾害评价、防范体系,可提前对地质灾害做出防范措施,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参考文献:
[1]刘传正.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初步研究[J].地学前缘,2006(1).
[2]刘有琴,梁湘.基于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范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3]刘传正,陈红旗,韩冰,陈辉. 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地质通报,2010(01).
[4]阮献武.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方法与工程治理方案选择及设计计算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6.
论文作者:李开鹏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泥石流论文; 措施论文; 地质论文; 滑坡论文; 发生论文; 岩溶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