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广安 638500
【摘 要】外科术后疼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导致患者身心承受极大痛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临床治疗效果,因此,针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在外科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针对目前外科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方法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为具体干预手段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外科;术后疼痛;评估;护理;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疼痛已经成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尤其是在手术后更为常见,已经成为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由于疼痛与病症转归具有密切关联性,并且疼痛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个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针对疼痛进行评估可以为护理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提供有利参照依据,同时也为患者及早康复出院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本文先对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内容如下:
1 外科术后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
外科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及慢性疼痛两大类,具体的发病机制为全身软组织、肌肉或者是脏器神经末梢受到伤害刺激之后经由脊髓的传导神经将疼痛信号传递至脊髓后角的T细胞,沿着丘脑束扩散至整个大脑皮层,继而诱发机体对于疼痛刺激的自主神经反应,随之感受到疼痛[1]。而关于疼痛评估的要点,仲继红[2]等(2015)将其总结为如下几点:首先,由于疼痛在外科术后十分常见,并且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疼痛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疼痛评估时需要着重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疼痛的主诉集中在哪方面并将此部分内容作为疼痛评估的基础,以最终对患者术后疼痛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估。其次,密切监测患者伤口颜色、是否发热等机体应激反应。由于疼痛为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后体现在躯体上的表现,所以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患者躯体表现即可对患者疼痛程度做出一个初步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药物进行镇痛处理。第三,利用现代化的疼痛评估工具对疼痛程度作出精确评估。在医学领域中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了病理过程的类型,因此关于疼痛的评估已经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与关注。在疼痛评估方面纷纷研发出了相应的评估工具,例如口述分级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s)、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口述分级评分法主要是运用一系列描述疼痛的形容词依据疼痛程度由最轻向最重进行排列,分为5级评分标准,分别为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极重度痛。数字评分法则是采用0~10这11个数字来描述疼痛的具体强度,患者根据自身疼痛主观感受选取其中的一个数字来作为疼痛的代表。目测类比评分法通常是采用10cm长的直线依据毫米进行划格,患者依据自身疼痛程度用笔在直线上画出与疼痛程度相符合的具体点位,随后依据具体的评分标准予以评估。由于目测类比评分法操作简便,评估精度高,已经成为国内外临床评估疼痛最为常用的测量工具。
2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方法研究进展
针对疼痛的护理单一护理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所以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综合运用,以实现良好的镇痛目的。目前现有研究成果中疼痛的护理方法可包括以下几种:(1)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随着我国中医理论的不断丰富完善,中医中的疼痛包括范围广泛,涵盖了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痹症等,疼痛为上述共有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此,国内学者郑桑[3]等(2014)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方法。内容包括:①穴位按摩。在临床医护人员引导及患者积极配合下促使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经由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按摩医师由患者头部向足部进行穴位按摩,在此过程中患者可闭目养神,保持一个平稳的心理状态。在患者疼痛最为明显的部位应选取针对性的配穴适度用力按压,如胃肠道手术之后可以选取患者合谷、足三里、天枢等穴位按摩;胆囊手术者可适度用力按压胆俞穴、上下巨虚穴、阳陵泉穴等;上述穴位每次按摩持续时间30min,当患者感到温热舒服后即可停止。每天视患者疼痛程度按摩2次~3次,旨在将已经阻塞的经络疏通以促使血液循环功能正常运转,同时将邪气清除出机体,降低痛感[4]。②药物护理。如果患者痛感十分强烈并且处于不可耐受程度,临床护理人员应考虑采用镇痛药物予以镇痛处理。一般情况下外科手术后3d内疼痛最为明显,此时在患者强烈要求以及遵医嘱下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消炎痛、保泰松、阿司匹林、罗非昔布、布洛芬、扑热息痛、曲马多等),并且依据个性化原则实施差异给药,在服药后持续跟踪患者服药后各种反应,总结用药规律及使用剂量。③中医疼痛护理。在该学者临床研究中中医疼痛护理手段包括耳穴埋籽以及麝香片超声透药两种。前者是在疼痛耳穴的敏感点位埋籽,每次按压5min左右,每隔2d~3d更换一次。而后者则是将麝香片与超声技术相结合,每次持续30min左右,每天分早晚两次,从而实现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
宋小梅[5]等(2012)则是采取护理干预予以疼痛护理,具体的手段包括:(1)健康宣教。针对外科术后可能发生的疼痛,临床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沟通,将疼痛的性质、止痛方法等内容告知对方,以促使其能够对术后疼痛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认知。(2)生理护理。患者术后回到普通病房后应为其营造一个安静静谧的休息环境,利用窗帘遮挡窗外直射的阳光,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刺激。同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积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密切关注伤口包扎情况,是否有渗出液流出、血运状况等。(3)心理护理。由于外科术后疼痛十分普遍,而患者在未能够形成良好认知之下存在着担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通过聊天交流的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疼痛发生的原因、如何处理等内容,积极鼓励引导患者学习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在疼痛时可采取聊天、听轻音乐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降低痛感。(4)体位及干预指导。患者术后在不妨碍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下应尽量选取舒适体位,在下床活动时应将床头抬高45°,随后缓慢翻身,由侧卧位慢慢向坐位转变,之后在下床,避免动作过度剧烈而撕裂伤口。在患者咳嗽或者是深呼吸过程中应指导其采用枕头将切口用力按压,引起伤口的不必要疼痛。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关于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手段日益多样化,在所有评估工具中目测类比评分法应用价值最高,可作为我国临床疼痛评估的首选工具。而在护理方法上,现有研究成果中采取的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护理干预均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止痛效果,尤其是中医理论的不断丰富完善,其在疼痛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将会发挥出更为瞩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成燕,童莺歌,刘敏君,等.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8):924-928.
[2]仲继红,胡容,朱学敏,等.开胸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02):189-191.
[3]郑桑,钟辉,赵华,等.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在外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09):1491-1493.
[4]闫清秀.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09):1183-1184.
[5]宋小梅,谭玲芳,邓爱娟.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03-104.
论文作者:赵文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外科论文; 研究进展论文; 程度论文; 方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