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注俗字研究

段注俗字研究

刘洋[1]2000年在《《说文段注》俗字类型考略》文中研究说明对《说文解字注》中的俗字 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义异形异类俗字在以往的俗字研究中所受重视不够。

耿娟[2]2013年在《《说文通训定声》俗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俗文字学是中国文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文字是近代汉字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以《说文通训定声》中,朱骏声明确指明的俗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体例、俗字的生成方式来探讨《说文通训定声》俗字的概貌,通过与《说文解字注》作共时的对比研究,观察朱骏声的俗字观和《说文通训定声》俗字的特点。全文共有五个部分,内容如下:首先是绪论。主要写选题的价值,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相关说明。第一章介绍了《说文通训定声》俗字的基本情况。包括标示俗字的表述方式和俗字载列的位置。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运用本证和旁证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详细介绍了《说文通训定声》俗字的生成方式,将俗字的生成方式分为简省、增繁、替换、讹变、借用、复生六类,分析了俗字的理据度。第三章通过与《说文解字注》俗字的对比研究,观察《说文通训定声》所录俗字的特点和朱骏声的俗字观。最后是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李占平[3]2000年在《段注俗字研究》文中认为段注俗字研究

李晓华[4]2013年在《《石仓契约》俗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仓契约文书是继徽州文书后发现的又一重要村落文书。作为手写契约文书,在用字上很不规范,俗字十分丰富。本论文对石仓契约文书中的俗字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这一研究对汉语俗字研究及汉字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运用归纳、引证及比较等研究方法,对石仓契约文书中的俗字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意义、方法及语料。第2章界定俗字,并概述石仓契约文书中俗字的基本面貌,探讨分析了石仓契约文书中俗字的特点。第3章全面归纳论述了石仓契约文书中俗字的十种类型,即繁化类、简化类、更换部件类、部件位移类、部件变异类、草书楷化类、类化、形借类、合文类及综合类。第4章俗字例释,主要对一字多形现象进行考察,着重分析多个俗体历史发展的层次性,理清其演变脉络,揭示其演变规律。第5章讨论石仓契约文书俗字研究对于大型语文字典编纂的意义。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并指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附录部分为《石仓契约》(第一辑)俗字总汇。

代爽[5]2014年在《《玉篇校释》俗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俗字研究是近代汉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疑难字考释和科学汉字史书写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玉篇校释》为研究俗字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材料。在总结前人俗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对《玉篇校释》中所收录的俗字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玉篇校释》中辑录的俗字共有1952个,分布在287部。通过对这些俗字的数据统计和表述体例分析,参照汉字构形学理论,将俗字分为俗用、俗造、俗写三大类进行了讨论,并尝试把俗字的演变过程及特点做了分类说明。胡吉宣先生和其他学者(包括清代学者段玉裁和当代学者张涌泉先生)在俗字理念方面有同有异。从整体上来看,胡吉宣先生对俗字基本持肯定态度。在校释过程中,胡吉宣先生确定某字是俗字,主要考虑了文字的实际情况,也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用字习惯。通过与《通用规范汉字表》进行比较,并讨论《玉篇校释》中所收俗字的承用情况,可以看出,某些俗字在今天的通行是汉字继承性的具体体现,其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一是政府的强制规范。胡吉宣先生的《玉篇校释》在俗字研究方面的成就主要有整理了大量俗字,深化了俗字理论;其不足之处主要是没有详细的体例说明,不便查阅,与此同时,个别观点也尚需斟酌。总之,其研究成果对后世的俗字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说文段注》俗字类型考略[J]. 刘洋. 殷都学刊. 2000

[2]. 《说文通训定声》俗字研究[D]. 耿娟.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3]. 段注俗字研究[D]. 李占平. 陕西师范大学. 2000

[4]. 《石仓契约》俗字研究[D]. 李晓华. 湘潭大学. 2013

[5]. 《玉篇校释》俗字研究[D]. 代爽. 渤海大学. 2014

标签:;  ;  ;  

段注俗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