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夏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夏茂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特色小镇是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现象,有利于协调城乡全面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本文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设计特征要素为例,探讨了特色小镇未来规划设计应有姿态。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小镇建设,将会丰富传统小镇内涵,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形势要求。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保持先进的理念,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其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协调处理,并在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的原则要求下,保持良好的区域生态格局,促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1、特色小镇的内涵及功能

“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县”、“乡”、“村”,是立足当地产业或者资源禀赋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版块。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对于特色小镇的认可程度非常高。尤其在国外,例如瑞士的达沃斯、法国的普罗旺斯,已经成为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名片而广泛流传。我国真正将特色小镇纳入到国家层面设计始于2016年7月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到2020年计划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以浙江、贵州为示范省份,其他地区开始结合本地优势资源,打造独具风格的特色小镇。目前,国内已经成功遴选出两批特色小镇名录,第三批也已经进入申报程序,可以说,国内的特色小镇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对于特色小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盘活农村资源,振兴农业经济。特色小镇立足的根基在于深度挖掘地域优势,并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运行系统。我国农村经济对城市的依赖程度较高,需要借助城市经济轨道实现价值转化,这严重阻碍了农村资源的效益发挥。特色小镇依托本地特色,并就此打造专属的价值链,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区,同时又富有活力的小镇经济。浙江省余杭区仓前街道的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领域,通过打通属地资源要素,已经形成了一个富有生机的创业乐园。

其次,助推精准扶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城市和农村的服务项目分布不均衡,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项目流向城市,在农村出现大量空白区域,许多贫困问题也因此更加严重。国外特色小镇在规划之初,就搭建好了居民的基本服务诉求,使得城市、农村成为独立的、幸福指数相当的运行单位。我国特色小镇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小镇特色产业布局,实现精准脱贫,谋求城乡的一体化。

2、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2.1侧重于市场化主导,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

在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中,由于其对市场化主导作用依赖性强,致使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在:(1)受到地理环境、各种体制的影响,致使不同区域的城乡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像东部沿海地区的城乡发展水平较高、小镇数量多,而西部地区无论在用地规模或是人口规模方面,均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别;(2)产业布局有待优化。由于某些城镇产业布局缺乏合理性,导致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能耗高、产能过剩等问题,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作用。加上部分城镇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影响着资源的有效利用,致使现代城镇规划建设目标难以实现。

2.2土地城镇化依赖性强,引发了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镇化率日益提高,但与之相关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对较低。这与城镇建设中过度依赖土地城镇化有关,由此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在:(1)在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小镇居民传统思想观念难以改变,加上产业的城镇化慢于土地城镇化,引发了公共服务、城镇就业等方面的问题;(2)部分地区既有的农村土地利用制度不合理,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地利用结构缺乏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策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不但要遵循上述理论原则内容,也要做到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发挥小镇资源优势,真正做到“产融结合”,它也是特色小镇未来规划发展建设的重要技术理念环节。本文认为,特色小镇作为乡村区域的特殊空间,它集合了城市中绝大部分发展内容,其发展规划策略应该由空间赋予它相应功能,全面构建小镇发展的核心策略与辅助支撑策略,为小镇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3.1核心策略的确立

特色小镇策略规划始终都不能忘记要以人为本,要通过人来开辟发展路径,基于人形成板块化或点轴式结构布局,满足特色小镇发展进程中小镇人性化的尺度需求。为此,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决策的核心依据。从微观建设环节来说,特色小镇要懂得“15分钟步行圈”这一基本客观规律,它的公认度极高,属于典型的宜人步行范围。在15分钟步行圈中,人的正常步行速度要达到4~6km/h左右,可以估算出15分钟步行圈的基本半径为1km左右。对于某些特色小镇的高密度人群来说,采用这种“15分钟步行圈”就可以提高城市居民在“行”这一方面的规范化行为。必要时也可以相应缩短步行圈安全距离,并将区域内服务内容集聚和渗透到服务项目当中,强化步行圈的人性化特征,也实现步行圈中服务项目功能内容的全覆盖。

3.2辅助支撑策略的提出

辅助支撑策略应该围绕城市新型城镇化核心策略来为特色小镇开展建设工作。具体指出两点:第一,要配合特色小镇以人为本的核心策略来实现交通缝合,并保证交通运营的环保低碳性。通过交通网络将特色小镇及周边联系起来,并形成双方彼此的紧密联系。举例来说,小镇区域交通要积极建设“多横多纵的主干线路网结构“,这其中就包括一条高速路,配合城市交通主干路网结构,实现东西、南北的交错贯穿,即多横多纵交通联系体系。总体来说,就是要贴合实际地形现状并与地方人文背景相结合来达成特色小镇的自由式布局目的。第二,应该为特色小镇构建健全的、现代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将慢行系统优先设置进来,同时注重对交通空间的无缝连接引导,保证“产城融合”运行质量的优化提升过程。详细来讲,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慢行系统主要可以划分为通勤与休闲两种,一般通勤型慢行系统会与路网结构相结合,注重对人慢区域功能的设置与发挥,并同时遵守居住——就业空间之间的的最近距离原则,为城市居民出行工作节约交通成本;另外一种是休闲型慢行系统,它将小镇主要区域与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重要场合联系起来,同时注重对小镇水网、绿网的结构优化重整,为小镇居民创设休闲人性聚集区,优化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再一点,它也能够实现特色小镇的全面设施升级,主要是基于需求配置来进行升级和分级,为小镇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更多特色服务体验过程。下表1就以特色小镇的商贸服务区域功能建设为例,提出它的主要配套设施建设,展示升级过程。

4、结束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作为城乡发展的纽带,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充分地考虑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彰显出特色小镇的独特之处,并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促使与之相关的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2]黄昊.新型城镇化下余庆县特色城镇建设初探[J].商,2016(26):73-73.

[3]罗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环球市场,2016(34):293-293.

[4]郭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藏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思考[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9):9-10.

论文作者:夏茂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论文_夏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