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教育平台构建研究
钟卫铭 杨元峰
(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社区教育概念的理解以及当前社区教育现状的认识,提出了社区教育在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需求,而这些问题和需求在现有的社区教育体制框架下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 ”的概念,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基于“互联网+ ”的社区教育平台。而针对该平台的构建,进行了简要的功能性分析,给出了平台模块大致划分情况,并对各模块的主要建设内容进行了说明,并最后提出社区教育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满足民众需求、实现文明进步的社区环境。
【关键字】 社区教育;互联网+ ;平台构建;模块划分
1 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社区教育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北欧的社会教育体系,比较著名的是“斯堪地那维亚”社区教育模式,丹麦政府在社区教育专家柯隆威等提出的 “失之于外,须自强求补于内”的民众教育战略影响下,坚持人文教育为主导的价值取向,把提高民众、社区、社会的内在发展动力作为立国之本。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也给出定义,所谓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毕淑敏毫不怀疑在 “此岸”的对面有一个光明的 “彼岸”,在那里存在着“公正、合理、秩序、规范”,也许途中荆棘密布,但只要用心寻找总能到达。因此,她的文章洋溢着一种类似西方19世纪文学所特有的乐观,[13]体现出温暖柔和的风格。
随着城镇化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社区的属性特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对社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促使外来务工人员持续增多,社区的人员流动性加大,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与教育成为难点;
(2)全民文化程度的提升,使得社区民众不再满足于原有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或其它方式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源,而这些教育资源的种类表现出多样化,使用传统的社区上门方式根本无法解决;
那少年转睛向声音来处瞧去,见说话的是个十七八岁少女,身穿淡绿衫子,一张瓜子脸,秀丽美艳,一双清澈的眼睛凝视着他,嘴角边微含笑容,轻声问道:“什么地方不舒服啦?”
(3)低龄学童除去正常的在校学习外,家长们往往希望能够让小孩全方面发展,这也是各式各类的兴趣班不断兴起原因,与此同时,在社区里的成年人往往都有过较高的教育经历和一技之长,如何通过社区互助的方式,让小孩不用来回奔波就在社区里可以得到相关的指导,也成为社区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4)互联网社会的发展让社区群众能够有机会有能力接触到形式多样的资讯,但同时也存在线上和线下的沟通不便,网上的资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而导致无法提供高效的教育服务,如何利用好社区管理,引导和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成为关键;
(5)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后,逐渐向老龄化社会转变,老年人在退休过后有较多的时间是呆在社区,社区由于经费问题不可能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从而出现社区里大量的棋牌室、各种以健康为由行销活动,老年人受骗上当、空虚度日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海量资源引导老年人度过有意义的生活,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
2 “互联网+”与社区教育
通过上述对社区教育和“互联网+”的阐述,可以明确社区教育平台的构建至少需要实现以下几项内容:
Project Z12腕表有别于常规逆跳显示,其指针缔造出奇妙的视觉图景,仿佛沿着360°环形轨迹运行。小时环、分钟环、日期环及其他中间层更强化了这种视觉印象。位于表盘边缘的独特日期显示亦展现这种迷人特质。 蓝宝石水晶玻璃日期显示盘通过转印元件固定,其上带有数字1到31。荧光材质在盘面下方移动,以照亮日期。
我们呢?袁安将目光收回来,去看他三个听得目瞪口呆的小伙伴。吴耕将嘴里含着的馒头取出来,认真地说:“我不想学武功,也不想学医术,也不想成仙,我想去万花谷种地,我们几个搭一个茅草棚子住着,早上起来,赶着一头水牛,河边种水稻,坡上种小麦,再养一群鸡,几只鸭,两只鹅,两头猪,光种花总归是不行的,花好看是好看,能填饱肚子?”
(1)是否真正能够提升社区教育质量?
4.事业单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比例超过非财政补助结余的40%。这样提取不符合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不熟悉事业单位制度规定造成的。
在传统的社区教育当中,社区人员的组织与沟通是普遍问题,人员复杂、流动性大、难以统一思路、教育种类单一等因素极大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沟通与组织;可以为各类教育资源提供更加方便对接的平台;可以根据社区群众的兴趣爱好实现定制化的活动;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政策宣传等任务。因此,“互联网+”的社区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变化目前社区教育多种难题,提高社区教育质量。
(4)在线组织和交流,允许发起活动,如社区调查、意见征求、教育培训等,在线组织参与人员,在线交流或会议等;
经过多年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社会上从老人到小孩对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在线视频、在线购物等互联网时代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能力。通过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可以社区群众摆脱时间、地点、距离的约束,随时随地享受社区教育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因此,“互联网+”社区教育是符合新时代特征的产物,完成能够被接受。
根据构建需求,将社区教育平台划分模块,如图1所示分别是社区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在线教育模块、社区活动模块、积分管理模块等。
社区教育要实现“互联网+”,先要解决几个问题:
(4)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空间?
“互联网+”社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在线教育功能,另外还需要社交、内容发布管理等附属功能。技术实现上,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SNS(社交网络服务)、CMS(内容管理系统)等各类平台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的案例,技术使用上比较成熟,完成可以对社区教育实现“互联网+”。
根据前期钻孔资料,尾水渠区基岩完全风化层埋深下限一般为0~2.5 m,强风化层埋深下限一般为0~5m;弱风化层埋深下限一般为5.50~13.10 m,微风化~新鲜岩体埋深低于弱风化层。全风化岩体为松散结构,强风化岩体以碎裂构造为基础,大多数中度风化岩体为薄层~层间结构,RQD值为3.20%~61.80%;微风化、新鲜的岩体大多为中厚层厚层状结构,RQD值为36.1%~93.9%。
社区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依托于对人、资源、平台的有效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人的参与,也只有足够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体现出平台的价值,因此平台的建设不能拘束于单个小区,而是应该利用互联网尽可能覆盖使用区域和使用人群;要提高使用人群对平台的粘度,需要具有能满足需求的资源和促进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鼓励社区群众共建、共商、共享、共创,监督和管理好平台上的资源,让社区群众通过健康、充实、丰富、有活力的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3 构建社区教育平台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思维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1)让社区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到社区教育,根据用户特征进行定制化的服务;
(2)实现社区构建,人员加入和资格审核,允许人员在社区间自由迁移。
(3)在线提供教育资源,根据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如政府社区提供教育宣传资源、互联网合作教育资源、个人推荐或提交经过审核的教育资源;
(2)是否能够被社区群众接受?
工作区地貌以溶蚀丘陵为主,降水充沛,地下水也比较丰富。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溶洞水,主要含水岩层为泥盆系棋子桥组(D2q)深灰色厚-巨厚层状灰岩,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局部地段发育溶洞,成为地下水运移和储存场所,地下水水位及流量随季节变化较明显;上覆地层为第四系橘子洲组(Qj),岩性以网纹状红土或似网纹状红色亚黏土为主,下部由砾石层,松散的砂砾、黏土组成,砾石层、松散的砂砾层中含有一定量的地下水,水位及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
(5)实现积分管理,对使用平台、提供资源、积极参与、组织建设的用户给予必要的奖惩机制。
(3)是否能够在技术层面上实现?
传统小家电市场成熟稳增,强大的渠道优势结合品牌优势下基本形成了稳定的“美、苏、九”三足鼎立格局,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小米2018年凭借与宜家联合及微创新(颜值优势等)占据越来越多的新小家电市场份额,成为了小家电的搅局者。
社区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社区信息的导入与管理,查看和审核社区居民的信息,查看和审核社区活动,查看和审核资源发布,发布相关政策和主题宣传。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社区人员信息的录入和登记,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设置所在社区。
在线教育模块,主要实现分门类在线视频教学,允许用户查看浏览视频,允许在线搜索视频信息,根据用户个人兴趣设置、年龄特征、学习经历推荐相应的题材供用户选择。
社区活动模块,主要实现活动管理、成员添加、信息发布等功能。
积分管理模块,根据积分制度实现积分计算,查看个人积分,使用积分,积分兑换。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作为减速箱的传动齿轮,这是因为与直齿圆柱齿轮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斜齿齿轮的尺寸更小。表1所示为选用的斜齿齿轮的相关参数,设计中采用7级精度,初定螺旋角β=14°。
除此以外,客户端根据使用习惯,提供微信公众号,方便查看信息和简单的操作,主要功能需要在安卓客户端和网页上实现相应功能。资源提供方面,有许多现有的MOOC平台、专业的教育机构以及现已建成的政府公共宣传平台可以作为良好的补充,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可以让社区群众享受到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所有的线上项目推进,需要社区所在职能部门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与资源,并充分整合线上和线下活动,使得社区教育做到更加贴合群众的服务。
图1 社区教育平台模块划分图
4 小结
社区教育的发展始终应该围绕如何以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及自身的进步,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更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因此要时时刻刻关注社区环境的变迁,与时俱进推动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社区教育。 [1]刘彦.“互联网+”时代网络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7(1).
【参考文献】
[2]欧斯玛尼·张.国外社区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10,14(1).
[3]张英民.基于终身教育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8).
[4]钟卫铭,杨元峰,夏正航.移动课堂——传统教学在移动互联平台上的延伸[J].科技视界,2016(2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Internet+”
ZHONG Wei-ming YANG Yuan-feng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Jiangsu Suzhou 21510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the conceptof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problems and need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These problems and needs can hardly be fundamentally solved under the existing framework of community education system.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concept of “Internet+”,deeply recogni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and community education,and proposes to build a community education platform based on “Internet+”.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tform,a brief functional analysis is made,and the general division of the platform modules is given,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each module are explained.Finally,the communityenvironmentthatthedevelopmentofcommunityeducation needstokeep pacewith thetimes,meet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achieve civilized progress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mmunity Education;Internet+;Platform Construction;Module Division
中图分类号: G7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5-0145-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68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SJA1396);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SZDJG-17004);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JSS-L-2017022);2018-2019年度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互联网+教育’时代以学生为本的计算机软件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GS-2019-07-13)。
作者简介: 钟卫铭(1979—),男,江西赣州人,讲师,工作于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移动应用技术。杨元峰(1973—),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工作于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是数字化学习。
标签:社区教育论文; 互联网+论文; 平台构建论文; 模块划分论文; 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