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桥设计的流派与风格论文_李红玉,储亚慧,赵文

人行桥设计的流派与风格论文_李红玉,储亚慧,赵文

山东省建筑标准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50002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行桥的设计不再是单纯的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向着造型美观、结构新颖的标志性建筑方向发展。结合国内外人行桥的最新发展,分析了影响人行桥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当下人行桥设计的主要理念和特征,希望可以激发工程师们的设计灵感,创建更多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的人行桥。

关键词:人行桥;设计;影响因素;理念和特征

1 概述

伴随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多,城市交通立体化能够有效衔接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人行桥的保证了人群与车辆双方的交通流量和安全。国外人行桥发展比较迅速,如英、美、法等国家修建了大量的人行桥;同时,一些采用新型材料和结构新颖、形式美观的人行桥也不断涌现,它们成为城市景观的良好点缀,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我国,人行桥的规划建设往往还是简单地从交通方面来考虑,结构形式较为单一[1]。所以,对人行桥的设计流派与风格进行研究,实现人行桥结构功能、造型艺术和环境协调的完美结合。

2 影响人行桥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

2.1 时代特征

人行景观桥的设计应该在建造技术等方面真实地反映当下的时代特征。当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人们获得了新的创作工具和设计方法,也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发生变化。桥梁的结构形态变得越来越轻盈,呈现出柔美、动感、漂浮等时代特征。当代桥梁的设计美学已经由完全的“理性”设计转向对“诗意”设计的积极探索中。

2.2 地域环境

任何桥梁都处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之中,从地域环境出发进行设计应该成为桥梁设计师的基本理念。桥梁设计的目标之一是创造有特征、有气氛、有归属感的场所[2]。“场所”概念既具有实体形态的性质,同时也包括人的体验、归属与领域性方面的因素。美国建筑师霍尔曾经指出:“将思想回到或还原到建筑的本质,抛开一切先验或将一切先验暂停,来体会建筑、场址、地形,真正领悟建筑和场所中所感受到的经验和意义,使得纯粹的心智与自然、场所建筑交触去获得真实”。霍尔的观点对于桥梁设计同样适用。场所精神的创造建立在深刻体验的基础之上,需要对场所特征具有全面、综合的把握。

2.3 人文和情感因素

世界上的美感分为自然美和世俗美两种。自然美包含了统一和比例的特质,而世俗美则是源于人们对艺术品的另一种感觉,是受个人遗传习性和文化背景所影响,是人们熟悉并接受的社会观念起作用而产生的特殊情感。伟大的艺术品之所以具有超时空的魅力,正是由于它们凝聚了人类祖先的感受、认知和情感,表达出超个人的深层次的心理能力。因而桥梁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和视觉感受的需要,同时也要担负起传承人类文化和情感的责任。

3 当代人行桥设计的主要理念和特征

当代人行景观桥设计呈现出多姿多彩、甚至激动人心的景象。本文尝试对它们的设计理念和特征进行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对我国日益广泛的人行景观桥设计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并推动桥梁景观的发展。

3.1 技、艺有机交融

当代人行景观桥的设计中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同时存在,并呈现出有机交融的状态。技术思维是对技术的本质进行概念加工,遵循严谨的理智逻辑,力图达到对技术本质的科学认识。艺思维是对现象和本质两方面进行的双重加工,加工的重点在感性形式上,遵循的是个性化的情感逻辑,从而促进新的艺术形象、艺术作品的诞生[3]。囿于内而发于外,“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是艺术思维的典型样式。深刻的理性思索加上丰富的情感积累构成了当代人行景观桥设计的内在基础。

3.2 结构逻辑清晰

建筑上的逻辑是一种视觉逻辑,即提供可理解的视觉关系和线索,使人能够根据现象推理出内在的机制和原理。虽然当代人行景观桥设计呈现出自由浪漫、多姿多彩的形态,但其建构的过程应当遵循严谨的结构逻辑,努力达到结构形态和结构设计的三维真实性,努力实现从荷载接收到力传递的直接性和逻辑性[4]。坚持严谨的结构逻辑,无疑会使桥梁更为安全可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结构逻辑出发进行设计,也意味着桥梁艺术的表现力来源于整体的、更为本质的因素,从而使结构形态具有与生俱来的说服力与表现性。但当代某些桥梁设计中存在着“伪桥型”的现象,如在梁板结构的桥上附加悬索或拱,使桥梁形式与结构逻辑完全不符,导致某种意义上“形式与内容”的严重背离,这种混淆结构逻辑的做法是桥梁设计中的一个误区。

3.3 强化形式特征

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论断。他认为艺术作品都有一种共同的性质,就是以一种独特方式组织的艺术形式,能打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形式根植于人的感觉领域,因而具有大的主观任意性。形式美的规律主要包含了比例、尺度、平衡、对称、韵律、统一、变化、对比、色彩、质感等等。当代人行桥设计非常注重桥梁的形式特征, 非常注重强化人们的视觉感受。设计师常常创造新颖、有趣的桥梁形式,以达到结构表现的目的。

3.4 受拉为主的结构构思

桥梁在结构形式上主要包括梁式桥、拱桥、悬索桥和斜拉桥等。桥梁力学状态的优劣顺序是:抗拉力> 抗压力> 抗弯矩,因此桥梁在力学性能上以受拉最为有利。随着轻质、高强建筑材料的广泛运用,如何充分而巧妙地运用以受拉传力方式为主的结构系统。这已成为当代桥梁构思中引起人们普遍兴趣与关注的问题。“拉力”在结构的平衡与稳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带有“索”的各种结构体系。如张悬梁结构、悬索结构、缆索结构、悬挂结构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桥梁基于受压力原理之上的结构造型特征,结构形态不仅变得更加轻盈。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还富有奇妙、惊险之类的戏剧性艺术效果。

3.5 注重时空体验

让•努维尔曾经指出:“建筑的存在就像电影,是以时间和运动来衡量的。一个人思考、构想和阅读一个建筑物时,是以一连串连续的形式来进行的。”同样,人们对于桥梁的观察是动态、连续、多方位和多视点的,观察所得是全面的、整体的、连续和综合的印象,因而桥梁设计应该能够表达出这种时间度量下的空间感。人们不能只简单地看一眼桥梁或从上空俯视它们来体验设计的魅力,桥梁的美必须通过人们连续的移动才能得到完整的体验。

3.6 诗意的建造

弗兰普顿在《建构文化研究》中谈到:建构一词无法与技术问题分离,但又绝不仅仅是一个建造技术的问题,他将建构称为“诗意的建造”。对于“诗意”,冯纪忠先生是这样理解的:“所谓诗意,我的理解就是有情……也是核心之处,即需要融入感情,何谓情…起码是一种敬业精神吧……。”每一个桥梁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进入诗意的境界。“诗意”所代表的创作境界是和平、优雅和不做作,它表明设计者娴熟的基本功、流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高度投入的设计态度。

3.7 智慧型桥梁

“智慧型”桥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地做出变化和调整,如利用可开合结构、可折盛结构、可旋转结构等来打开或闭合桥。“智慧型”桥梁需要设计师利用机械和运动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使桥梁设计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智能化设计阶段。

4 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行桥的设计已不再纯粹以满足功能为目的,而是进入到诗意表现的范畴。这就要求桥梁设计师既要保持对功能、结构、构造、形态、材料等的传统研究,还应针对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景观问题保持敏锐的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与人们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相适应,使桥梁的设计体现出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与优化。

参考文献

[1]盛洪飞.桥梁建筑美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罗晓甜,胡志梅.城市人行桥梁景观设计构成与实例[J].世界桥梁,2012,40(5):7-11.

[3]项春领,陶海.人行桥造型设计艺术与构思[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9(5):1-5.

[4]乔云强,刘小飞,史建朋.人行桥美观设计研究[J].世界桥梁,2013,41(4):15-20

论文作者:李红玉,储亚慧,赵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人行桥设计的流派与风格论文_李红玉,储亚慧,赵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