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潼川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内科确诊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以及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测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测评分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高血压患者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高血压;临床效果;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66-02
在内科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在老年人患者群体中具备多发性的疾病类型,其临床报告发病率正在展现出程度显著的逐年提升变化趋势,能够给患者的心脏器官、脑部组织,以及肾脏器官的基础生理状态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了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7年11月作为研究背景,将我院内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100例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包含50例患者。参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介于45~73岁,平均(53.36±2.45)岁,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44~73岁,平均(53.30±2.64)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临床护理干预处置方法
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护士要切实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点,为患者实施系统全面的临床护理工作基础实施方案评估工作,且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规划制定针对性且系统性的护理计划,并且遵照护理计划的具体临床执行情况,以及患者实际获取的高血压疾病临床干预处置效果,为患者具体完成有关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群体教育干预环节和个体教育干预环节,支持和确保患者的综合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水平不断改善优化。
1.3 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以及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测评分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针对计数资料(n,%)行卡方检验。针对计量资料(x-±s)行t检验。在P<0.05条件下,证实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82.00%(41/50)高于参照组64.00%(32/50),统计学有差异(χ2=4.110,P<0.05)。
2.2 两组的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视频测评分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测评分指标(92.15±2.14)分高于参照组(82.14±2.16)分,统计学有差异(t=23.279,P<0.05)。
3.讨论
遵循临床心血管内科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经验,高血压疾病本身具备着最高水平的临床报告发病率测算数值,引致患者自身所在家庭和现实社会发展环境不可避免地需要承受较高水平的实践压力,且有研究报告资料揭示,高血压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类型[1]。
从病理学基础理论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高血压疾病应该被视作一种发生在人体心血管生理系统之中的综合征类疾病,且该种疾病在临床病程过程中具备持续性的症状发展演进特点,在病程持续发展恶化且未能切实获取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处置条件下,通常会给患者的心脏器官基础生理功能,以及脑部相关组织的基础生理功能造成显著不良影响,值得引起临床医务工作人员的持续密切关注[2]。
从病因学理论分析的角度展开阐释,通常认为引致患者发展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因素本身具备多样性,而遵循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一般认为高钠低钾饮食因素、精神持续性高度紧张因素、遗传性因素、饮酒或吸烟超量因素,以及过度肥胖因素,是临床中引致高血压疾病发病和蔓延的独立危险因素[3]。
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干预过程具备较为典型的慢性疾病特点,高血压疾病患者想要实现对自身基础性血压生理指标的有效稳定控制,必须长期坚持服用适当类型的降压类药物,在注意控制好自身日常饮食行为习惯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自身临床疾病发生恶化蔓延结果的可能性。
在高血压疾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干预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为患者展开恰当合理的健康知识教育督导工作,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疾病基础知识理念的理解认知能力,对于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最佳临床结果具备重要意义。
本文以分组对比的研究方法,借由实施基础性的统计学数据测算比较处理过程,直观且鲜明地揭示了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将该种护理干预模式切实引入运用到针对临床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实践过程之中,对于优化改善患者的综合性生存质量,具备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4.结语
为内科临床中确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相较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水平,优化改善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处置过程中的综合性生存质量状态,为我国内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创造助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华艳,赵鲜,刘娟,等.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4):213+217.
[2]陈新华.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296+302.
[3]陈静.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2):141.
论文作者:蒋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统计学论文; 指标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