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确,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路、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和风格等对学校工作产生直接的全局性影响。窃以为,一个智慧校长应该既要精心打造“外环境”,更要精心装点“内环境”,从科研、德育、师德建设等“软均衡”上“着墨”,绘就现代化教育均衡新蓝图。
一、科研兴校重实践
没有教研过不好日子,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那么如何做到科研兴校呢?对此,我曾有过深深的思索。反复酝酿、推敲、再酝酿之后,思路渐渐清晰,透亮:积极推进“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英语“5P+1A”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做中学”课堂教学等15种教学模式和活动……或许,数字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老师们在关注教育劳动工具、劳动方法之前,都有意或无意地低下头来先看看:土壤,种子,水……
表面看,我在开启教学实验“寻路”之旅,但实际上却意味着反思之旅、研究之旅、改进之旅、变革之旅,而最重要的是实践之旅。我严禁“走过场”,避免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常常和其他人就同一堂课进行多次校正、异构和重组;常常对某个“面目不清”的理论争得面红耳赤,常常对某个“曲里拐弯”的教学细节进行反复的考量、诊断和筛选,珍视自己研究中的“独特发现”,甄别与别人的“不一样”,提炼对课题研究的“异样”感觉。如此,才成就了课题研究的丰盈、坚实和博大,才成就了我和诸多人的喜悦、多姿和精彩。
何为“教学模式革命”?它应该是“水,所经之地,生机勃勃,万木葳蕤。”当“水”流过,“路”便成为生命之路、教育之路、和蕴蓄了更多可能课堂变革之路。在这条被视为学校改革的“主路”上,裸露或呈现出的这些课改的“划痕”,一度照亮和复活了师生的灵魂,所以很多教师参与了课改,完成精神和心灵上的成长,重构了自己明晰透亮的教育哲学。
二、演好德育重头戏
“教之道,德为先”。学校应该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学科渗透为渠道,以心理教育为纽带,以潜能学生转化为重点,以社区家庭为依托”的德育格局,严格遵循“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心育人”的德育原则,逐步形成学科渗透、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模式,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棒的自己,而不是分数至上,名校至上。而不论是哪一个‘最棒的自己’,都应该是有德之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学校应该开发《中华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文明礼仪》等多种校本教材,经过创造性地开发与整合,从而变成有价值的德育资源,成为滋养孩子们德性的“维他命”。因为,这样的德育不再是“假大空”,学科教学与德育不再分离,而是像“盐”一样融进了课堂的“汤”中。比如,就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而言,不但早读、午读,晨会、周会、课前预备的时间也让孩子们一遍遍诵读,并且每年举行一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的确,当德育活动不再呆板,当德育与生命世界建立了生命联系,当德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当书里的文字“活”起来,融进一个个孩子的灵魂和行动中时,故事在“复苏”、诗歌被“吻醒”、知识在延伸、能力在创新,学校变成了一个充溢着文化气息的道德场。
三、夯实队伍铸师魂
学校,离不开一大群对教育特别用心、用情、用意的教师队伍。对此,我引领教师们转变观念,是啊,“一切差距归到最后都是观念上的差距”,“思想接轨、技能接轨、习惯接轨是教育现代化的软实力,比硬件更重要。”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蜕变,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才能“水涨船高”,才能完成“涅槃崛起”的华丽转身。
通常情况下,一位教师入职三五年便会遇到发展瓶颈:教学内容滚瓜烂熟,常见问题应对自如,似乎专业发展已经被定格在当下,可以一眼看到职业尽头的状态。特别是学校,教师生存遭遇也不太理想,导致其职业倦怠情绪严重,专业发展意识缺乏,自然,对学生的关爱也就显得“粗糙和冷寂”——“从粗糙的东西发展出来的只能是粗糙的东西”。对于校长而言,就是如何剔除“粗糙”的东西,切实改变部分教师那种“一不读书,二不研究,三不合作”的惰性,以此找到自身专业成长的具体方向,找到自我成长的空间和载体。
如何剔除?窃以为,一是价值引领、二是个性关怀,三是给予自由。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唤醒教师的现代化意识。不要把教师的发展定位在狭隘的“专业”发展上,要关注教师的职业态度,生存状态,要建设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尊重个性以及平等、民主、公平的现代化学校文化。应该按照“明确对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快培养一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在用人机制上采取“用好现有教师,稳住关键教师,吸引急需教师,储备未来教师”的人才策略,特别是对那些“为人能表率、教学能领先、科研能引领、实践能示范”的教师通过压担子、挑大梁,在评优评先方面予以倾斜等方式,在教学上互相开放、分享、支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因为“思想接轨、技能接轨、习惯接轨是教育现代化的软实力,比硬件更重要”,所以,校长应该以一种更加“务实”和“在路上”的姿态关注“软均衡”,以此打造一片厚重、多彩多姿、生机盎然的教育新时空。
参考文献
[1]林茶居 文晖中学的课堂辩证法[J].教师月刊,2013,(1):10。
[2]程晓云 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12。
论文作者:祁加斌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之旅论文; 学校论文; 校长论文; 课堂论文; 科研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