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区凤凰医院 214028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护理的临床研究,总结复苏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科心肺复苏27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心肺复苏术的273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者23例,成功率8.42%,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实施心肺复苏的时间密切相关。结论:早起有效的心肺复苏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一项关键且基本的急救技术。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是对心脏停博所致的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急救措施的总称,是抢救心跳骤停的有效急救措施。常温下心搏停止,3秒发生头晕;10-20秒晕厥和抽搐;60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4-6分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故复苏成功率4分钟内50%;4-6分钟内10%;大于6分钟小于4%;大于10分钟存活率更低。由此可见,如何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如何护理心搏骤停的患者,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十分重要,本文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的心肺复苏患者27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273例患者,均符合心搏骤停诊断标准,其中男209例,女6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93岁,临床主要以无意识、无大动脉搏动、呼吸微弱或无呼吸。其中心血管疾病156例,颅脑外伤59例,多发性创伤18例,溺水11例,其他29例。
1.2方法
根据《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对273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标准心肺复苏术,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心脏按压机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抢救药品的应用,积极治疗原发病,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2 护理措施
2.1高质量的CPR
2.1.1迅速判断意识、大动脉搏动和呼吸:如无意识,无大动脉搏动,无呼吸或呼吸微弱立即解开衣扣,裤带,呼救。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s。
2.1.2胸外心脏按压:采用心肺复苏仪进行机械按压,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男),沿肋弓至剑突上2横指(女);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 ---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大于5厘米---至少5厘米;按压与呼吸比30:2。
2.1.3开放气道,保持畅通,专业指南推荐用仰头举颌法开通气道,不推荐抬颈或推举下颌的方法,因可能引起脊柱移位,另外怀疑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可使用推举下颌的方法开通气道。清理口腔分泌物,取掉假牙,尽早行气管插管,连接心肺复苏仪进行人工呼吸,设定按压比30:2,对于按压和通气的比例问题,付冬丽认为对于成人实施CPR时均按照30:2的比例给予,15:2的按压与通气则对于婴儿和儿童CPR比较适合。
2.2建立静脉通路:在复苏时建立静脉通路非常重要,应选膈肌以上的静脉,如肘上静脉或颈外静脉通路,选用留置针穿刺,禁忌将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因使药物进入中央循环的时间延迟(约为4s),最好有2条静脉通路,以维持有效循环和使用各类急救药物。
2.3急救护理措施: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复苏效果,头部置冰袋,保护脑细胞,预防脑水肿,备齐抢救药品和用物,熟练操作抢救仪器设备和掌握各类急救药品的性能、用法和注意事项,及时准确的执行口头医嘱并做好记录。
2.4除颤的护理:直流电除颤是目前复苏成功的重要手段,如果应用适当,终止心律失常的成功率是很高的,早期电除颤对于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将除颤仪能力设定到需要水平,首次除颤选择(单向波360J,双向波200J),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膏,充电,放置电极胸骨电极在右锁骨的正下方,极点电极在心尖外侧,用10KG的压力按动除颤按钮,除颤后不要移开电极,放置5秒观察除颤效果。
2.5药物护理
2.5.1肾上腺素:复苏时尽快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首次剂量为1毫克,由于肾上腺素代谢快,可每3-5分钟重复注射,直至心跳恢复,最好给予“弹丸式注射”即注射药物后,在给予10-20毫升的生理盐水快速注入静脉,以推动急救药物快速进入中心静脉。
2.5.2碳酸氢钠:复苏中常使用碳酸氢钠,但是近年来主张复苏的早期不适用碳酸氢钠,过早使用可导致高钠血症、高渗状态、重度的动脉系统碱血症,加重细胞内和脑内的酸中毒,且可使肾上腺素失活,故不能与肾上腺素在同一静脉通道中应用。
2.5.3抗心率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在室速或室颤电复律后心律的维持方面有重要价值,所以复苏初期一般不主张给予抗心律失常药。
2.5.4液体应用:复苏时的液体一般选择生理盐水,不用葡萄糖,因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可代谢成乳酸,加重组织的酸中毒。
2.6复苏评价标准:参照《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触摸到大动脉的搏动,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心电图有示波出现;呼吸改善或自主呼吸恢复;面色、口唇、甲床色泽转为红润;扩大的瞳孔出现缩小,对光反射出现;以上状况保持在2小时以上。
3、结果
本组273例患者,最终心肺复苏成功23例,抢救成功率8.42%。
3.1病因:本组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心血管病组、颅脑外伤组、电击伤组、多发性创伤组,溺水组及其他未归类组,病因分析结果见表1。
4.讨论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和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生命得以挽救,对于抢救成功率的问题,国内外众说不一,本院对于近5年来复苏患者采用2010版复苏标准给予救治。表1示:本组273例复苏患者,心血管156例,占57.14%;颅脑损伤59例,占21.61;多发性创伤18例,占6.59;溺水11例,占4.03;其他未归类组29例,占10.62;不同病种的抢救成功率也不同。患者原发病对心肺复苏成败是有差别的,由于现阶段社会各界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视和认知,使心脏病患者的复苏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颅脑外伤的程度,受伤的部位,在急诊初步复苏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率,多发性创伤这类患者往往多部位,多脏器损伤,又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救治时间,患者的年龄及伤情发展迅速,故复苏率很不乐观。溺水患者的复苏,有学者认为超长心肺复苏的时间需要大于30分钟以上,至于上限超长到多少,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表2示:年龄关系着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年轻的复苏患者其复苏率较年长的高。表3示:心肺复苏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就越高,心肺复苏超过30分钟以上者,复苏率为0.综上所述,对心搏骤停患者采用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非常有效的,对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过程中,掌握四早原则,即早期识别,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尽量缩短心搏骤停至心肺复苏的时间,如何为患者争取急救白金1分钟, 黄金4分钟,为生命赢得先机。因此,普及和推广心肺复苏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民众急救意识和复苏能力,为患者赢取生命支持 的时间,急救护士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仪器设备操作,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也是急救成功的基础。另外,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的有效衔接也是急救成功的关键,复苏方法和技术的提升还需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
作者简介:王转宁 女(1974.02—)本科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急诊科护理。
论文作者:王转宁,刘静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心肺论文; 患者论文; 成功率论文; 静脉论文; 呼吸论文; 颅脑论文; 肾上腺素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