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邱玲芝

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兴安盟 137400

【摘 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258名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将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258名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自制量表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采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管理效益。

【关键词】神经内科;精细化管理;应用效果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技术,其在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因而对于提升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还能极大地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对于推动医院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该文将就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前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58 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比较组;选取2014年10月—2015 年8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58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探究组。对比医院在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在探究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38 例,男性患者120 例,患者年龄从25-75 岁不等,平均年龄(47.3±5.2)岁;比较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35 例,男性患者123 例,患者年龄从26-76岁不等,平均年龄(47.5±5.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病症等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该院神经内科方面,共有护理人员25 名,同时还有65 张病区床位。在护理人员年龄方面,其从19-45 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9.8±5.3)岁。在护理人员学历方面,2名护理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7 名护理人员本科学历,16 名护理人员大专及以下学历。在护理人员资历方面,12 名护士,9 名为护师级别,4 名为主管护士。工作年限方面,工作年限在5 年以下的护理人员有10 名,工作年限在5 年以上10 年以下的护理人员9 人,工作年限在10 年以上的护理人员6名。

2、治疗方法。比较组神经内科患者接受未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的护理服务。探究组患者接受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后的护理服务,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的主要方法及内容如下。

1)精细化的人员管理。在神经内科高效实行精细化护理管理,提升护理服务工作质量,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一方面,医院相关领导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具体要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该制度要具体到每个护理岗位,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能,将责任具体化到个人,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人性化护理,提升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医院相关领导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业务能力、工作年限及职称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层次划分,将其划分为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的四级责任制,并明确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能。具体来说,护士长的主要岗位职能有,对全科室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实施全过程及全方位的监控及管理,并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精细化护理管理相关制度,实施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实现有效的控制;责任组长,其主要岗位职能有,不仅要对下属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督促,还要定期对神经内科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细节,保障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责任护士,其主要的岗位职能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心理辅导护理,以及健康宣教护理,同时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实施实时的监控。此外,还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基本护理服务,如医疗设备的正确操作等;辅助护士,其主要的岗位职能有,陪护并指导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将各项标本送检,以及对患者实施科学的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指导患者个人卫生等。此外,若神经内科出现危重患者较多的突发情况,护士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夜班值班人员数量,从而保障基础护理质量[1]。

2)精细化的工作流程管理。要想在神经内科高效实行精细化护理管理,提升护理服务工作质量,还必须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一是优化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流程。由于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如血压监测、心电监测等。而在原有的体征监测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护理治疗工作,与其体征监测,在时间方面存在重叠情况,因此为了优化体征监测护理,保障患者足够休息时间,可以将其体征监测护理时间予以合理调整,将其设置为早上6∶00-7∶00,下午2∶00-3∶00 这个时间段;二是制订科学的入院接待、输液服务等护理工作流程。科室主任要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流程,其包括患者输液服务、入院接待服务,以及亲情回访服务等项目。其中在入院接待服务方面,其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从而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以使其以积极态度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2]。

二、结果

在2014年10月—2015年8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探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如下:在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方面,有251例护理文书书写合格,其合格率高达97.29%。在基础护理方面,有253 例患者基础护理合格,其合格率高达98.06%。在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方面,有2例患者发生护理意外,其发生率只有0.78%。在一级及以上护理合格率方面,有249例患者一级及以上护理合格,其合格率高达96.51%。在护理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同时患者在护理效果满意度方面,有212 例(82.17%)患者非常满意,有46例(17.83%)患者满意,没有患者不满意,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达100%;在2013年10月—2014 年8月未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前,比较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如下:在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方面,有238例护理文书书写合格,其合格率达到92.25%。在基础护理方面,有230 例患者基础护理合格,其合格率达到89.15%。在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方面,有12例患者发生护理意外,其发生率高达4.65%。在一级及以上护理合格率方面,有228例患者一级及以上护理合格,其合格率达到88.37%。在护理并发症发生方面,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并发率达到1.94%。同时患者在护理效果满意度方面,有135例(52.33%)患者非常满意,有85例(32.94%)患者满意,有38例(14.73%)患者不满意,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达到85.27%。探究组患者在以上方面情况,都要明显好于比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三、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神经内科患者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必须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本次研究结合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在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渗透了精细化管理理念,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效果较好,所以建议在更多的科室中大力推广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苏宝凤,郦银芳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8).

[2]刘昭君,靳胜燕.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

[3]冉宝兴,严宏彬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08).

论文作者:邱玲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邱玲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