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坤,熊望琼
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7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和临床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疑似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超声检查对患儿疾病的确诊,并且分析阑尾炎声像图特征进行分型,最后对比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声像图像显示所有阑尾增粗,直径均>6mm,阑尾比均增厚≥2mm,黏膜毛糙、回声中断或缺失。超声诊断符合114例,符合率为98.27%。超声分型单纯性阑尾炎符合率为93.75%(30/32),化脓性阑尾炎98.00%(49/50),坏疽性阑尾炎86.36%(19/22),阑尾脓肿100%(12/12)。结论: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及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小儿阑尾炎;诊断;临床分型
【中图分类号】R978.7 【文献标识码】A
小儿阑尾炎是小儿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主要是由于在儿童期间,患儿体征与临床特征不明显,并且患儿阑尾位置多变,增加临床中对小儿阑尾炎疾病的诊断难度[1]。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全国学龄前儿童术前阑尾穿孔发生率在35%-60%,从病发到穿孔这一病程中,中间所经历的时间约为36~48h。由此,在临床中如果患者疾病诊断超过一定的时限,患儿发生穿孔的几率高达65%以上[2]。故小儿阑尾炎早期的诊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采用超声诊断小儿阑尾炎的应用已经有相关的报道。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疑似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阑尾炎诊断及临床分型的应用价值。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疑似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62例,女性患儿54例患者,年龄1.8~15岁,平均年龄(6.82.6)岁。其中发热患儿72例,占62.07%,转移性腹痛患儿56例,占48.27%。
腹痛开始至就诊时间最短进2h,最长10d,平均65h。在48h内就诊患儿78例,占67.24%。白细胞数升高,且>12×109/L的就诊者64例,中性75%以上75例。其中2岁内11例,占9.48%,2~5岁35例,占30.17%,5-7岁30例,占25.86%,8-15岁42例,占36.21%。
1.2检查方法
1.2.1使用仪器:HPSonos1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5~7.5MHz,Acuson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8~13MHz,AcusonAspe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10MHz[3]。
1.2.2操作方法:在检查之前,医生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并做好记录。右下腹将升结肠与回盲部位显示出来,转移探头位置,将其移到盲肠末端部位,并将探头缓慢旋转,行扇形扫描,直到将阑尾图像显示出来为止。对回声情况、阑尾内部结构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同时详细测量阑尾壁厚度、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阑尾大小以及腹腔积液范围。必要情况下,需使用CDFI对阑尾内部结构的血流信号进行观察,如果肠气过多,则需要加压探头。如果在右下腹无法探及患儿阑尾,需要将扩至患儿盆腔部位。腹膜后检查,排除阑尾炎异位。
2结果
2.1阑尾炎超声各分型诊断符合率:超声诊断符合114例,符合率为98.27%。超声分型单纯性阑尾炎符合率为93.75%(30/32),化脓性阑尾炎98.00%(49/50),坏疽性阑尾炎86.36%(19/22),阑尾脓肿100%(12/12)。各类型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如表1。
2.3阑尾炎的间接征象
2.3.1大网膜移位:本文研究的104例患儿出席大网膜移位,占89.65%。大网膜的移位是一种机体本身的防御反应能力,主要作用是防止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在超声检查中,声像图显示为阑尾周围高回声网膜明显增厚或呈团块状。
2.3.2腹腔积液:116例患儿中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9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占82.75%。超声图像显示小液暗区,通常深为5mm。最大的是50mm。液暗区透声良好的有40例,透声较差的有56例。
2.3.3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16例患儿中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8例发现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占84.48%。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通常发生于阑尾周围,并且呈现椭圆形,横径最小的在6mm,最大的21mm,一般情况下长宽比都>2:1。同时内部呈低回声,皮髓质界限清楚,
很少有液化。淋巴结肿大有孤立,也有彼此聚集的。
2.3.4阑尾周围肠管扩张:59例患儿超声检查中有阑尾周围肠管扩张的征象,占50.86%。出现这种征象的原因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麻痹性肠管所引起的。
2.3.5阑尾位置情况:盲肠前位24例,盲肠后位32例,盲肠下位35例,盲肠内侧位11例,回肠后位1例,腹膜后位2例,右上腹位2例,盆腔位9例。
2.3.6阑尾大小:超声检查显示,阑尾最小直径为6mm,最大直径20mm,平均直径8.9mm。116例病例阑尾壁均有增厚
阑尾最小直径6mm,最大直径20mm,平均直径8.9mm。全部病例阑尾壁增厚≥2mm,黏膜毛糙、回声中断或缺失。其中115例阑尾蠕动消失。
3讨论
在临床中小儿阑尾的诊断难度较高,由于患儿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腹痛详情,并且缺乏典型体征,所以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的不断出现,使超声在诊断小儿阑尾炎方面越来越普及。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超声检查诊断小儿阑尾炎,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超声检查可以将假阳性诊断率降至3%[4],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诊断阑尾炎的主要标准是,观察阑尾有无增粗,直径变化是否>6mm,阑尾壁是否增厚≥2mm。除此之外,还会表现为浆膜回声增强,不光滑,黏膜毛糙。回声中断,阑尾蠕动消失等征象。但是对于个别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其阑尾的蠕动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肥胖者、异位阑尾、阑尾结肠后位以及肠气严重的病人,为了提高超声检查诊断率,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补救措施。如更换探头频率,改变病人体位,反复扫查,利用探头加压或推挤肠等措施[5]。如果还不能达到满意的阑尾炎图像,此时应该仔细观察阑尾炎的间接征象。本文116例患儿中有2例可疑阑尾炎患儿。不嗯能够获得确切的图像,完全依靠间接地征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超声检测对小儿阑尾炎的病理分型也有较高的价值。单纯性阑尾炎时,阑尾会出现轻微的肿胀,病变多局限于浅表的黏膜和黏膜下层,黏膜部分脱落会有浅表溃疡[6]。该类型的阑尾炎超声检查图像表现为阑尾轻度增大,黏膜毛糙,回声中断,层次清楚。而化脓性阑尾炎显示为浆膜附有较多纤维,腔内有积脓,浆膜回声增强,黏膜毛糙,回声中断明显,并且腔内有较多的液暗区。坏疽性阑尾炎时,声像图表现:①穿孔前,阑尾大小及腔内回声与化脓性阑尾炎相似,但黏膜强回声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阑尾结构模糊,此时如借助CDFI检查有利于与化脓性阑尾炎鉴别。坏疽性阑尾炎由于血管栓塞,因此CDFI显示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而后者则显示血供丰富。②穿孔后,阑尾直径较前缩小,张力减低,阑尾结构更加模糊不清,并可见阑尾全层中断现象,中断处浆膜外可见不规则液暗区,阑尾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总之,超声诊断小儿阑尾炎及病理分型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不同分型的患儿可以通过超声显示不同声像特点,进一步明确病理。在临床早期的诊断、治疗中,可以提供有效地判断依据,尽早的改善患儿的病情。
参考文献
[1]余世耀,施诚仁,潘伟华,等.儿童急性阑尾炎若干临床问题20年回顾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25(2):112-115.
[2]耿云甫.小儿急性阑尾炎58例诊治体会[J].河北医药,2013,30(12):1910.
[3]周孔昭,周爱林.成人蛲虫性阑尾感染两例报告[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4):43.
[4]向太安,杜振秀.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3,6(5):425-426.
[5]张本林.高频超声在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C].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6]纪春荣,吴轶璇.急性胃穿孔并阑尾炎1例的临床分析与护理[C].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4.
论文作者:杨仲坤,熊望琼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阑尾炎论文; 阑尾论文; 超声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回声论文; 黏膜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