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情报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情报论文,关于加快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弄清新环境的特点, 增强加快情报学科建设的紧迫感
对当前情报学科建设所面临的环境特点,不仅要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给学科建设带来的影响与变化来进行研究,还要从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大环境来进行研究。这会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面临环境的特点,从而增强加快情报学科建设的紧迫感。从当前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来看,当前情报学科建设面临环境的主要特点是:
1.1 世界正面临着由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大转变。 工业化经济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经济,因此,也叫物质经济。信息经济是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的经济,它能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知识和信息含量以及高附加值。在信息经济中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形式。信息经济是低耗高效的经济,如自1977年~1986年美国每个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下降了58.3%,而在日本也下降了64.3%。
1.2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正在进入信息化社会,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情报信息工作,都把情报信息看作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材料、能源和信息作为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3大基本支柱。 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发展的快慢,不仅取决于知识的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人类已有知识的利用水平。因此说,一个国家获取知识和情报信息的能力,以及传递和利用这些知识和情报信息的能力,正是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
1.3 我国信息化工作已经列入日程,受到重视,进展迅速, 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们仍然是个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们还不能说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而是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向信息化的目标前进。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生活各领域普遍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信息技术是指能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系列技术,诸如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与显示技术等。信息经济使物质、能源消耗相对减少,信息、知识的作用是使信息经济逐步增长。当前,我国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正积极创造条件向信息经济过渡。这个转变和过渡是个相当复杂和艰难的过程,其中情报科学、情报工作和情报信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1.4
当前我国已经提出了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大转变,并明确提出了两大发展战略。这两大根本性的大转变是:①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②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大发展战略是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些大政方针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这些重大决策的落实与实施做出贡献,做出成绩,并能在广泛深入的实践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夺取更多的发光点,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为我国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1.5 面临全球性信息经济的发展, 面临信息时代多方位的挑战,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加强情报信息系统的建设,重视情报信息的桥梁作用和推动作用,并突出其快速反应能力。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大型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转都是在这一期间出现的。因特网已遍及全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网络,它已覆盖了186个国家和地区,连接了13.4万多个网络; 入网主机数已达到1288万台,并以每月15%的速度递增;联网数据库已达1万种, 上网用户已达6800万户,预计1998年可达1亿户。 因特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化的社会现象,它预示着一个全球化的新的网络时代即将到来。
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了“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并要求力争到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完整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会议指出,国家已经把信息化纳入了“九五”计划,并使国民经济信息化在我国经济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空前提高,推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建立,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的4 个大的互联网,它们是ChinaNet(邮电部)、CERNet(国家教委)、CASNet(中科院)和金桥网GB(电子部)。这4大互联网可通过我国的北京、 上海和广州与国际因特网相连。由此,中国的因特网用户已能及时地获取广泛的网络资源,同时也为我国向外传递信息提供了窗口。与此同时, 国防科技工业和军队科技情报系统的“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
DSTIN)也在统筹规划下逐步展开。
1.6 “信息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或决策控制战。它是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信息系统和认知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动。与以往的火力战相比,它不是硬打击、硬毁伤;而是以软打击、软毁伤“屈人之兵”。
信息战的特点是不受国界、地理条件、地区人文和法律的限制。在信息时代,个人或团体都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经济、政治、科技甚至军事信息网络实施攻击。据美国国防部称,仅1996年美国国防部的信息网络就受到了25万多次的信息攻击。因此,美国科学委员会呼吁美国政府要加强信息战的防御能力,防止“电子珍珠港”事件发生,要警惕“网络恐怖主义”。值得引起思考的是,信息战中的数据被更改的危害性远比数据被摧毁的危害性要大得多。数据被摧毁的迹象明显,还可以通过备份数据和数据安全保护加以修复;但如果数据被更改,则不易查觉,更容易导致指挥、决策失误;甚至给整个战局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信息工作和情报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2 提高对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增强加快情报学科建设的责任感
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一直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社会各界对情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60~70年代的提法是“耳目和尖兵”,起侦察兵的作用;到了80年代初,又提出“情报工作要参与决策,当好参谋”,充分发挥出谋献策的作用;后来国家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情报界也及时提出“情报工作要在‘面向’和‘依靠’之间搭桥,发挥桥梁作用,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上下功夫”。到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则提出“情报学也是软科学”,“是辅助决策的科学”,“情报工作要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因此,这些年来,我们对情报工作地位与作用的提法,比较常用的是“耳目、尖兵、参谋和辅助决策的作用”。所有上述各种提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人类社会正向着信息化经济发展,情报信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情报信息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天,我们如仍沿用原有的提法,就很难确切地表明情报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国家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了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依靠”和“面向”的关系。所有这些对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都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情报工作是一门科学技术,情报科学技术是整个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情报科学技术也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也必须依靠情报科学技术,情报科学技术也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积极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因此说,情报工作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也是“面向”和“依靠”的关系。随着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逼近,这种“面向”和“依靠”的关系将会更加突出,更加显著。情报科学和情报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更加突出。我们必须重视情报学科建设,增强加快情报学科建设的责任感。
3 情报学科建设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面向21世纪,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科是一门科学或技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所处的科目地位。情报科学是一门科学技术,它属于应用科学技术的范畴,它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是物质世界表征其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事物存在及其运动的千差万别的表现。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中。“信息”是一个比“情报”更大的概念。情报来源于信息,信息孕育着情报,情报是信息的升华。
在人类社会中,从纵向来看,信息可分化为4个方面:“信息”、 “知识”、“情报”、“谍报”。“信息”是根本,它的范畴最大。“知识”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知识是存在于一个个体事物中的特定的信息,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信息的真实反映和理论概括。知识是通过大脑思维而形成的系列化的信息。“情报”是有用的知识,情报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及时地“传递”出去,并能充分发挥其“效能”的知识。“知识”(特定的信息)、“传递”和“效能”是构成情报的3个基本要素,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形成情报。“谍报”是情报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是指通过特殊的间谍手段而获取和占有的那一种情报,它不同于一般的情报,也不同于一般带密级的情报。而从人类社会的横向来看,信息和情报又可划分为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和情报,诸如:经济信息和情报、社会信息和情报、科技信息和情报、军事信息和情报、金融信息和情报等等。
在我们工作实践中,有一种看法,就是把学科建设问题看成是纯学术研究问题,看成是纯理论研究问题。认为学科建设就是搞概念、定义、定律、规律研究和学术性理论研究方面的事,认为这是学会分管的事,是学术委员会的事;此事好像与组织管理方面、与具体业务方面关系并不大。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情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情报学科建设能沿着健康轨道加快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新环境下情报学科建设的任务、内容和发展目标。首先要明确,情报学科建设问题是针对着我们整个情报事业和情报工作的全局发展而言的;是针对着我们的情报理论、情报业务、情报方法、情报技术、情报人才、情报管理、情报教育和情报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各种现实问题而言的。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推动我们整个情报事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情报系统的整体水平。学科建设的目标是要跟上信息时代的要求,尽快把我国的情报系统建设成现代化的、高水平的情报系统,并能跻身于世界先进的行列之中;能更富有成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情报学科建设中,我们必须把情报科学研究与信息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必须抓好那些关系全局的基础性的和综合性的学术理论研究外,还必须善于抓住一些业务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都是在广泛而深入的工作实践中产生的,直接关系到情报工作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不少问题都是广大情报工作人员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诸如:“情报工作的产业化”、“实现产业化的标志与道路”、“情报信息资源的实体集中与网络集成”、“网上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恐怖主义”、“信息共享与信息保密”、“信息资源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情报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大情报观念与大系统观念”、“情报研究与软科学研究”、“情报和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数据库的建设与保养”、“跨学科高级人才的培养”、“现代化情报工作与情报工作手段现代化建设”等等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在情报学科建设中,我们要面向发展,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勇于开拓进取。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找问题,从理论上做文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要善于调动起整个情报系统的一切聪明和才智,把我们的情报学科建设搞得生动活泼,使我们整个情报系统充满活力。我们要通过情报学科建设推动情报工作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推动我们情报事业的蓬勃发展。
标签:情报学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