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企业规模经营战略探讨_商业论文

商业企业规模经营战略探讨_商业论文

商贸企业的规模经营战略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战略论文,规模论文,商贸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有商业企业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承包经营、“国有民营”、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探索,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经营,形成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大系统、小企业”格局。这种变革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然而,国有商业企业的“大系统、小企业”格局,在拥有点多面广、经营灵活优点的同时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弊端。目前,全国国有和合作商业的行为规模被分解,经营规模小、辐射面窄,难以形成国有商业与集体所有制商业的群体优势,主渠道稳定经济作用难以发挥。面对轻装上阵,或拥有先进软硬件设施,资金比较雄厚的中外合资、个体、私营企业的竞争,国有商业的经营观念陈旧,资金不足,管理方法落后,历史包袱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1995~1996年,我国商界竞争最为激烈。从南到北,促销大战、削价竞销无所不在。然而,削价促销是留住顾客的长远办法吗?面对销售总额上升,利润反而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商业工作者应该反思。我国现在的国有商业企业,其经济力量“集中不足,分散有余”。“粗放式经营”、“经营小型化、分散化、低效率、过度竞争”是内在真正困扰我国商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商业企业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实行规模经营,走集团化、连锁化、跨国化的发展道路。

一、商业企业实行规模经营战略的客观必要性

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科学的产物。规模经营与经营规模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经营规模是企业规模,市场占有规模与产出规模的统一;而规模经营是指生产和流通能否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经济概念。规模经营的作用是通过适度经营规模,以实现产出效益值最大化的规模经济。实行规模经营是市场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成本递减规律的要求。就是说,单位面积和劳动时间内,经营量越大每件商品平均经营费用越低;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生产而逐渐降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企业规模经营的实质是通过扩大生产和流通批量使不变成本尽可能地最小化,通过细分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化。

80年代,在“不完全竞争”与“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提出的基础上,西方的许多学者如克鲁格曼、赫尔普曼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肯定了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和作用。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形成了具有巨大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辅助的市场竞争格局,较好地体现了规模经济的要求。

商业企业实行规模经营的必要性,还在于规模经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要求。当今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形成了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因为有竞争才有活力,才有技术不断创新的动力。而有了垄断才能有规模经济的高效率和较稳定的市场秩序。一般来说,规模经营可以带来以下的好处:它能促使专业化分工,大大地提高劳动效率;可以提高技术设备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有利于抑制过度竞争,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实行企业规模经营符合当代市场经济理论中非价格因素占主导地位的贸易格局,适应企业集团竞争的特点,有利于发挥企业集团的整体优势;通过扩大流通批量,实行多角化经营,可推动商业企业规模大型化,取得规模化、综合化经营的优势。

二、我国商业企业规模经营应有的特点和形式

我国商业企业经营的现行格局是区别于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目前有所改革却不尽完善的体制。参照世界各国的经验,我国商业企业规模经营的体制应有如下特点和形式:

(一)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化经营相结合。我们认为,我国商业经营格局的发展趋势应是:少数大型商业企业走综合经营的道路;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经营,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形成以少数大型综合性商贸企业集团为主体,多数中小型商业企业为辅助的适度竞争格局。

(二)大型企业集团组织结构集团化、连锁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向多样化、多角化方向发展。从发展来看,商贸企业介入各个行业,形成以内外贸易功能为基础,集贸易、金融投资、信息、产业组织、科研开发、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贸易集团公司。在推动国家放开外贸制实施内外贸一体经营的前提下,商贸集团应通过投资、参股、合并、代理、协议和其他形式的广泛合作,拓展各种业务,力争实现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经营。

(三)中小企业逐步实现经营分工的范围调整和优化组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将加速分化组合,向“专业化”、“系列化”经营发展,承担市场“拾遗补缺”、“灵活专业化”的经营者的角色。

另外,通过跨地区松散联合(不同地区,经营范围相似的公司达成价格和市场的协议),还有生产与贸易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供、销各环节的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

三、实现商业企业规模经营的途径

商业企业要实现规模经营,从企业自身来看,应该从企业规模、经营产品规模和市场规模上全面攀升,即从各方面综合实现组织集团化、连锁化、跨国化,作为商贸企业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讲,商业企业实现规模经营有下列途径:

(一)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以资产股权为纽带,组建商贸企业集团。

近几年,我国商业企业在经历了从大到小的分化之后,又出现了从小到大重新组合的趋势。这种组合与以往的行政条块式组合不同,而是以资产、产权为纽带,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而实现的。最终应以形成多元贸易为龙头,以金融、证券、旅游、服务、房地产连锁经营为实业支柱的规模化经营格局,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为目的。

大集团战略不是单个资本积累所能实现的,必须走企业的联合资本集中之路。通过联合实现现有企业的集团化,兼并则可使中小企业迅速变成大企业。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建和重点扶持一批以国有资产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这在目前我国经济情况下,已经显得非常必要。

组建商贸企业集团是我国国内形势和国际竞争双层压力下的必然的选择。因为,当前的国际竞争形势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集团的竞争,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其次,集团化经营是我国商贸企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的必由之路。商贸企业集团化经营,有助于改善经营结构,有利于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实现计划与市场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有大型商贸集团公司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优化资金整量结构,提高资金利润率,从而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

我们认为,以资产、产权为纽带组建分公司是增强实力、规模经营的最佳方式。而股份制是构造新的规模优势的动力,因为股份制改造改变了由国家单一主体投资的局面,引导了资本向高盈利部门流动,盈亏自负更促使经营者加倍努力开拓经营。

(二)推行商业连锁,发展零售、批发商业的规模经营。

连锁经营一般被认为是发展现代商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的一种最有效方式。我国连锁商业的真正发展是近三四年的事情,但发展很快,至1995年底的粗略匡算,全国已实行连锁经营企业达400多家,有各种类型的门店6000个,年销售额达80亿元,约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左右。

连锁经营是指通过总店对各分店的统一进货、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广告、统一配送等等,将工业化大生产规模经营的原理引入商业企业,从而尽可能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目前已成为大型零售企业扩展规模的一种有效方式。连锁经营的发展还会伴随着商业网点的改造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一些相关的新兴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商业机械、包装工业、交通运输、食品加工等提出更高要求。并对区域封锁、部门分割的情况产生冲击,积极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

目前,连锁商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的商业部门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发展;部分连锁店有名无实,连锁店铺数量过少,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等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也没有实现规范,使规模效益无法发挥,反而使成本、费用更高,陷入困境。另外,目前一些连锁便民店、连锁超市经营范围狭窄,仅经营包装食品、日用小百货,难以满足一个社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需要,起不到便民的作用。

资金紧缺,也是制约目前连锁系统扩展成员店铺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广州为例,一般将原有门店改造成连锁成员店,如统一门面、统一店貌、购置收款机、售货架、冰柜等不可缺少的设施,就需50~100万元左右,而新开设分店所须成本更高。在我国大部分商业企业都是高负债经营,筹资渠道狭窄,要发展连锁就必须首先解决资金的问题。

此外,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人才不足,国内交通通讯状况制约了统一配送的顺利实施,电脑化管理也能以真正全面推行;各分店自行进货吃回扣现象屡禁不止,也成为连锁店成长的障碍;部门、地区分割,更导致连锁店发展无序;企业缺乏统一规范,布点重复,经营品种单一雷同,也严重制约着连锁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发展连锁商业应采取如下对策:

1.不要追求单纯的数量扩张,而坚持规范化方向发展。

2.企业自主选择多种连锁方式,政府积极扶持重点企业。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连锁方式:如原有的联系紧密的行业性公司,可结成正规连锁;一些有实力、集散能力强、信誉好的批发企业,可改造成连锁总部,组成以批发企业为龙头,其他若干企业参加的连锁经营企业体系;饮食服务业、专门零售店,可多搞特许连锁;自由连锁作为吸引大量小型零售企业加盟的手段,也是一种好方法。政府应在城市规划建设、产业政策、资金借贷等方面给予扶持。例如,对连锁企业建设共用的配送中心提供优惠贷款,重点扶持一批有优势、有影响力的连锁企业。另外,应鼓励大型零售企业集团的连锁经营,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资金,有一定实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易融资。同时,还应鼓励跨地区连锁企业,以促进全国商品流通和商业企业经验交流。

3.积极培训连锁专业人才,为推动连锁商业持续蓬勃发展培育生力军。

(三)充分发挥行会的服务、沟通、协调、监督、规划、统计、研究的作用。

将政府主管部门部分职能下放至行会及企业;充分给予企业自主经营权力,使其能自行扩展,形成规模。

(四)走实业化道路,扩大商业企业经营商品规模。

过去,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产销分离是高效率社会分工的体现。生产企业不好搞流通,流通企业也不应搞生产。时至今日,我们却看到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通过直销、设立门市部的方式,直接进入交易市场,开始了产销一体化的实践。生产企业搞流通由于节省交易费用,售价较低廉,给流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那么,面对产销一体化这种世界潮流,一些有特色有商誉的商业企业集团也应搞商办工业,走实业化道路。商业企业不一定非要选择直接投资生产的方法,而应多采用“商誉定牌生产方法”。学习美国西尔斯百货公司利用自身商誉的全球定牌订货策略来控制供货渠道,稳定进货成本。另外,商业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股权联营、参股、控股、承包、租赁等方式,以资产联结为纽带,加强与一些生产企业的结合。有助于在稳定市场基础上,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搞跨地跨国经营。

一般而言,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相比较,其竞争优势主要在对无形资源的运用(包括市场运作、销售网络、营销策划经验、经营管理技术、推销技巧等等),而劣势则在于缺乏生产与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和经验。因此商业企业应注重投资于投资量少、回收周期较短、需要掌握市场与信息、重视推销技巧、工程技术较简单的产业和项目,如粮油副食品加工、食品制作等方面。笔者认为,商业企业如能及时追踪国家的产业政策动向,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来决定进入领域和战略,这样会更能降低风险,争取得到财政和税收上的优惠。

(五)经营跨国化,扩大市场占有规模。

商贸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目标,应是随着规模经营的壮大与发展,实现内外贸经营结合。商贸企业集团从国内经济走向国际经营,在国际范围内使生产要素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以达到降低成本并取得最大的效益。

商贸企业经营国际化,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信息与动向,有利于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有利于实现全球范围的规模经营。商贸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首先要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市场目标,再着手考虑进入国际市场的行动计划,促销渠道竞争策略,计划实施与控制。

标签:;  ;  ;  ;  ;  ;  ;  

商业企业规模经营战略探讨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