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更好地与未来相连论文_邓翠玲

让孩子更好地与未来相连论文_邓翠玲

——以深圳香山里小学未来学校建设为例

邓翠玲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小学 518131

摘 要:终于如约走进了期待已久的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正如预期的那样,巨型的仿真恐龙、极简舒适的空间架构、设计感和灵活性强的功能场室,无不让人感叹创办者的独具匠心和真正用心。

关键词:未来学校 课程架构 多元评价

首先让人敬佩的是香山里小学的李红霞校长,在53岁接近退休的年龄,毅然挑起筹建新校的重担,她本可以在自己已创办好的并且熟悉的校长岗位上直至退休,但她没有,而是在近两年的筹建与奔忙中尽心尽力。其次让人敬佩的是校园文化的架构。孩子们深爱的植物园,硕大的仿真恐龙屹立其中,周围是细柔的沙子和各种植被,脱下鞋子踩在上面很是舒服。这样的场地孩子们怎会不爱呢?还有四楼的儿童体验中心,你也许每次都需要花近100元去参与各商场中央的拓展项目和攀爬项目,但在这里是开放的,你说孩子们怎会不喜欢?未来教室里,通过ipad物联控制教室吊灯的开关、玻璃墙的模式设置、教学平台的切换、3D资源的呈现……你说孩子们怎会不喜欢?近700平米的STEAM空间、400平米的复式图书馆、300平米的童趣乐园、1200平米的室内综合馆、近500平米的艺术长廊和100平米的心理梦工厂、虚拟体验中心。你说孩子们怎会不喜欢?

最让人期待的是他们的课程架构。以国家课程为主干、拓展课程和艺体强化课程为双翼并驾齐驱。即使是国家课程,也非照本宣科,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借助各种平台的升级形式。而在拓展课程板块,分人格领域类的领袖课程、儿童哲学及儿童社会技能课程;智能领域内的STEAM课程、博物学及建筑学、动漫课程等;而棒球、足球、航海、击剑及花式篮球等助力体育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戏剧课程和书画艺术、舞动阿卡贝拉和电影课程来赋予孩子艺术的翅膀。课程结构体系完整、脉络清晰、既积极响应国家核心素养中倡导的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又充分践行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培养一个完整而优质的人才。你肯定会发问,这么多门类的课程,师资从何而来?资源又如何引进?他们的师资队伍构建也让人叹服。他们在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的同时,还采用独立教师制、校内总监制及校外智库式的补充方式。除此之外,多元评价也是对应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的一种方式,没有评价的课程是不完整的。我们也期待香山里多元完整的评价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一直在思考,现在深圳正不断地引进名校长、新办学校,到我们培养的未来进入社会的学生,在建校的新起点上,我们该赠予孩子一所怎样的学校呢?香山里小学便是我目前所看到的最具未来的模样,如此真实又如此有远景。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创设智慧环境,扩展人与空间的连接

如何设计和构建校园环境,真正成为孩子们喜欢并充满童趣的主场呢?首先是基于孩子的眼光和立场的结构设计;其次是一种美的设计,让孩子身在其中熏陶,美的要素在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再次,既然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我觉得未来感是现在新校筹建的一个新的考量要素,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将前沿的科技和信息技术引入孩子的身边,让其接触、探索、追寻,去激发孩子探究的愿望,机器人、VR技术、物联技术、3D打印技术……不应该离孩子那么远,而应该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唾手可得、校园随处可见。

二、构建智慧课程,利用资源融合,提升课程品质,增进师生互动

课程是一所学校变革的灵魂。知识原本是一个整体,只是被人为分割成各个学科而已,而知识和教育原本也是为应用服务的。国家课程是底色、拓展课程是双翼。可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敞开大门、借助校外智库和优质资源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开放办学、购买课程、高校引领……应该形成一股强劲的合力来丰富和优化课程。

其次,智慧的课堂在于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环境间更强的互动性,在交互式工具的支撑下,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在安全、智能、包容的环境中构造出和谐、平等、轻松的师生和生生关系,是未来课堂的主要元素。

三、智慧多元评价的引入,立足培养一个全面立体的人

评价是个指挥棒,它不仅衡量出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水平,更为学校的下一步教育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依据。2013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强调要改革评价方式,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该意见说明,教育质量评价不再单一地依托考试成绩,而是要将学生发展的所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性的认识,也就是说要基于“数据”和“证据”对教育质量做出评价。在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产生“数据”和“证据”主要产生途径。其中,学生在学校内外学习过程数据包括学习交互、学习行为、学习路径、各类过程性学习档案等,学习者个性数据则包括学生的生理、情感、认知状态数据等,以及各类以考试、作业、作品等形式展现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晏璟 办一所“未来学校”[J].现代教育,2016,(05)。

[2]周英 杨明忠 建设智慧课堂,拥抱未来学校[J].中国德育,2017,(19)。

[3]未来学校顶层构想与路径探索[J].本刊编辑部.教育科学论坛,2016,(13)。

论文作者:邓翠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让孩子更好地与未来相连论文_邓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