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统一,才能给台湾带来安全_台当局论文

只有统一,才能给台湾带来安全_台当局论文

统一才能给台湾带来安全保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能给论文,安全保障论文,统一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安全是台湾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台湾的安全究竟在哪里?台湾安全的出路究竟何在?历史和现实表明,台湾的真正安全,只能建立在祖国统一的基础上。

台湾缺乏自保能力脱离祖国从来就没有自主过

●自然因素决定了台湾缺乏应有的自保能力

台湾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台湾军队的防御地区包括本岛及其周围80多个岛屿,其中派兵把守的有43个。如果按台湾当局“精实案”要求的40万兵力计算,除驻防金门的4万部队、马祖的2万部队、澎湖的3万部队以及乌丘屿等岛的近万部队外,本岛为30万部队左右。这30 万兵力要分区把守:北部8万来人,南部6万来人,中部7万来人,东部5万来人,另有部分机动兵力。这样,台湾军队的防御目标众多且分散,防御任务繁重又交叉,如果进行大的作战行动,每个地区靠数万人是很难形成强大战斗力的。如果出现澎湖、金门等外岛要加强兵力的情况,则在相当程度上分散和削弱本岛的防御。台湾军队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局面就不可避免。

台湾岛南北细长,只有394公里;东西狭窄,最大宽度仅114公里;三分之二是山地、丘陵地带,只有不足1 万平方公里的西部地区可以布兵摆阵,但又多被溪流切断。这样的地理条件,不但缺乏必要的战略纵深,迂回空间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转移和调动,不适合于大兵团作战;而且军事、民用目标又相对比较集中,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各种形式的打击。

台湾四面环海,进出口的货物靠海、空运输,海上运输占到99%,而高雄、基隆、台中三大港口的吞吐量,又占台湾所有港口总吞吐量的95%左右。一旦其海上交通运输线被破坏,台湾的经济后果难料。

台湾岛内资源匮乏,影响其战争潜力的主要资源的年产量只有:粗钢430万吨,生铁3万吨,煤80万吨,原油14万吨,天然气11.6亿立方米,发电量680亿度;战略储备粮仅60多万吨, 如果按岛内现有人口平均,每人只有26公斤。如果遇到被封锁等情况,台湾的资源缺乏将更为严重,难以维持旷日持久的作战行动。

基于上述先天不足,近年来,台湾当局花了大量的金钱购买“洋武器”,以图弥补这些缺陷,但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实非易事。对此,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曾说了这样一句真话:台湾的安全并不能建立在购买武器的数、质量上,最根本的取决于两岸关系的转变。如果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实现了祖国统一,台湾就可以大大减轻防务方面的压力。同时,两岸的军事力量又可以互相合作,共同保卫祖国,保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台湾方面存在的上述缺陷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历史上,台湾脱离祖国大陆就从来没有自主过

从地缘政治上看,台湾在亚太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台湾不仅扼守中国海上南北交通要冲,而且是控制西太平洋的战略咽喉点。美国海军上将威廉·李海当年曾说:“台湾可作为战时基地,用以发动部队、战略空军作战,以及控制邻近航路”。正因为如此,一些大国历来关注如何利用台湾的战略地位为其自身摄取利益。

从历史上看,近四百年来,台湾先后16次遭到日、美、英、法、荷、西班牙诸国霸占和侵略,其中两次沦为外国殖民地。台湾所受外国侵略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罹难之惨,在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是找不到先例的。事实早已表明,台湾什么时候离开祖国的怀抱,什么时候就会失去自主权。

从当前的国际政治看,台湾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只是一个实现其利益的“棋子”,是美国部署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如何摆弄这个“棋子”,完全取决于美国自身的需要,根本不可能顾及台湾的利益。事实上,任何外来势力对台湾政策的实质,都是想从台湾获得更多的好处。而真正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他们是绝不会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帮助台湾的。

台湾问题不解决,大陆人民担心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变成外国的附庸,而台湾民众又始终认为受到大陆的“威胁”。祖国统一后,两岸拥有了完整的主权,台湾的安全也有了保障,两岸人民就可以和平相处,集中精力,搞好建设,共享太平,共享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荣誉和尊严。

庞大的军费开支买不来台湾安全

●台湾当局承受着庞大的军费开支

由于两岸始终没有结束敌对状态,近20年来,台湾当局每年花在防务方面的支出就有100亿美元左右,光武器采购一项就达430多亿美元之多。

近些年,由于李登辉个人野心恶性膨胀,为渐进推行其“和平分裂”路线,增强拒统谋独的军事资本,不遗余力地追加国防费用和军事采购款项,使台湾的“防务”支出迅速增长。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前不久公布的一份报告说,从1994年至1999年,台湾的武器进口总价值达133.1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其中,仅1997、1998两年,就达98亿多美元,比1983年至1991年9年间的64.6亿美元高出许多。就此, 台湾的资深新闻工作者、 《新新闻》总主笔南方朔分析道: “台湾每100万人所负担的军事支出已达5.4亿美元,为全亚洲之冠;纵以日本之富强,它每百万人所负担的军费,也只不过是3.7亿美元。 另据台湾报纸透露,今年的“国防预算”,占到台湾总预算的15.8%,国防预算中的机密部分就占905亿元新台币,其中绝大部分是用于外购武器装备。

未来10年内,台还将投入276.4亿美元,拟采购106个项目的武器装备,投入125亿美元建立所谓的导弹防御系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巨额的防务支出,势必给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过量的军费投入和武器采购只能加深两岸人民的不信任感

台湾当局购买的“洋武器”越多、越先进,如果不幸一旦因“台独”而爆发战争,战争表现的方式就越激烈,其遭到的打击就越沉重,两岸人民付出的代价就越巨大。两岸同胞都是中国母亲的儿女,同根、同族、同种,本来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而大量的军费投入和装备发展,却使得海峡两岸特别是台湾人民越来越没有了安全感,互相猜忌、相互防范之心日甚,严重地伤害了两岸人民的感情。

●过量的军费投入和武器采购必然严重影响台湾的经济发展

尽管台湾的经济基础较为雄厚,但“国防经济”具有非生产性,再多的武装准备也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引起“大炮与黄油之争”,防务上的过分投入必然影响经济发展。仅以1998年为例,台湾的军费总支出高达25749亿新台币,而同年台湾的经济发展支出才只有24432亿新台币,军费支出明显大于经济投入。

如果把这笔钱用在发展经济上,台湾的经济发展增长幅度将远远大于今天。其实,台湾当局欠账很多,截至去年6月底, 其债务余额已高达12175亿元新台币。目前用钱的地方也很多。 据台湾《工商时报》最新分析,台湾目前至少有10项迫切而敏感的财经棘手问题。譬如:“健保”费每月以44亿元新台币的亏损速度发展, 而其准备金仅剩下了150亿元,最多维持到8月份将全部亏空,可见已经出现了相当大的危机; 台湾新领导人竞选时曾许诺,上台后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3000元津贴,需要经费约65亿元,而目前内部控管的预备金只剩下了15亿元;另外,岛内银行出现亏空,死账高达2500亿元新台币;台湾新领导人选前为“9·21”大地震许诺的重建经费超过1500亿元新台币等, 至今这些经费都还没有着落。尽管这些问题十分严重,但目前台军方仍在制订武器采购计划,如果说台湾当局没有这么大的国防支出,许多民生民计问题的解决就不会这么困难。

凡此种种。如果两岸同胞共同努力遏制“台独”,进而实现了祖国统一,两岸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大大减少武器采购的费用,减少那些重复采购的项目,从而把大量的经费拿来投入到经济建设上去。同时,两岸的军事力量可以互相合作,共同保卫祖国。这样,台湾便可以节省庞大的军费开支,而用于社会福利等更加需要的项目上。这对台湾人民来讲显然是有利的,也是最受欢迎的。

台湾经济容易受制于人,统一才能给台湾带来经济安全

●台湾经济对外依赖性大,容易受制于人

台湾是典型的海岛型经济,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基础工业薄弱,尖端科技脆弱,发展余地受限;市场主要分布在岛外,必然仰仗足够的外部市场来支持。

台湾的贸易输出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美国一直居台湾出口市场的首位,台湾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长期居高不下。仅1998、1999两年,台湾对美国的出口额就达648亿美元,占台湾整个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强。 在技术上,台湾始终受日本的控制,从外部引进的技术看,有三分之二来自于日本,资讯业体现得尤为突出。

台湾对外国的过分依赖,给其经济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无论表面上台湾与美日等国的关系多么密切,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各自利益基础上的。一旦没有了利益,这种关系就不复存在;或者台湾从对方身上拿到稍多一点,也会使对方不高兴起来。这些年来,美国不断以“301条款”相威胁,给台湾施加压力,强迫台币大幅贬值, 就是由于台湾在对美贸易中赚得多了些。

中国有句老话:靠人不如靠己。事实上,台湾经济发展的真正出路还是在祖国大陆。论面积,大陆是台湾的270倍;论人口, 大陆是台湾的52倍;论资源,台湾与大陆根本无法比拟,大陆是当今世界十大新兴市场之首。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也为台湾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契机,到目前为止,台湾有46000多家企业来大陆投资,协议资金达到460多亿美元,实际已到位240多亿美元。 大陆是台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台湾的出口对祖国大陆的依存度已达到60%以上,台湾每年从大陆获取的贸易顺差达150亿美元, 大陆成为台湾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截至1999年底,两岸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已超过1600亿美元,台湾从大陆得到的贸易顺差达1100多亿美元,占其贸易总顺差的90%以上。如此大的顺差,在任何对外贸易中都是难以容忍的。但考虑到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祖国大陆为满足台湾同胞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愿望,才对两岸贸易交流采取了优惠的政策。如果实现了祖国统一,台湾同胞享受的待遇无疑将比这些高得多。

●台湾经济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大,发展不很稳定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区域之间、跨国企业集团之间的较量,将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海峡两岸任何一方要想取得国际市场竞争的胜利,都将十分困难。台湾过去那种依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推销产品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经济单元的相互影响,使单个经济变得越来越脆弱,难以避免类似亚洲金融危机这样的打击。一般认为,台湾在这场危机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大幅度的经济滑坡,但正是由于有大陆经济稳定,人民币坚挺,消费市场广阔作为后盾,稳定了台湾对大陆的贸易和投资,才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岛内经济的正常运作,使其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的较高水平。

台湾要想增强经济竞争力,要想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实现与大陆经济的联合。统一是实现两岸经济联合的最佳途径,统一才能给台湾带来希望,带来发展。

●台湾经济直接受两岸关系影响,随时会出现波动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些年来,由于台湾当局缺乏对祖国统一的诚意,李登辉在分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导致了台海形势的持续紧张,从而对本来就脆弱的台湾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是严重地影响了台湾的金融市场。岛内先后出现了数次大规模的资金外流现象和外汇市场抢购风潮,股市多次重跌。仅1995年李登辉访美至1996年3月,台短期资本净流出额就达5000亿新台币; 去年“两国论”出台一周内,股市就下跌了1184点,跌幅达13%,股票市值缩水16000亿元新台币,相当于台湾GDP的六分之一,人均损失64000 多元新台币。二是加剧了台湾进出口贸易的损失。每当两岸关系紧张时,来台的欧美商人就会大减,许多与台有贸易关系的外商就会停止买单,使台湾进出口贸易陷入停滞状态。三是对台长远经济利益带来不利影响。由于两岸关系极度不稳定,使投资者对投资岛内极不放心,长此以往,外商投资衰退,岛内企业不断出走,个体经营陷入困难,势必影响台湾经济的总体发展。另外,许多台湾民众热衷于股票交易,目前台湾的股市总市值约为30万亿新台币,占其岛内生产总值的96%。如果一旦发生战事,台湾经济随时可能出现崩溃。

统一了,两岸经济的发展就可互补互利,台湾就不必再担心因上述因素的影响而带来的经济威胁。对此,我们做了这样的估算:如果把台、港、澳和祖国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加起来, 其经济总量将达到14427亿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实力将仅次于美国的81109 亿美元,日本的41902亿美元,德国的20923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就有能力抗衡来自世界各地经济区域集团的挑战,振兴民族经济就有希望。

“金钱外交”买不来安全,搞分裂台湾永远没有安全

近年来,台湾当局出于分裂祖国的需要,不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事实上,台湾的“外交”并不牢靠。说白了,台湾与一些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是台湾当局用金钱买来的。光维持这种关系,台湾当局近些年来就花费了四五十亿美元之多。同样,台湾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精力,试图挤进联合国,但都屡屡遭到挫败。金钱买来的“友谊”是短暂的,金钱买来的“外交”是不牢固的。两岸只有走向了统一,台湾才能与祖国大陆一起共享国家主权,在国际社会上获得真正的独立、平等和安全,共享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荣誉和尊严。

统则两利,分则两害,“洋武器”带不来台湾安全,霸权主义给不了台湾安全,“金钱外交”买不来台湾安全,搞分裂台湾永远没有安全。统一而强大的祖国永远是台湾安全的可靠保障,祖国一日不统一,台湾就一日没有安全。统一是有时间表的。古今中外,任何政府、任何领导人,不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执政的宗旨,都注定是短命的。因此,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应当从台湾2300万人民的安全和福祉出发,认清形势,尽快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上来,并在和平统一问题上早日做出正确的抉择。

标签:;  ;  ;  ;  

只有统一,才能给台湾带来安全_台当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