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史--兼论西方经济学的借鉴_经济学论文

论经济史--兼论西方经济学的借鉴_经济学论文

论经济科学的历史性——兼论借鉴西方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性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科学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中国的理论经济学领域非常活跃,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们根据变化了的时空条件在进行重新探讨,另一方面,对西方经济学各派理论进行了大量的介绍与研究,从而开始了对这两大主流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这为重构中国经济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在这种比较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或保守或幼稚的学术倾向,集中表现在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上,有人仍然认为西方经济学借鉴意义不大,甚至根据西方经济理论本身也在不断演变,各派之间互相攻讦的事实,否认西方经济学具有一定的真理性;与之相反,有人主张取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取而代之,甚至呼吁基本经济理论也要“与国际接轨”。显然,不纠正这两种倾向,就不利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对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从而不利于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本文试图从经济科学的性质上剖析上述两种倾向的错误所在,以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经济哲学观和借鉴观。

(一)

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这就是说,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任务,因而就有不同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经济规律只有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才能成立。而上述错误倾向正是忽视了经济科学的这种历史性。

把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发展史相对照,可以发现,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的演变,基本上与经济的更迭变迁过程相吻合,是特定经济时代的产物,因此,经济理论就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

就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来看,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基本上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等发展阶段。经济理论的每一发展阶段大致都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历史任务相吻合的。

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反映商业资本家观点的经济思想及政策体系。当时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或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摆在商业资产阶级面前的主要问题是:聚集贵金属,在国际上攫取商业霸权,争夺殖民地;在国内剥夺小生产者,战胜封建领主,扫除商品流通障碍,故重商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国家主义、积累贵重金属、扩展对外贸易并扩大顺差、拓展殖民地等观点。

古典经济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当时的西方经济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工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逐渐取得支配地位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强烈反对重商主义及中世纪行会规则的束缚,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并迫切需要掌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实现财富增长及财富如何分配的规律,因此,古典经济学派主要探讨国家财富增长的秘密,其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亚当·斯密提出的社会分工、市场扩张和资本积累理论及自由主义经济原则,成为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

从19世纪初到60年代,古典经济学派解体,西方经济学经过了一个迷惘时期,到60年代发展为两个思想体系,一是马列主义经济学,它适应了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利益冲突明朗化,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觉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需要理论指导的需要;另一个是由所谓“边际革命”开始的新古典主义学派,这一学派一方面用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色彩,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以资源配置为中心、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的经济发展主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研究价值及其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为核心,新古典主义学派以研究使用价值及其体现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为核心,用边际效用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证明自由经济原则必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出具有鲜明阶级色彩的生产要素报酬学说。这两大理论体系都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并分别代表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利益。

到本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大萧条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新古典学派经济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剧烈的经济波动和大量失业证明,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已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从而也不能保证资产阶级获得稳定的可靠的利润。面对长期的萧条,巨大的失业,近40%的社会生产力损失,古典学派束手无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它对坚持自由经济原则的新古典主义是一个“反动”,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熨平”经济波动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凯恩斯学派又面临新的挑战:首先,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明显分为“私营”和“国营”两个部分,出现了所谓“混合经济”,这要求经济理论加以解释和指导;其次,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繁荣时期,在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背景下产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必须加以调整;第三,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对此,凯恩斯主义学派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没有加以系统论述;此外,凯恩斯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在理论上也有“互补”的必要,这些实践和理论的要求促使新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趋于融合,发展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进入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中产生了前所未遇的“滞胀”现象,许多西方经济学家把它归罪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及国家的“逆对经济风向”的干预(尤其是运用财政手段的干预),于是各种“反主流”的经济学派如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又应运而生。

可见,一部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西方经济发展史的反映与折射,两者处于不断互运过程中。

主要经济学派的发展更迭是经济时代的产物,各个学派在其产生、繁荣时期对经济实践产生了巨大指导作用,但后来随着经济时代的更迭,这些经济学派又纷纷成为“过时”或需要进行巨大修改补充的理论。

经济学派的历史使命如此,许多具体经济理论的命运亦是如此,不少著名的经济理论,都曾经被实践证实过,但后来又被实践证伪,这同样是因为经济规律需要依赖一定的时空条件而存在,经济规律与经济现实之间处于不断的互动过程中。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自然科学不会改变支配自然现象的规律,而经济科学则会改变支配经济现象的规律,经济规律改变了经济现象,从而改变了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进而最终改变了自己,使自己由有用变为过时。即使同一经济理论或主张在不同经济条件下也会有不同遭遇,例如,拿国际贸易理论来讲,当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科技水平较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时,往往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当一国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时,往往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抵制自由贸易。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自由贸易论与保护主义论长期争论不休,其实,二者各有道理,关键在于,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发展需要来选择自由贸易政策或保护主义政策。

可见,没有永远正确的经济理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时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时代都是一样的。”“谁要想把火地岛的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置于同一规律之下,那么,除了最陈腐的老生常谈以外,他显然不能揭示出任何东西。因此,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86页)这是多么深刻、精辟的论述。

(二)

我们指出经济科学的历史性,其意义在于,这为我们判断、鉴别经济理论与规律的“正确性”(更准确地说,是“合宜性”),判断哪些理论可以为我所用,提出了又一个“试金石”——这取决于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经济任务是否与这些经济理论赖以存在的经济前提、条件相吻合,再完美的理论,当它被运用于不相配的经济环境时,也照样会变成蹩脚的理论。

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在它的发展史上得出的许多结论,到了另一历史时点就可能成为“谬论”,当然,并非所有的理论结论都会如此。而且,我们肯定经济理论具有历史局限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表述方法也具有历史局限性。事实上,经济学的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理论的进步,例如马克思解决了李嘉图体系的两个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研究方法、分析方法的进步,而后一种进步影响更深远,生命力更持久。经济理论是否过时以它赖以建立的经济条件是否继续存在为转移,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却较少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例如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历史的逻辑的分析方法、从表象上升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分析方法,新古典主义的边际分析法、数理分析和计量方法等,尽管马克思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得出的许多结论已经过时,但这些方法在今天及今后仍将大有用武之地。

明确了经济科学的历史性,如何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就可以树立正确的态度:

首先,应该肯定,当代西方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与它所要解决的经济任务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时代是很不相同的。正如《经济学的三个世界》一书作者所言:“现代经济学主要是在西欧和美国培育出来的,尽管它渴望具有普遍性,它却带有这些地区所特有的制度和问题的标记。”翻一翻著名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可以发现,它们都有很强的国家或问题针对性。当我们借鉴西方经济学时,就应该分析其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或经济条件是否与我国相符合,相符合则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否则就不能机械地照搬。例如,当代欧美国家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是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作出替代选择,其经济运行没有所谓“瓶颈产业”和资金短缺的约束,有的只是需求不足的约束,所以从凯恩斯以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反对高储蓄和低投资,鼓励刺激投资、增加消费,这些理论与政策主张同我国经济发展中资金存在“两缺口约束”、“瓶颈产业”约束严重的国情很不相符。此外,我国当前的经济时代主题是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现代化和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于一体,这一时代主题也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以维持经济增长、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作出替代选择的理论主题不相吻合。更不要说由于经济制度不同产生的经济理论分歧了。因此在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尤其是其宏观经济政策时要特别谨慎。

其次,西方经济学既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也具有真理性;既是一套经济学理论,也是一套分析经济问题的工具和方法,这就决定了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学理论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有人主张,经济科学本质上是经验性和政策性的科学,这是有道理的。经济科学的成熟程度与经济实践的发达程度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来的,是以几百年的经济理论发展史作为理论土壤成长起来的,它不仅积累了一套反映特定历史阶段经济发展规律、反映现代化大生产及发达市场经济运行的概念、范畴和论点,而且在不断探索、积累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经济关系的分析方法。例如生产函数概念反映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弹性概念反映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的影响程度,运用边际分析方法分析资源配置效率等,这些方法的引入不仅使经济学精确化,大大减少了运用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错误,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运用数量经济方法进行经济管理、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如分析政府税收的效应,分析投资的机会成本等,已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问题。

总之,西方经济学可以借鉴,必须借鉴,但如何借鉴,借鉴哪些内容还颇值得探讨,为此,树立正确的经济科学的历史观是大有裨益的。

标签:;  ;  ;  ;  ;  ;  

论经济史--兼论西方经济学的借鉴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