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处理的探索论文_黄权梅

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处理的探索论文_黄权梅

黄权梅 山西省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030024

【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站献血的72341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3名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分析献血不良反应者的临床表现及不同成因。结果:142名献血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胸闷、脉搏细弱等症状,74名献血者出现呕吐、恶心、头晕等症状,7名献血者出现四肢抽搐与晕厥等症状,经及时处理后,所有献血者均痊愈;72.6%(162/223)献血者为轻度不良反应,26.1%(58/223)献血者为中度不良反应,1.3%(3/223)献血者为重度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心理、生理与环境因素等。结论: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受心理、生理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众多,要求医务人员要根据献血者的临床特征采取及时的、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献血站要积极开展献血知识宣传,进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护理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6%~8%,通常情况下,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4500mL,对于健康公民而言,其无偿献血2次/年,献血量为200~400mL/次,此时,1次献血量仅占总血量的5%~10%,机体可通过血液循环来代偿,因此,定期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1]。本文探讨了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站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223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站献血的22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采血量选择2种规格,分别为200mL、400mL,每次选择一种规格,献血间隔期为180d,其中男87例,女136例,平均年龄(32.3±7.5)岁。所有献血者的健康检查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献血者经体检、征询及血型、血比重、ALT、抗-HIV、梅毒实验RPR等检查,排除不合格献血者。

1.2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及《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我站献血的72341名献血者执行体检与采血。统计分析献血者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其成因。

1.3疗效判定

献血不良反应程度:轻度反应为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头晕、脉搏细弱等症状;中度反应为渐进的轻度反应,仍有色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重度反应为不仅具备上述症状,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如:四肢抽搐、视物模糊、大小便失禁、晕厥等[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本组72341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3名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胸闷、脉搏细弱,少数伴有呕吐、恶心、头晕,严重者表现为四肢抽搐与晕厥。142名献血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胸闷、脉搏细弱,74名献血者出现呕吐、恶心、头晕,7名献血者出现四肢抽搐与晕厥,经及时处理后,所有献血者均痊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献血不良反应与各种诱因的关系

22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72.6%(162/223)献血者为轻度不良反应,其成因为精神紧张,26.1%(58/223)献血者为中度不良反应,其成因为精神紧张、空腹、饥饿与休息不足等,1.3%(3/223)献血者为重度不良反应,其成因主要为晕针、晕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突然意识丧失等。

表1 献血不良反应与各种诱因的关系[n(%)]

项目例数轻度反应中度重度

精神紧张10781.3(87/107)16.8(18/107)1.9(2/107)

空腹、饥饿4365.1(28/43)34.9(15/43)0.0(0/43)

晕针、晕血1414.3(2/14)78.6(11/14)7.1(1/14)

休息不足3974.4(29/39)20.4(10/49)0.0(0/49)

其他2080.0(16/20)20.0(4/20)0.0(0/23)

合计22372.6(162/223)26.1(58/223)1.3(3/223)

3讨论

本组探讨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其结果为本组142名献血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胸闷、脉搏细弱,74名献血者出现呕吐、恶心、头晕,7名献血者出现四肢抽搐与晕厥,经及时处理后,所有献血者均痊愈;72.6%(162/223)献血者为轻度不良反应,26.1%(58/223)献血者为中度不良反应,1.3%(3/223)献血者为重度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心理、生理与环境因素等。

3.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引起献血者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献血者为初次献血,缺少对献血知识的掌握,献血过程中会出现紧张与恐惧等心理,进而易造成献血不良反应。同时,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欠佳,采血操作不熟练,增加了献血者的心理压力。在此情况下,医务人员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利用丰富的形式,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并为献血者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友好的沟通与熟练的操作,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以此控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2生理与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为空腹、饥饿及休息不足等,献血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易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流量较少等。献血站的环境较差,设备简陋、空间不足、空气流通不畅,在此环境下,献血者易出现负面情绪。

采血后,医务人员要指导献血者进行自我保健,原地休息适当时间,避免因突然改变体位而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如果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对症处理,特别是空腹献血者,一旦出现低血糖昏厥,要终止采血,平卧休息10min左右,并饮用温糖水。同时,献血站要保证环境的清洁、安静与舒适[3]。

【参考文献】

[1]邱斌,何博,曾祥凤等.398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2015,06:686-687.

[2]姜则,贾红云,颜武等.高强度训练环境下作战部队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差异性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03:171-173.

[3]杨健莉,骆莺.心理护理在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2:451-452.

论文作者:黄权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处理的探索论文_黄权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