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山东智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51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新动能转化的有力措施,国家对装配式发展提出要求,各省也制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计划。未来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的主要形式,任何建筑都需要有精确的工程造价,国家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以及定额计价模式都是传统建筑方式下的计量计价标准,装配式建筑计价方式尚未形成。本文分析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计价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计价方式更好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工程计价;对策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装配式建筑截止到2015年已建成总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米,总产值约1287亿元,装配式建筑占全国新建建筑的比例尚不足5%,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初级阶段。[1]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力争用10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另外,国务院发布的《建筑产业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2]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在预制构件加工厂进行制作,构件尺寸精确,在现场的安装精度高;构件流水线生产,现场组装建造周期大大缩短;同时,现场施工垃圾、扬尘大大减少,对环境污染程度大大降低[3]。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较多优势:首先,设计阶段,装配式建筑需要对建筑进行深化设计,然后进行施工,设计的时间比较长,要求也高;其次,施工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建筑垃圾大大减少,现场采取干、湿作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施工,建筑尺寸偏差缩小,定位精准,进而后期装饰装修质量也会高;最后,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短,施工中不可控因素减少,对工程造价控制有积极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与装配式建筑相匹配的工程造价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但就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其计价方式尚有一些问题。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存在的问题
(一)计量标准欠规范
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规范中,关于预制构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有相应规定,但这些预制构件大多数是传统的预制构件,不是目前国家推行的装配式预制构件。规范对装配式预制构件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没有与时代同步,相对落后,这样使得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形成不够准确,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执行,对装配式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构件单价确定较困难
我国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预制装配式构件的生产厂商也同样处于构建生产的初级阶段,目前尚未形成市场竞争下的预制装配式构件生产模式。生产商对构件报价没有统一共识,价格相差很大。同时,工程量的计算及工作内容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那么报价形成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装配式建筑对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要求较高,对于预制构件单价的组成不仅仅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等基本要素,它还会产生一些隐性的成本,比如专利费、租赁费等,这样也同样对预制构件单价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措施费需要重新界定
任一建筑的工程造价都不仅仅有构成实体的费用,还需要包括辅助工程实体形成的措施费,目前建筑业的措施项目费都是针对传统的现浇式建筑进行安排编制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与流程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大不相同,措施项目的内容自然也会不相同,需要制定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措施内容,使装配式建筑造价形成更合理。
(四)费用计取基数与费率标准不统一
管理费、利润是通过费用计算基数乘以相应费率获得的,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价格多为物资材料费,因此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相比,预制式建筑的物资费增加,劳务费相对减少。[4]但预制装配式建筑因建筑形式、装配率的不同,其物资量以及劳动力所占比例都有所不同,要统一预制装配式建筑取费基数及费率同样存在困难。在构件生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费用的同样需要进行重新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装配式建筑计价模式对策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从行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两层面提出完善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国家政策支持
1.设立目标,刺激发展
我国目前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设立了目标,但对具体如何实施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推动其发展,对建筑专业的具体要求尚未明确提出,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行业标准,例如,新加坡强制推行装配式建筑,要求建筑模数化。类似这样的标准,对工程造价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
2.国家福利,辅助发展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初步启动的新型建筑模式,探索阶段企业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福利,国家一方面可以对已经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宣传和技术推广,另一方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建筑企业、高校等就装配式建筑及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技术上降低工程成本,合理造价。
3.BIM推广,信息化发展
BIM技术融合了整个建设项目流程,装配式建筑应用BIM技术贯穿整个建设程序,为建筑过程提供可靠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施工、造价四者信息合一,[1]更有利于造价的准确性。
(二)出台相应计算规则及计价依据
国家设立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专家组,进行此类建筑计算规则及计价依据的编制,形成全国统一标准,这样有利于建筑业的市场竞争。
(三)优化装配式建筑,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不足在于预制率低,导致现场施工的成本较高,企业应积极研究新技术,提高建筑的预制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制装配”。预制率提高会使吊车的使用效率增强,减少现场模板、脚手架等措施项目的费用。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加强对员工预制构件安装技能的培训,跳出现场施工的惯性思维,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这些措施都为工程造价的形成提供技术依据,保证计价的公平性、合理性。
2.发展适合我国的预制装配形式
纵观全球,每个国家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法国、丹麦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主;英国钢结构为主;瑞典木结构为主,更多的国家选择多元化发展。[5]我国建筑业也应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预制装配形式,形成适合此类建筑的计价数据。
四、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完善的造价体系,规范建筑市场,保证行业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李雅琦,朱成峰,王园园.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资讯,2017(30):70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6-02-21
[3]李瑜.全球十个国家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J].砖瓦2017(4):77.
[4]周春成.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版.2017(16):198-198
[5]易晓园,李茜.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技术体系与前景[J]. 科技资讯.2017(34):242
论文作者:李永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建筑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构件论文; 国家论文; 措施论文; 建筑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