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摘要】目的:观察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之中18例患者,参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比柳氮磺吡啶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理想治疗药物全面推广使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72-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其病情性质为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原因。乙状结肠、直肠最为常见,降结肠偶有发生,并会向整个结肠延伸。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1]。药物治疗是临床针对该病的理想选择,而具体应用哪种药物可达到提高疗效和安全性的目的,临床尚在探索阶段。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评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0.6±6.5)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4.8±1.6)年。其中轻度15例,中度21例。病变部位:仅直肠15例,累及直肠乙状结肠13例,累及全结肠8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之中18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作统计对比,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国药准字H20051173,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25g)治疗,餐后口服给药,1g/d,4次/d,待治疗4周后,将剂量调整至2g/d,再进行4周的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国药准字H19980148,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25g)治疗,口服给药,1g/d,3次/d,4周后如果患者病情改善明显,则再进行4周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标准:8周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次数减少至每天3次以下,血便常规转阴,结肠镜检结果均恢复正常;
有效标准:8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便常规转阴,但结肠镜检依然存在轻微水肿、充血,糜烂、溃疡有所改善;
无效标准:临床症状、血便常规、胃肠镜检均无变化或病情明显恶化[3]。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器SPSS 20.0统计处理有关数据,以百分率(%)描述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行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例、7例、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参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8例、3例、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1.1%,组间比较,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7,P=0.0162)。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参照组18例患者中出现皮疹、头痛各2例,外周血白细胞下降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治疗组18例患者皮疹、头痛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参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显著(χ2=4.9846,P=0.0256)。
3.讨论
相关文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作为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生、发展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可能存在直接性关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鉴于临床方面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和诱因,故始终未寻找到特效治疗药物或方法,发病后多采用相关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柳氮磺吡啶是最早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的药物,5-ASA(5-氨基水杨酸)是本品的主要药性成分。其可对肠道炎症黏膜直接发挥作用,对肠道炎症细胞合成前列腺素进行抑制,并对白三烯的形成进行同时抑制,以起到良好的抗炎功效。但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柳氮磺吡啶会造成头痛、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差。且临床实践发现,大多数患者服药后会因耐受性不佳而停药中断治疗。美沙拉嗪主要是由二分子水杨酸经偶氮2键连接构成的,其在结肠部位经过细菌裂解作用后,会转换成为52ASA,这与SASP存在本质区别,可有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本品可对抗体形成进行抑制,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得以降低,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对前列腺素样物质和白三烯生成进行有效抑制,进而达到对脂肪酸过氧化进行抑制的效果。
此次研究得到如下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由此证明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比柳氮磺吡啶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理想治疗药物全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亚兰.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北方药学,2016,13(6):59-59.
[2]程永明.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5):563-564.
[3]卢俊林.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148-149.
论文作者:杨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溃疡性论文; 患者论文; 吡啶论文; 结肠炎论文; 沙拉论文; 疗效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