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影像传播研究
杨 芳
摘 要 影像传播是新媒体的重要形式。文章基于对影像传播的特点分析,指出了新媒体影像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通过研究发现,传播者自律是影像健康传播的基础,影像传播质量取决于传播者素质,监管和法律法规是影像健康传播的制度保障。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治理新媒体影像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影像传播;问题与对策
1 新媒体时代的影像传播基本特点
影像传播就是信息传播的可视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鲜明特征。新媒体时代的影像传播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1)即兴式。从理论上说,新媒体让每个人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影像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是承载信息的重要载体。呈现在新媒体上的各种影像,大多是发布者的即兴表达,或者与人分享,或者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通过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可以把自己想传播的东西传播出去。
2)碎片化。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就是信息的“切段”传播,以零碎信息取代完整的篇幅传播,把信息的重新整合任务交给受众,由受众通过重新整合产生新的信息。影像传播同样具有信息传播“碎片化”的特征,它对应的是现代社会的时间的“碎片化”和新媒体的个性化,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已经成为吸引眼球的手段。通过类似“连续剧”式的跟踪传播,维系传播热度。尤其是在社会事件报道中,从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发出文字,到跟踪发出现场图片和视频资料,连续滚动以维持新闻热度。
3)个性化。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摆脱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包括影像在内的信息传播更加分众化、个性化,无论是微信,还是博客,或者其他新媒体,其所传播的影像都是个性化的体现,传播什么,不传播什么,都以传播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爱好历史的传播历史影像,爱好娱乐的传播娱乐视频,人们从他们播从它们所传播的影像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价值追求,反映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即时化。新媒体是“指尖”上的媒体,尤其是手机终端的广泛利用,为影像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即时性”提供了条件。一些重大事件第一时间发出影像的,常常是新媒体而非传统媒体。如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大多现场亲历者或者当事人通过手机终端在网络空间发出影像后,传统媒体才跟进报道。可以说,影像传播的即时化,使影像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传播到接收的同步,同时传播的广度无限扩大,它可以穿越国度,实现东半球和西半球之间的几乎同步传播。而且,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影像传播也不再是什么难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实现。
1)加强传播者自律。新媒体时代的影像传播者,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群体,他们站在什么立场上,传播什么影像,直接关系到影像传播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影像传播者的自律水平,直接决定了影像传播的社会效益。一是行业自律,通过行业协会,签订自律声明,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不传播不良影像,并亮明承诺标识,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违反承诺的,首先由行业协会以通报的形式在行业内通报,并向社会公开通报结果。二是内部自律,所有从事新媒体的人员与所在新媒体平台签订公开承诺书,并把它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与个人业绩挂钩,切实把内部自律落到实处。
2 新媒体时代影像传播中的主要问题
1)质量不高。一是影像本身质量不高。新媒体中的影像传播者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摄影摄像和编辑剪辑训练,因而与传统媒体中的影像传播相比,影像大多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二是失真问题突出。影像的生命在于真实。失去真实不仅影像本身就失去了生命。有的新媒体在传播影像时历史逻辑混乱,把发生在这个时间的影像,当做那个时间的影像;有的张冠李戴,把发生在这个影像当做另一个人的影像,利用影像的视觉冲击力误导公众。另一方面,受众也依赖影像所带来的真实,把影像本身代替“物”的真实,对“伪真实”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辨别能力。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人们对影像真实性的信任,传播虚假视频,坑害消费者。
影像是文化的载体,影像传播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播,是利用影像的可视性提高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当前影像传播中的突出问题如下。
2.1 风险识别。要实现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前提是要对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是利用有效的系统、经验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对事故发生前各种风险的大小、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全面、联系分析的过程。风险识别包括分析风险的关键环节、风险的事故种类和风险的控制重点等。
2)过度娱乐化。受“娱乐至上”“金钱至上”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影像传播中普遍存在着泛娱乐化问题,不仅电视被娱乐节目所绑架,微信、博客、抖音等新媒体也热衷于传播性、男女隐私等短视频、微视频,图片,用人为制造的笑料、恶搞、戏说、打情骂俏、卖弄色相等情节和画面,满足人们一时的视觉快感需求,追求快餐式精神消费。“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等无疑是这种影像过度娱乐化的典型代表作。即使在净化网络的今天,这种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3)社会伦理问题严重。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科技的发展,影像传播媒介从微博、微信、博客,发展到视频直播,网络视频火爆全国,粉丝与网红在“蒙眼飙车”的视觉刺激中,法律与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冲突也显而易见。无论是读图时代,还是视频时代,往往是表面化的传播和浅层次的表达,有时甚至是极端的非理性表达,完全不顾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的约束,比如干露露母女不雅视频一度风靡网络,无疑挑战了中国的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直播中也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影像传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法律道德、政府监管等诸多领域,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才能有效应对和解决影像传播中的诸多问题。
影像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过度追求点击率忽视社会效益。许多新媒体以点击率评价优劣,电视节目则被收视率绑架,以给钱多少作为排名的标准,什么点击率高传播什么,什么收视率高播放什么,目的就是靠虚假的高人气,追求其背后的经济利益。正是因为忽视影响传播的社会影响,助长了金钱至上、物质享受、互相攀比等诸多社会问题。
3 做好新媒体时代影像传播的基本对策
王祥看着老道,半天说不出话。老道虽然说中了他最想要的答案,但是事情太过巧合,让警觉的王祥心里不自觉的生出了疑虑。
1.3.1 药物浓度检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药物浓度。将分离的血清和肺泡灌洗液注入仪器中,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中,各组分依据其极性的大小,在柱内依次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由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各信号产生的色谱峰与标准品的色谱峰进行比对。采用DSA 3.0软件(上海博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物清除半衰期和肺组织穿透率。
2)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新媒体的影像传播具有自发性、随意性和逐利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苍蝇蚊子不可避免地会飞进来,单纯依靠自身的自律解决不良传播问题,必须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净网行动”就是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监管的积极尝试。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内部要借鉴传统媒体的初审、复审、终审,建立和完善影像传播审查制度,严格落实“三审”制,落实每一个岗位的责任,特别是编辑的审稿责任,把不良影像传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于个人的公众号等传播的影像,除了个人的自律外,设立相应的举报制度,建立类似不良信用监管那样的不良传播记录,对传播不良影像者,除了进行相应的处罚外,还要进行监督教育,对于超过三次不改的,实行终身“禁驾”,彻底封存他们的账号,不再允许他们在新媒体空间生存。
3)提升传播者素质。传播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影像的传播质量。一是政治素质。毫无疑问,作为新媒体,同样需要讲政治,影像传播者更要讲政治,因为影像更具有视觉冲击效果。提高政治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影像传播,站在是否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角度,审视所传播的每一个影像。二是提高“规矩”意识。当代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都比较高,但是业绩压力大,导致他们为了完成业绩有时候“开小差”“走偏门”。因此,提高业务素质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规矩”意识,把自己的行为约束在“规矩”之内。没有“规矩”意识的影像传播者,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传播者。
4)建立健全影像传播法律规范。我国对互联网传播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健全,但是还没有专门针对影像传播的法律法规。鉴于影像传播影响力大、破坏性强,有必要在法律法规出台之前,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出台影像传播技术规范和社会责任规范,把影像传播纳入制度化轨道,为健康影像传播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让不良影像传播从制度上失去生存的空间。
我们在对中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查阅中国植被资料,结合当前国家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植被区划及其植物分布图等,获得科尔沁沙地主要植被类型,再根据前人研究结果[30, 31]重新划定科尔沁沙地分布范围。基于科尔沁沙地区域物种分布数据统计,对该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与环境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弄清科尔沁沙地物种丰富度格局的主导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彤,曹典,李伟强.影像传播视阈下的传统文化“传播价值”研究[[J].当代电视,2019(6).
[2]秦斌.新媒体环境下的影像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9(4):79.
[3]闫春来.影像传播意识形态内容考述[J].文化与传播,2018(3):1-7.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84-02
作者简介: 杨 芳,珠江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