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620
摘 要:本文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对《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为培养汽车专业人才进行了合理的探索。
关键词:发动机原理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我校车辆工程(卓越计划)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原理》,由原来48学时的课程精简为32学时。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精简,突出重点;在教学模式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在考核方式上兼顾课程特点,设计出能够公正、公平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方法。
一、课程特点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有较深的理论深度,尤其表现在发动机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上,与专业前沿知识密切相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我校《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徐兆坤教授主编的《汽车发动机原理》,参考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董敬教授主编的《汽车拖拉机发动机》。
二、课程内容取舍
任课教师根据车辆工程(卓越计划)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对涉及到汽车发动机燃烧理论的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因为这对今后从事车辆工程的同学一般是接触不到的;由于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与启动系统在今后的《汽车电子》课程中会进行详细的讲解,所以进行了删减;在讲解发动机的性能之后,就讲解换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讲解可变进气系统,就会加深学生对发动机性能的理解。在授课过程对一些死记硬背知识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三、教学模式探索
1.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有必要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如“板书+多媒体”教学模式方法已取代了传统的“黑板+ 粉笔”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上的视频教学及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记忆。
2.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应根据讲授课程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解,借助课件与教材是很难对汽车发动机原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的。结合我校汽车工程学院充足的实验室资源,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开课之初,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对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详细的理论讲解,针对实验室发动机的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理解。最后再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到实验室对发动机进行更加详细的观察与讲解。通过这种实验室实物—课堂讲解—实验室实物的反复教学,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小组专题讨论法。在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讲解,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在每讲完一个专题,要求一个小组结合讲解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文献及网络,了解该专题的前沿知识,并制作PPT,进行二十分钟以内的课堂讲解与问题解答,通过将此部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对该讨论的重视程度。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考核方式改革
1.课堂表现占10%。主要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回答教师提问情况进行打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成绩仍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打分。
2.平时作业占10%。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和思维方法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成绩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打分。
3.小组讨论占20%。课程教学教师组成考查小组,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自愿组合,抽签确定汽车发动机试验操作或指定结构的拆装,并回答考试老师的相关问题。根据动手与回答相关问题的结果考查小组教师给出成绩,然后取平均值。要求小组成员互相打分,最后根据两个成绩给每个同学打分,成绩仍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打分。
4.期末考试占60 %。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必须掌握的识记与理解知识进行考核。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很好且必要的方式。
创新改革后的《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未知探究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渝江 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学,2012,(10),118-121。
[2]徐兆坤 汽车发动机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董敬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万铭皓 张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总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汽车发动机论文; 学生论文; 原理论文; 课程论文; 发动机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总第3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