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国家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正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公路属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关键性因素,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规划。在此种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对农村公路路面进行硬化。本文对农村路面硬化改善的必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在实际应用上对农村公路路面硬化进行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面硬化;重要性。
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低等级农村公路已成为现阶段的基础路网。现今农村公路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各种恶劣现象的产生,如:资金投入不足、路面结构简单松散、晴天扬灰等,直接导致了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对自然的威胁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此种情况下,对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改善已成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农村路面硬化改善的必要和比较
在农村公路现状中,公路结构因各种因素遭到破坏,因此在实际改善中,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考虑:一是对资金的考虑。在具体施工中,农村公路路面无法使用高等级的公路路面,为此只能采用低等级低造价方式进行改造,造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效果不佳的现象;二是对建设水平的考虑。由于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因素,在公路等级规范的要求方面出现了不达标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农村公路路面进行必要的改善和硬化。
在对农村公路路面的改善中,需对几种路面结构做对比,从而选择出最符合的路面结构。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有效增加车轮和路面产生的二级减震效果,在行车的舒适性、噪音方面也有一定的优点,可以有效改善路基以及地基变形等现象。但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之间的空隙相对较大,因此耐水性也相对较差,容易受到水的破坏,尤其雨季,更容易造成大面积路面损坏。沥青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在耐老化方面也相对较差,因此在长时间的车辆碾压下,会逐渐失去粘结力,造成网裂的现象。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高温下可以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抵御水破坏方面也具备很强的优点,使用的年限相对较长,但行车舒适性一般。
(三)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是一种主要应用在云南地区的路面结构形式,其平整程度处于水泥混凝土和弹石路面之间。施工工艺也相对简单,但路面封水性差,耐用时间不长。
二、实际应用
(一)公路概况
在某地区,需要对某农村的公路进行硬化改善,在对该地区公路进行调研之后,根据相对应的公路施工规范,采取天然级配的碎砾石作为原料,并根据施工实际添加硬化剂和水泥,从而达到改变路面强度的效果。因当地环境和施工条件相对艰苦,施工技术相对薄弱,施工设备比较落后,在此种情况下,需根据实际提出一种符合当地的施工方式和硬化方法。在具体的改造方案中,需将一定量的水泥添加到碎石当中,水泥的分量大约为25%—30%,从而构成水泥碎石路面,同时还需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从而提升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验对比研究分析
通过对该地区的现场取样,可以对其路面的抗压强度进行有效测试,主要是对其颗粒、标准击实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分析,对其材料的成型情况分析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1.在材料的级配组成方面,利用青灰色石灰岩做为试样的混合料,其颗粒粒径最大已经超过了53mm,处于相对较少的情况。在水泥用量方面,需要根据其中砂石的颗粒级配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实现颗粒含量的提升,最终形成密实的路面结构,达到路面稳定性的提升。在合成级配方面,需要根据水泥碎石路面的相关规定进行科学分析。除此之外,还需考虑成本因素,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对少量的超粒径的颗粒进行保留。
2.在经过实验对比之后,做出了具体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两套不同的方案。在方案一中:对于水泥砂石的标准实验来说,可以得出利用天然级配来完成,其最大的干密度保持在1.885g/cm3,其中的含水量需要保持在9.5%左右。但是通过对成型状况进行观察,出现了颗粒松散的现象,其透水性也相对较强,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对路面造成早期的破坏,形成硬化程度不够的现象。在方案二中:对改性剂进行了一定量的添加,混合料的干密度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最大的干密度在1.9g/cm3,,含水量保持在12%到13%的范围内。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对胶结材料的性能发生改善。
3.在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实验当中,对不同的级配以及胶结材料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实验得出,需要在其中加入水泥,可以对其硬化性能进行提升和改造,呈现出理想状态。
(三)硬化改造方案
根据上文中所得出的实验结论,结合当地农村公路应用的实际情况,可以对施工过程提出一些建议。在当地公路硬化改造中,可以进行水泥的少量添加,根据砂石水泥颗粒的质量比来确定改性剂的加入,从而达到硬化程度提升的效果。在此种改造方式下,可以有效提升当地交通建设的需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当地的公路改造,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地水泥硬化路面的长期使用要求,更好地为当地农村公路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施工方式,一是在原先的路面基础上进行施工改造,在确保原先路面压实的情况下,进行适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既满足路面行车畅通,又能有效改善当地农村公路的排水工作。二是对于局部地区来说,需要根据原先道路的情况进行改良材料的添加,形成一个全新的路面结构,提升路面硬化程度,实现对当地路面硬化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是满足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其中的地形和地理状况进行科学的研究,对于其资金的投入状况也要做出科学的考虑,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改性剂的添加,保证其处于经济允许的合理范围内,最终达到提升农村公路路面的硬化要求,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虞春华.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2689.
[2]沈兵.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现状与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6,14(5):133-133,134.
[3]侯继贵.水泥硬化路面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5,(46):221-221,220.
[4]李继军.水泥硬化路面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30):309-309.
论文作者:施和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路面论文; 水泥论文; 农村公路论文; 公路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颗粒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