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
摘要: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也不仅仅是为了训练思维,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兴趣。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它是保证学生能够悉心学习的动力源泉。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已经成为高中数学老师的普遍存在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 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高中数学现在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性强、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高中后,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针对这一现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已经成为高中数学老师的普遍存在的课题。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来长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摸索和探讨,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来从客观和主观方面来辅佐学生提高他们在高中数学学习兴趣上的培养。
一、了解兴趣的成因及特点
兴趣有其特点:一是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某种事物反复接触和了解,随着有关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某事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可以诱发和培养的。二是兴趣具有指向性。任何一种兴趣都对一定事件或活动,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心驰神往,积极地把注意指向并集中于该种活动。兴趣的指向性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三是兴趣具有情绪性。在许多心理学教材和工具书中给兴趣下定义时都指出兴趣带有情绪性。生活实践也表明,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情绪状态;一个人做没有兴趣的工作时总觉得在做苦差事。四是兴趣具有动力性。兴趣的动力作用可以概括为:1.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2.为未来活动做准备。五是兴趣具有衍生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是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事物之间往往相互联系,所以从旧有的兴趣中往往会产生出新的兴趣。六是兴趣具有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是指下躯持续时间而言,按兴趣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持久兴趣与短暂兴趣。直观兴趣是一种短暂兴趣,数学内容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数学美感引起的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则是持久兴趣。
二、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首先要让学生对老师有第一好感,从心理上认同老师。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而要使学生对自己第一印象要好,则自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素质要高。首先教师要做一个治学勤苦的人,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做一个品行完善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教师要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研究教材要有八个字: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教学设计要有八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钻研教材时一定要视野宽广,一定要采百家之长,这样才能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把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炼,因此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读教材的时候没有灵感、没有深刻的领悟是不行的。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教师的课一定要有波澜,不能像一潭死水,教师要给学生制造悬念,这样才能带动学生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堂要有充满活跃、民主激励的气氛。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如果学生的方法较好,则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表扬和鼓励。课后多进行师生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信任。要多创设心理自由的课堂教学空间,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使学生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3、对学生充满爱心,多鼓励关心学生。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表扬,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反应,主动接受教育和指导,即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总是相互的。教师只有去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学生学数学的浅层倾向,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差生而言,尤为重要。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发表和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四、以数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够,并不是因为数学本身无趣,而是被我们的教学所忽视了。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结合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史或数学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的治学态度,了解他们是如何经过不断钻研来发现数学原理的。比如,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五、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一切不明白的问题挑战,树立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给学生创设机会,培养自主探求积极思考,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良好学习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也不仅仅是为了训练思维,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兴趣。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它是保证学生能够悉心学习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宋雅雅;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2]陈咏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1(06)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