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职业成功观差异及其对择业倾向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对论文,倾向论文,差异论文,我国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职业成功观,是指个体对职业成功的定义,是个体评价职业成功的主观标准,它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试图了解我国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总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职业成功观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
一、研究假设
职业成功是个体在其职业经历中累积起来的与工作相关的积极成果或心理成就感。讨论职业成功的主观标准问题,实际上是在探讨职业成功价值观的问题,个体对职业成功的评价标准就是一个人的职业成功观。笔者将职业成功观的三因子分别命名为内在满足、外在报酬、和谐平衡。其中,内在满足是指以个体的内在感受来确定的职业成功标准,他人很难从外部进行观察和评价;外在报酬是指以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报酬来确定的职业成功标准,可由他人从外部进行观察和评价;和谐平衡是指以身心健康、工作家庭的平衡等来确定的职业成功标准。
根据文献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及其对择业倾向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职业成功观上存在差异。
假设2: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职业成功观上存在差异。
假设3:父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成功观上存在差异。
假设4: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大学生在职业成功观上存在差异。
假设5: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与理想单位类型的选择相关。
假设6: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与理想职业类别的选择相关。
假设7: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与择业标准的选择相关。
二、研究设计
1.测量工具
职业成功观:本研究采用周文霞(2008)编制的职业成功量表。量表共三个维度,21个题项,其中内在满足8个题项、外在报酬7个题项、和谐平衡6个题项,采用6点Likert式计分方式,1表示十分不同意,6表示十分同意。该量表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内在满足0.79、外在报酬0.80、和谐平衡0.76;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与工作卷入、职业承诺和工作满意度三个变量的相关关系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在本研究中,职业成功观量表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87,三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也都在0.76以上,均超过了一般信度系数应达到0.70的要求,因此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结果令人满意。
择业倾向:择业倾向主要从单位类型(国企、民企、外企、国家机关、科研教育机构、其它)、职业类别(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者、其它)、择业标准(薪酬福利、工作地域、个人兴趣、专业对口、单位类型、培训深造机会、晋升机会等)的重视程度等角度考察。
2.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学校、学历、年级、专业、家庭月收入水平、父亲的职业等。
3.研究样本
本研究问卷的题项总数为57项,根据经验值,调查数量确定为300份,并采取方便样本抽样,适当控制男女比例、学历比例、专业比例,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六所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中发放。实际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为88%。
4.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由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差异
1.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总体描述
首先,从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总体情况看,职业成功观三个维度中,大学生在和谐平衡维度的得分最高,在外在报酬维度的得分最低,内在满足维度居中。这表明,大学生在评价职业成功时,更看重生活、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见表1)。
其次,在性别、学历、专业、父亲职业以及家庭收入水平上的总体情况如下:
在性别上,女生在职业成功观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在和谐平衡上男女生的得分差异最大,其他两个维度的得分差异较小。
在学历上,本科生在内在满足和和谐平衡上的得分均高于硕士生,硕士生在外在报酬上的得分高于本科生。在专业上,经济管理类学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为最高,法律社会类学生在内在满足上得分最低,理工类学生在外在报酬上的得分最低,文史哲类学生在和谐平衡上的得分最低。
在父亲职业上,父亲是企业职员的学生在职业成功观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为最高,父亲是机关干部的学生在外在报酬和和谐平衡上的得分最低,父亲是农民的学生在内在满足上得分最低。
在家庭月收入水平上,家庭月收入水平在4001-6000元的学生在外在报酬上的得分最高,而家庭收入水平在2000以下的学生得分最低;家庭收入在2001-4000元的学生在内在满足和和谐平衡上的得分最高,而家庭月收入水平在4001-6000元的学生在这两个维度的得分最低。
2.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差异检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三个维度在性别、学历、专业、父亲职业以及家庭月收入水平上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是否显著,还需要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检验,以验证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影响因素。
(1)性别、学历、专业对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影响
通过对性别、学历、专业与职业成功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职业成功观在性别、学历、专业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大学生职业成功观不受性别、学历、专业的影响。假设1、2没有得到验证。
(2)父亲职业及家庭收入水平对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影响
由于父亲职业对家庭收入水平有一定影响,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我们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父亲职业和家庭收入水平与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父亲是教育科研人员的学生在内在满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父亲是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员的学生;家庭月收入水平在2001-4000元的学生,在和谐平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月收入水平6001-8000元、8001-10000元的学生。这表明父亲的职业和家庭收入是影响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重要因素,相比父亲是教育科研人员的学生,父亲是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员的学生更看重自我潜能发挥、工作挑战性、同行认可、实现理想等内在因素;相比来自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来自中等收入水平的学生更看重工作家庭平衡、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等因素。此外,父亲职业和家庭收入水平在内在满足和和谐平衡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由此假设3和4得到验证(见表2)。
四、大学生职业成功观与择业倾向的关系
以职业成功观三维度为自变量,分别以择业倾向各角度为因变量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1.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与理想单位类型
内在满足和外在报酬对理想单位类型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并且内在满足的影响大于外在报酬的影响,而和谐平衡的影响不显著。
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各维度得分以均值划分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大学生的理想单位类型选择的情况。结果显示,在内在满足维度,高分组选择最多的是科研教育机构,占本组26.35%,低分组选择最多的是国企,占本组23.28%;在外在报酬维度,高分组选择最多的是党政机关,占本组25.68%,低分组选择最多的是科研教育机构,占本组23.28%;在和谐平衡维度,高、低分组选择最多的单位基本相同。
2.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与理想职业类别
以职业成功观三维度为自变量,以理想职业类别为因变量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在报酬对理想职业类别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内在满足和和谐平衡的影响不显著。
3.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与择业标准
(1)职业成功观与薪酬福利标准
职业成功观与薪酬福利标准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在报酬对薪酬福利标准的选择及重视程度有显著的影响,而内在满足和和谐平衡的影响不显著。
(2)职业成功观与个人兴趣标准
职业成功观与个人兴趣标准之间的回归结果显示,内在满足对个人兴趣标准选择及重视程度有显著的影响,而外在报酬和和谐平衡的影响不显著。
从以上看出,职业成功观对大学生择业倾向有显著影响,研究假设5、6、7基本得到验证。
五、结论、讨论与建议
1.结论
总体来说,在职业成功观三维度中,大学生在和谐平衡上得分最高,在外在报酬得分最低,内在满足居中。
父亲的职业、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重要变量。父亲是教育科研人员的学生在内在满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父亲是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员的学生,家庭收入水平中等的学生在和谐平衡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学生。性别、学历、专业对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没有显著影响。
大学生职业成功观对择业倾向有显著影响,职业成功观三个维度中,外在报酬是影响择业倾向最主要的因素,它对理想单位类型、理想职业类别、薪酬福利标准的选择及重视程度均有显著影响;内在满足是影响择业倾向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它对理想单位类型和个人兴趣择业标准的选择及重视程度有显著影响;和谐平衡对择业倾向没有显著影响。
2.讨论与建议
就职业成功观的总体情况而言,本研究显示,现代大学生最为看重和谐平衡这一维度,其次是内在满足,最后是外在报酬。周文霞(2008)对在职人员职业成功观的研究结果是他们在内在满足上得分最高,外在报酬得分最低,和谐平衡居中。将其与本研究的结果相比,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在职人员在外在报酬上的得分均最低,但大学生在和谐平衡上得分最高,而在职人员在内在满足上得分最高。对于这一差异,周文霞的研究也指出,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人在和谐平衡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并且30岁以下的人在和谐平衡上的得分最高,而本研究的样本绝大多数属于这一年龄段。因此,本研究与周文霞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现代人所追求的职业成功,不再是单一的物质报酬、财富地位等因素,越是年轻的一代,越看重家庭的和谐、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是我们在进行人员激励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信号。
职业成功观作为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职业行为,这一论断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外在报酬是职业成功观三维度中影响择业倾向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外在报酬得分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收入高、权力大的单位(如党政机关)和职业(如管理人员),并在择业时更看重薪酬福利因素。这从理论上完全能够得到解释,根据外在报酬维度的定义,这一维度得分高的人,评价职业成功时,更看重金钱、物质、晋升、权力等外在因素,体现在择业倾向上,也自然更倾向于选择与这些外在因素相关的选项。
内在满足是职业成功观三维度中影响择业倾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内在满足得分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挑战性大、成就感高的单位(如科研教育机构),并在择业时更看重个人兴趣因素。根据内在满足维度的定义,这一维度得分高的人,在评价职业成功时,更看重自我潜能发挥、工作挑战性、同行认可、实现理想等内在因素,体现在择业倾向上,也自然更倾向于选择与这些内在因素相关的选项。
和谐平衡是职业成功观三维度中对择业倾向影响最小的因素,它对理想单位的选择、理想职业类别的选择以及择业标准的选择及重视程度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维度得分高的人,在评价职业成功时,更看重生活、家庭、事业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因素无法与具体的单位、职业和择业标准因素直接联系,自然在择业倾向上没有得到体现。但这并不一定说明和谐平衡与择业倾向无关,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择业倾向进行更细致的测量,来进一步考察和谐平衡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我们可以将以上的研究结论用于实际管理工作中。对于大学生来说,应加强对自我职业成功观的认识,认清自己职业发展的努力方向,从而进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来说,应当重视对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了解,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认识,并在大学生遇到就业理想与现实选择的矛盾时,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根据实际就业形势,做出更合理的调整;对招聘单位来说,应当重视对应聘大学生职业成功观的分析,从而为制定更有效的人才吸纳策略,吸引符合要求的人才提供参考。